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1)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题为《刘邦视韩信等人为功狗,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这样对待他的功狗》的文章。

文章里面谈到,李世民很够意思,非常善待大唐开国功臣,尤其是跟随他发起玄武门事变那一票哥们,不但高官厚禄供着养着,即使这些人中出现了刘弘基、长孙顺德之类的贪污巨头,并且是怙恶不悛、一贪再贪的惯犯,也都惯着宠着。

在参加玄武门事变的名单中,我提到了胡国公秦琼。

很多读者留言指出,秦琼并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

真是奇了怪了。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事变的记载的。

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2)

《旧唐书•太宗本纪》里面白纸黑字地记:“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看清楚了,这里有秦叔宝的名字——叔宝,就是秦琼的字。

《旧唐书•秦琼列传》有记:“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这篇传记的传主是秦琼,显然,“从诛”二字前面省略掉的主语就是秦琼,而且,后面那一句“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也明摆着是参与了行动而获得了升官封赏。

《新唐书•秦琼列传》则记:“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隐,是指隐太子李建成,巢是指巢王李元吉,可见,这条记载和《旧唐书•秦琼列传》里面的记载是一样。

两本权威正史都记载了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事变,那为什么这么多读者还坚持认为他没有参加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查了查。

原来,网上有秦琼不参加玄武门事变的热门文章。

这些文章认为秦琼没参加玄武门事变的依据是:

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3)

一、秦琼的勇猛彪悍与尉迟敬德相同,在事变中,尉迟敬德戏份特别多,他先是亲手格杀了李元吉,然后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脑袋瓦解了太子党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军的军心,又“擐甲持矛”去见李渊。而向来勇冠三军的秦叔宝,却全无表现,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事变。

二、在大唐开国过程中,秦琼居功至伟,则以他的功劳,不进入三甲,也不会低于尉迟敬德与程咬金。但在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他却排到了最后一位。造成这种状况,就是因为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

为什么秦琼没参加玄武门事变呢?该类文章也给出了貌似“合理”的解释:

一、秦琼是一个忠义之士,连来护儿也称赞“加有志节”,则他感激于李渊的知遇之恩,不忍心去参与皇子相残的流血事件。

二、秦琼历次作战负伤太多,疾病缠身,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的身体不好,李世民出于对他的爱护,坚持不让他参加。

三、事变前李元吉有领兵攻打突厥的任务,已把秦王府的一部分兵将要了过去,这里面就包括有秦琼,则秦琼是想参加而不可得。

这 “没有参加事变”和“为什么没有参加事变”的一共五条理都是站不住脚的,下面,就逐条进行驳斥。

一、所谓秦琼与尉迟敬德齐名,那是小说演义和戏曲的编排影响,不要以为《西游记》把这两个人安排成了门神,就认为无论尉迟敬德做什么事,秦琼就必须跟着做同样的事。是,秦琼是勇猛彪悍,但从正史看,他的表现是远远不及尉迟敬德抢眼的。尉迟敬德在跟随李世民鏖兵洛阳时,曾以个人之神勇从“飞将”单雄信的槊下救出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持弓、尉迟敬德执矟,两人组成最佳闯阵组合,率领玄甲兵冲阵;在平定刘黑闼的战斗中,李世民冲阵,被贼军重兵围困,又是尉迟敬德拍马杀到,单骑翼护李世民溃围而出……看看,在这些关乎李世民生死的激战中,不也同样没有秦琼的身影出现?

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4)

说到这,估计有人不服气,会争辩说,如果秦琼真参加了玄武门事变,以他的勇猛彪悍,怎么会弄不出一点动静来?!

但是,从上面提到的李世民参加过的战斗纪录来看,李世民的个人战斗力算是超强的了,何以在玄武门事变中,他竟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绞死?这又该如何解释?

二、了解了上面辩驳的第一条,就知道所谓“大唐开国过程中,秦琼居功至伟”的说法是一个笑话了。那些认为“大唐开国过程中,秦琼居功至伟”人,还是受小说演义和戏曲影响太深。实际上,秦琼的能力和功劳甚至都不能跟程咬金相比,很简单一点,程咬金有过单独带兵出征的经历,而秦琼毕生都没有过这样的资格。

还有人说,秦琼是凌烟阁功臣中唯一一个在玄武门事变前就封为国公的人——他在平定王世充后就得封为了翼国公。

这些人,明显是没有认真读史。

平定王世充后,程咬金不也被封为了宿国公吗?

很残酷的现实:如果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他连第二十四名都排不上。

当然还会有人要争:李靖和李勣不也没参加玄武门事变吗?他们不也同样荣登凌烟阁、并且成功排上了号?

我只能说,秦琼连程咬金都比不了,焉能跟李靖和李勣这样的高级统帅相比?

三、说秦琼重情义、有气节的人,得先了解一下秦琼的个人简史。

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5)

秦琼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唐。

看到了吧?人们读《三国演义》,都取笑吕布是历事数主,是“三姓家奴”,若以此标准来给秦琼打分,秦琼的分数是高不到哪儿去吧?从哪儿看得出他的“忠”和“义”来?他的第一任主人来护儿称赞他“加有志节”,那是看走眼了。

四、秦琼说“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之类的话,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玄武门事变时,秦琼病得动不了了。而这场事变,关乎李世民秦王派系的生死存亡,而李世民的兵力远少于李建成一方,肯定要倾巢出动,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都属于“万人敌”式的猛将,他怎么会将之雪藏?!

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6)

还有,李世民在事变前派人去召唤房玄龄、杜如晦前来商量大事,两人推辞说皇上发敕书不允许我们再事奉秦王,我们不敢去。

李世民听了回报,森然作色说:“玄龄、如晦岂叛我邪!”取佩刀递给尉迟敬德,说:“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那些不知当时形势紧急的键盘侠们,竟然猜测臆想“李世民出于对他的爱护,坚持不让他参加”,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在玄武门事变的非常时刻,任何秦王派系的人想置其身于事外都不可能,秦琼身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在秦王急于用人之际,如果抗命,结果必定是被尉迟敬德“断其首以来”。

五、齐王李元吉领兵攻打突厥,是把秦王府的一部分人要了过去,这里面是有秦琼,但也有程咬金。

想想看,程咬金既然参加了玄武门行动,为什么秦琼就参加不了?

另外,根据《旧唐书•巢王元吉传》记,李元吉等人出正在谋划一出“昆明池政变”,李建成说了,政变一旦成功,不但李世民丧命,则“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时坑之”,即作为李世民忠实部将的尉迟敬德、秦琼等人也必须停止呼吸。

有人以为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真要成功了,也未必会对秦琼等人下这样的毒手。诚如李世民成功了,并没有杀害原属太子党的魏征、薛万彻等人一样。

但,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李建成、李元吉不等同于李世民。

且看李建成为拉拢尉迟敬德,先是“赠金皿一车”,被拒后,就恼羞成怒,和李元吉密谋,派出了刺客,企图行凶作案。刺杀行动失败,又向李渊诬陷尉迟敬德,致使尉迟敬德被关进奉诏命特设的监狱里审问处治,差点被杀掉。

所以,于公于私秦琼都必须参加玄武门事变。

秦琼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琼到底参没参加玄武门事变)(7)

事实上,秦琼也参加了玄武门事变,只不过,在事变中的作用没有凸现出来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