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1)

  传统相声中伦理哏的段子堪称是把双刃剑,高明的艺人能演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而大多数演员使伦理哏可能也有火爆的现场效果,但表演方式俗不可耐,甚至让观众原本对演员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在传统活中,沾伦理哏的段子随处可见,像《羊上树》《洪羊洞》《翻四辈》《托妻献子》《六口人》等等屡见不鲜,而观众最熟悉的还是那段《反七口》。

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2)

  无论是幼学童蒙的小学徒,还是扬名立万的相声名家几乎都演过这段。平心而论,伦理哏的段子包袱容易响,真想往“泥”了使都难。可同一段相声不同的人演,在内行观众眼里为什么也能分出三六九等?这就反映出演员对伦理哏的理解深度了。今天就围绕《反七口》分析下马志明使伦理哏的高明之处。

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3)

  《反七口》这段所谓“封建残余”的低俗相声,在表演上的确也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可究竟从哪区分呢?全在逗哏演员怎么处理了。首先,《反七口》并非只是表面上用爸爸、儿子占便宜,台上台下大合唱式的答应找包袱这么简单。其实,这是传统相声中通过一智一愚的鲜明反差来组织包袱的典型。捧逗二人因为角色需要,捧哏的不管换谁演都要塑造出“愚”的形象。然而,绝多数逗哏的却把“智”的一面刻意外化,由始至终让观众感觉是在抖机灵,拐弯抹角的占便宜、戏耍对方。这样的表演或许也能炸粘子,但确实算不上高明。

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4)

  当年,马志明在从艺五十周年的专场演出上使了这段多年不演的传统活。一般来说《反七口》的正活都在十分钟上下,而马志明在专场上额外加了将近十五分钟的垫话儿,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善与恶的种种小事组织包袱,内容上遵循着马氏相声“小市民味儿”的特点。 其实少马爷从刚一入活就有伦理哏的包袱,但丝毫不会让人产生反感。马:你这人值得一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善孝当先嘛。我听说你对你父亲不错?黄:(侧身一挑大拇哥)我应当孝顺我爸爸。马:嗯!这话听着让我痛快。好,这是对的,应当这样啊。简单两句话这包袱就响了,本质还是伦理哏,可让观众听着不俗,逗哏的占便宜不是有意而为之。

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5)

  由打这包袱开始,马志明给逗哏角色也定下了不刻意外化耍小聪明的基调。在马黄版的《反七口》中很多时候是通过黄族民适度的肢体和语言夸张来抖响包袱的。而马志明始终贯穿着“无意而为”的态度。比如:乙给甲算人口时,“头一口你爸爸”使了三番甲都答应着。接下来其他演员使法都是这样,乙:你都吃饱了吧?我跟你说,你要再敢答应,我给你踹台下去!后面再算人口甲不敢答应了,乙:他也怕挨揍,怎么不答应了?甲:我给咽了。乙:还有咽爸爸的。甲:诶!一打嗝又返上来了。这样的台词显然还是逗哏的憋着占便宜,拉低了作品格调。而黄族民只说前半句,正式算人口时,每到“头一口你爸爸”,少马还顺口答音。黄:还答应?马:下意识的。这样的使法再次强调逗哏不是存心占便宜的角色定位。

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6)

  再来看底包袱处理的上,通常演法都是,乙:我算我爸。甲:你算你爸爸,你妈乐意吗?而黄族民给自己家算人口时,“头一口是我们家怹呢”,紧接着逗哏追问“怹”到底是谁?黄:我让你猜这怹是谁?马:你们家这怹今儿来了, 就在这啦 ,听相声来了。黄:在哪呢?马:(随手往台下一指)就这位吧!说完转身回后台。被指到的观众站起来向四面观众拱手作揖,台下就炸粘子了。略微寸一下,黄族民最后又翻了一句:行了行了,快坐下吧!你是卖糖堆的是吧,你还站(蘸)起来了 。这种底包袱的使法可以说是马志明独有的。换句话说,或许也只有在真正懂行的观众面前,演员才敢这么使。

少马爷与徒弟相声(伦理哏也能演得如此高级)(7)

  从头至尾,通过表演让观众明白这是逗哏的变着法占便宜,但演员自己不表现出来,用装傻充愣的甚至还略带正经的语气算人口。不是为了占便宜而占便宜,反而是变成一番了捧逗之间的斗智。这就是马氏相声博大精深的高明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