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出自正午阳光的架空历史剧《琅琊榜》横空出世,《琅琊榜》低开高走了一阵以后,收视和口碑爆表,如今5年过去,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这部剧,最成功的,不是后面被争相模仿的服化道,而是人物故事的塑造,即便是一个戏份并不多的配角,我们也能在他/她的举手投足见间,窥见角色的一生。

本文的主角,是戏份并不太多,却对整部剧推动作用极大,一生都被利用的誉王萧景桓。

撇开运筹帷幄十余年的梅长苏不谈,萧景桓原本拥有一张极好的王牌,好好运用,他本可以安乐一生,可他却将这副王牌打的稀巴烂,个中缘由,如今看来,颇为唏嘘。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

01、被皇权支配的一生

要说誉王被皇权支配的一生,我们还得从玲珑公主,言玥,梁帝萧选说起。

数十年前,萧选不过是一个普通皇子,只不过,年少的萧选文韬武略,心机谋算,样样不差,更幸运的是,他还有帝师的儿子言阙以及林燮同窗伴读。

和他们息息相关一起长大的,还有言玥、玲珑公主、璇玑公主、越氏、晋阳长公主、莅阳长公主、林乐瑶、江湖医女(后来的静妃)、武当弟子寒氏。

这几个人女人,跟他们的纠葛之深,也直接延续到了他们的后辈身上,誉王萧景桓,当属牵连最深的那位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2)

那时候的萧选,言阙,林燮三人有志于打造一个清明盛世,他们结为兄弟,誓言生死不负。

金陵城中形势胶着,萧选多次被害,夺嫡之争,已成水火,另一边,滑族举国来降,不久后,滑族的玲珑公主和萧选勾搭上,形成了利益联盟。

不久后,五王之乱,萧选在言阙,林燮,玲珑公主的支持下夺得皇位,言阙的妹妹册封为后。

登基第二年,萧选强行将林乐瑶纳入后宫,阻断了言林两家的联姻。

同时,他将滑族的玲珑公主藏在行宫里,对外只称是身份低微的祥嫔,玲珑公主成了萧选的一只金丝雀,其他的后宫女人,也都陆陆续续进宫。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3)

很快,林乐瑶生下萧景禹,皇后生下皇嫡子,玲珑公主生下萧景桓,越氏生下萧景宣,江湖医女生生下萧景琰,晋阳长公主嫁入林家,生下林殊,朱门贵女,一众相关人等,相继出生。

只是,皇嫡子早夭,皇后再无所出,行宫里出生的萧景桓,却是带着使命而生的。

他身上,流着滑族人的血,有着滑族人的精于算计和狠绝,也有着皇家那种处于高位的可悲和孤独。

玲珑公主扶持萧选上位,本就见不得光,这样的秘密攥在玲珑公主手里,滑族也就成了萧选芒刺在背的隐患。

于是,萧选派出了林燮带领的赤焰军大肆屠戮,滑族覆灭,玲珑公主战死,璇玑公主被充入大梁内廷里的掖幽庭一世为奴。

玲珑公主死前,给萧景桓留下了一封关于他身世的手书。

这封手书,是最后压垮萧景桓的稻草,可想而知,玲珑公主一族对于萧景桓这个滑族血脉,也未必有太多真情,倒是有许多利用。(当然了,这是后话)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4)

言皇后娘家的势大,她本身更有嫡子(只是夭折了),自然不能废黜,玲珑公主死后,萧选顺水推舟,把行宫里的萧景桓接回皇宫,交给言皇后抚养,对外宣称他是皇后养子,是行宫里祥嫔的儿子。

自此,萧景桓被皇权支配的一生,算是正式揭开了序幕。

萧选将他送到皇后那里,自有自己的考量,一则是掩盖他生母的身份,给外人一个“抬举誉王”的假象,避免了他入宫后没有生母照料而受苦受难,二则是安抚住言皇后痛失爱子的苦,稳定后宫,维持朝堂的平衡。

但皇权是个容易迷失人的利器,每个后宫女人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利益牵扯着,皇子们也大多为权所迷,萧景桓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他身后,有养母的母族,更有生母的母族。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5)

大梁的朝廷平静不过数年,当时的悬镜司首尊寒夫人,对璇玑公主有了恻隐之心(又或者,是受到璇玑公主的蛊惑),想了法子将她接了出去。

随后,璇玑公主跟夏江勾搭上,成了彼此的“秘密情人”。

璇玑公主背靠夏江这棵大树,借势成立了“解语花”的“红袖招”,开始将手伸到大梁里里外外,极尽所能地在安插人手,截获情报,为复仇做准备,当时的红袖招,势力范围之大,人手安排之隐秘,以至于多年后,梅长苏至死也无法尽除。

时间追溯到10多年后,萧景桓长大成人,皇长子萧景禹参与朝政,与母舅家过从甚密,林燮军权在握,拥有大梁最强战队,天才儿子,以及南境穆王府的婚约,挡了其他皇子的上位路,触及了更多关系人的利益,加之萧选正直壮年却几乎被架空,属于祁王府、林帅府、乃至七万赤焰军的灭顶之灾,已避无可避。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6)

在赤焰逆案爆发前,萧选和萧景禹父子之间的隔膜,是不是有红袖招的挑拨,虽不可知,但不可否认,萧景禹林燮都挡了璇玑公主复仇和萧景桓的上位之路,是最大的事实。

四姐也承认,赤焰逆案有璇玑公主的参与,若非是她,还有谁能轻易撼动林燮和祁王的根基,将他们全部人置之死地呢?

萧景禹死后,属于誉王萧景桓的夺嫡路,这才开始了。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7)

02、被复仇蒙蔽的身世

梅长苏提到过,若非璇玑公主已死,只怕他在大梁搅弄风云,不会这么容易。(大概的意思),秦般弱的师姐四姐也曾说过:璇玑公主过于聪明。(有过慧易折之嫌)

加上赤焰之案的筹谋,足以说明璇玑公主有能力颠覆整个大梁天下,但她却采用迂回的方式,保萧景桓上位,保住了大梁的基本平稳,同时给萧景桓留下了那封手书和整个红袖招。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8)

这些做法,如今再看,颇有深意: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9)

赤焰军覆灭后,璇玑公主也寿数不长,她将红袖招交托到了秦般弱手中,让秦般弱尽心尽力辅佐萧景桓,而四姐则为夏江驱使,红袖招和悬镜司,是萧景桓手中最好的王牌。

赤焰军一案发生多年后,大梁缓过气了,萧选开始以制衡的方式维持朝堂的平衡,确保自己的皇权不受威胁。

于是,萧景宣借了自己母亲受宠的名头和纯正的大梁血统,登上了太子的宝座,而拥有滑族血脉,看似在皇子中更尊贵的萧景桓,一步步成为七珠亲王,地位逼近太子。

随着年纪渐长,萧景桓的手段和见识愈发成熟老练,心性上,更是和他的亲爹萧选如出一辙。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0)

他对外“礼贤下士”,对上“忠孝两全”,他一次次的燃起希望,又失望,燃起希望,又失望。

心里对萧选的疑惑越来越深,更不明白,为何萧选对自己的生母只字不提,对他永远若即若离。

殊不知,萧选能给他的最大尊荣,便是亲王之尊。

夺嫡六年,萧景桓听从母命,迎娶了朱氏为王妃,听信秦般弱,利用红袖招为自己不断增加筹码,却从未想着利用强硬手段,设局拿下皇位。

是他的能力不足,也是他没想过要这样。

可以说,璇玑公主将复国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将自己的炽热的帝王梦寄托在父亲萧选的“喜爱”和“垂怜”之上。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1)

他的夺嫡路,是被动的,甚至是有些后知后觉的。剧中对于这一点,其实用了不少描述。

例如萧景桓参与夺嫡六年,得到了庆国公的大力支持,六部中,也有3部是他的人,表面上看,势力和太子似乎还算均衡。

但后宫是皇后和越贵妃的抗衡,朝堂上,自己的3部也能跟太子的3部抗衡,可自己还有一个红袖招,庆国公以及一品军侯家的世子,那么太子到底是拿什么跟自己打成平手的格局?难道仅仅凭着梁帝萧选的偏爱吗?

这里面该细究的东西,萧景桓从未去细想,他身边谋士未做分析,金陵城偌大的情报网红袖招,也没有任何察觉,究竟是谢玉与天泉山庄隐藏够深,还是萧景桓的大意,自以为是?

太子誉王两派相互制衡6年,他的权势,逼近太子,这个时候,萧景桓的重心除了“三顾茅庐”求贤梅长苏,被动应对太子每一次铆足了力气的主动出击。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2)

太子,先是趁着萧景桓不在朝中,对庆国公下手,紧接着制造内监刺杀案,意图拉蒙挚下马……撇开梅长苏插手的不谈,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他该反省的,该谨慎的,而这些,也佐证了他夺嫡过于被动的属性

更可悲的是,梅长苏插手期间,也暴露了誉王对梅长苏的盲目相信,主见不够,他身边人抽丝剥茧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不高。

庆国公一案,能鼓动这么大案子的幕后之人,他明知是太子,但却没有深究,巡视江左被太子刺杀,明知是太子下手,也没有往下追查,只要他有心追查,天泉山庄和太子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不容易隐藏,那么谢玉的立场如何,也就明朗了。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3)

兰园藏尸案暴露了太子一脉相关人士的弱点,私炮房一案,更是将太子的弱势暴露出来,这么多的问题,誉王同样也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后知后觉的。

拥有这么庞大的红袖招,竟然没有及早掌握太子一脉官员的动态和见不得光的事,只能等事情发生了再想法子打压对方,这样的被动,又怎么可能在夺嫡中拔得头筹?

红袖招这么大一个情报机构,为何会死心塌地为自己所用?他一样没深究。

萧景桓最爱沽名钓誉,也正是这些,迷了他的眼,让他忽略了太多事的本质,秦般弱也一样,他们都将某些东西看得太重,过于自信,身边又没有清醒的人提点,以至于他们最后也不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多少次可以一举压下太子的契机。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4)

和誉王不同的是,梅长苏费力筹谋,朝堂内外,可用的,能用的,用了的,每个人他都事无巨细地调查的清清楚楚,再指派任务,一环套一环地谋划。

梅长苏为什么留着秦般弱?因为秦般弱可以做传声筒。

梅长苏为什么可以一次次忽悠誉王听话?因为梅长苏抛出小小的“便宜”,誉王就被说服了,对梅长苏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丝毫不做更多的分析和再判断。

谢玉曾经笑他:麒麟才子,也挡不住他的急功近利呀。

这是誉王性格上的短缺,也是他白白浪费红袖招这张王牌的根本原因。红袖招,是誉王手中极为有用的一张王牌,最后却没得到很好地运用和发挥,也是可惜。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5)

03、被亲情牵制的终局

除却了性格上的短缺,萧景桓最终会走到泪流满面,放下所有姿态,给萧选留下一封求“放过”的血书,随后自杀的地步,也算是他一生的劫数。

从某种角度看,他的出生并不被期待,只是玲珑公主牵制梁帝的筹码,也许梁帝对玲珑公主有情,所以对萧景桓还算疼惜,给了他许多别人没有的荣耀,抬举了他的身份,让他成为皇子中看似最尊贵的那个,又或许萧选对玲珑公主无情,所以他能够狠下心将萧景桓放到了“小棋子”的位置上。

为了自己的巍巍皇权,将一开始还算无辜的萧景桓,放在了太子的对立面。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6)

他在利用太子和誉王制衡的时候,也是在给誉王铺一条通往黄泉的路,太子一旦登基,与他作对半生的誉王,怎会有好下场?

而誉王之所以能被梅长苏一次次忽悠至斯,很大原因,也是为了讨好他的父亲,这里的讨好,是为了皇权?确实是,但不仅是,还有亲情的因素。

记得萧景桓最后因为种种罪,被削珠幽闭后,秦般弱和夏江筹谋三月春猎,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当秦般弱将玲珑公主那封手书送到了誉王的面前。

这样一封手书,萧景桓这时候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相信,并接受了呢?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7)

原因也很简单,是萧景桓想到自己所经历的种种,已经彻底明白梁帝对他的利用,他看清了自己在这大梁皇族中的位置;是萧选对“祥嫔”的从不提起,是皇后等一众后宫之人对“祥嫔”的一无所知,让他彻底相信了这封手书。

“你对我最大的恩典,竟只是把我当成你的一颗棋子,从前压制太子,现在掣肘靖王……”

到了这些时候,他也就知道,从始至终,自己只是萧选面前的一个跳梁小丑。

“你当年是怎么得到这个皇位的,现在我一样能做到”

这句话,有没有赌气的成分?又或者是一颗心寒凉到了极致的疯狂?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8)

萧景桓带着“不理智”的情绪,趁着三月春猎,疯狂反扑,集结了5万的军队向九安山奔去。

草率发兵九安山,被捕后,他也不哭不闹,就是心如死灰地在等着。

他知道萧选一定会来,因为他和萧选都需要一个真相。他需要知道生母的真相,而萧选会前来质问他为何谋反。

当萧选颤巍巍地来到他面前,问出那信中他依然存疑的话,从萧选的“棋子论”里,证实了自己是“大棋子生下的小棋子”,他的嘶吼,道尽了他一生为父亲所利用的心酸和悲凉,同时也让观众多了一层疑惑,他做这样一场殊死斗争,到底是为皇权多一些,还是为他的生母,为自己的身世多一些?

如果萧选给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也许他会后悔走这么一遭,可萧选给他的答案却是肯定的,所以,他不甘心就这么死去。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19)

身陷囹圄,其实他是得意的,得意于梅长苏也有猜不透的事,得意于自己终于能在将他耍的团团转的梅长苏等人面前扳回一局,得意于亲自给萧选内心添堵,总算发挥了一些余热,而不再是对萧选可有可无的一颗棋子。

让萧选亲自裁决自己,他就会愧疚一世,这是不是他的一厢情愿?其实也不然,九安山的那场对峙,让他清楚,自己在萧选心里,还是有些位置的,所以他绝对不会自己自杀,他会让萧选动手。

只是,这时候的变数,发生在了他忽略多年的发妻身上,前面说要和他同生共死的女人,下一刻却告诉他,有了他的骨肉。

那是他在这世上仅剩的骨血,和他最亲近的血脉,他带着希望,希望萧选念着他那一点情,放过他的妻儿。

琅琊榜萧景桓叛乱失败(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烂)(20)

有时候想想,确实唏嘘,如果誉王妃怀孕的时间早一些,如果没有玲珑公主留下的那一封手书,在斗了这十多年后,也许他会真的觉得累了,就此收手,一家三口做个逍遥王爷,是不是也不错?

只可惜,生在皇家,骨柔亲情,是他们最奢侈的东西,而他曾身在高位,早早地被皇权支配,浸染半生,夺嫡之争中,又有红袖招这么一张好牌,但他仍是将这副王牌打的稀巴烂,败给了自己性格上的短缺和微妙的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