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什么都快的互联网时代,人们依然对木心这句话口口相传,可见一份深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今天,张家界被正式宣布为旅发大会承办地,宣传片一播出,人们熟悉的旋律唱响:“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这首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张家界人都知道,唱的就是一个“一生只等一个人”的故事。

(男)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的书信与姐带,

郎去当兵姐在家,

我三五两年不得来,

你个儿移花别处栽。

(女)马桑树儿搭灯台,

写封的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

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钥匙的不到锁不开。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故事(一生只等一个人)(1)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桑植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山乡无处不飞歌,而唯独这首《马桑树儿搭灯台》传唱度最高,全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还响彻过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首歌的人物原型就是贺锦斋和戴桂香。贺锦斋是贺龙元帅的堂弟,1919年与戴桂香结为夫妻。一个是“上马将军下马诗”,一个被贺龙元帅夸赞是“贺家最漂亮的媳妇”。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故事(一生只等一个人)(2)

这一年,贺锦斋18岁,血气方刚,胸怀壮志。比贺锦斋小一岁的戴桂香,从小就与他指腹为婚,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美人。“他们两小无猜,他爱她心灵手巧,聪慧善良,歌唱得像小河淌水;她爱他书读得多,肚子里装了文墨,发誓非他不嫁。”贺龙之女贺捷生曾撰文写道。

战火纷飞的年代,贺锦斋不愿躲在大山,毅然加入贺龙的军队。纵有一万个舍不得,戴桂香依然支持丈夫。此后,贺锦斋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在大大小小多少场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成为贺龙元帅的左膀右臂。

“黑夜茫茫风雨狂,跟着堂兄赴疆场。流血身死何所惧,刀剑丛中斩豺狼。”从贺锦斋的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个桑植汉子的满腔热血和壮志。

等到两人团圆,已经是十年后。1928年2月,南昌起义失利后,贺龙率部返回桑植。然而,三千桑植儿女生还不足千人,一时家家戴孝,户户挂幡。

久别重逢,有喜有忧,谁知道下次团聚是什么时候?谁又能知道,下一次,家中的妻子等来的是不是自己的噩耗……贺锦斋把人人都会唱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改写了一句:郎去当兵姐在家……

这首民歌原本唱的是丈夫在外做生意,家中妻子相思等待的故事,贺锦斋一改,唱的不仅是贺锦斋和戴桂香,也是送夫出征的桑植女子的心事。桑植男人是“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架在颈项上,脑壳掉了碗大个疤”,歌声如水的桑植女人便等着、唱着,“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1928年8月,贺锦斋再次告别妻子,率部随贺龙挥师东下,再次投入到枪林弹雨中。

“锦斋回来了”

“桂香婶子记不清1928年哪个月的哪一天,和堂叔见的最后一面。她只记得那年9月的一个日子,她烦躁不安,丈夫忽然捎信回来了,说了些交代后事的话。她不识字,看不懂那封信,也不敢看。几天后传来男人牺牲的消息,她就是不信,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贺捷生写道。

1928年9月8日,在石门泥沙镇的战斗中,为掩护贺龙率部突围,作为一师之长的贺锦斋挺身而出,亲自率领警卫营和手枪连殿后,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至英勇捐躯,时年27岁。

据贺捷生文中所写,石门泥沙镇的战斗中,贺龙率部匆忙突围,来不及抢回贺锦斋的尸体,贺锦斋的头颅被人割下拿去请功。后来,贺龙率部打回泥沙镇,命令部下无论如何要找到贺锦斋的尸骨。尸骨找到后,在当地买了一副上好的棺材,把贺锦斋的骨头一块块捡起来,抬回洪家关重新安葬。

“(1931年)我奶奶在河边洗衣,我爷爷贺锦斋的警卫员找到鸡公峡,(说)‘我们抬着贺师长的灵柩’,我奶奶一听就哭起来了,就往家里跑,喊‘爹啊,锦斋回来了’。”戴桂香的孙子贺建军现在已经当爷爷了,如今和记者说起自己爷爷奶奶的故事,他还是抹眼泪。

“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吾将吾身交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和贺锦斋一起回来的还有这首诗。

这一年,戴桂香不到30岁。此后的年月,她没有改嫁,帮丈夫孝敬双亲。经常坐在丈夫坟前,轻轻唱着那首丈夫改过的《马桑树儿搭灯台》。

“我这一辈子是忘不了他了”

“她可怜啊。两人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就几个月,也没留下个血脉。后来,只能从大哥那里过继一个孩子过来。”贺晓英是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第二任院长,也是贺龙大家族中的一员。戴桂香是1958年建院入院的第一位革命老人。接任院长时,贺晓英从老院长那里听说了戴桂香的故事,感动得快要落泪。

“我来的时候,她已经85岁了。她年纪大了,以前的事,她也说不清楚了,但每天都去贺锦斋的坟前坐一坐,哼唱《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歌。”贺晓英说。

1975年,那年贺捷生回桑植看望亲人,戴桂香已经73岁。晚上,贺捷生和戴桂香一同睡。贺捷生问戴桂香:“桂香婶子,你还记得我堂叔的模样吗?”

戴桂香说:“怎么不记得呢?过多长时间都记得。他和你们贺家的男人一样,高大魁梧,走起路来像打夯似的。”

“我这一辈子是忘不了他了,我能活到今天,就因为心里有他。”

1995年,戴桂香在光荣院寂然去世。留下一张旧照,照片中,她静静坐在丈夫坟前,从她老迈却依旧清秀的五官上,可以想象,年轻时她是多么美丽。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故事(一生只等一个人)(3)

“现在我们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都是贺锦斋改后的版本。这是桑植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贺晓英说。

如今,《马桑树儿搭灯台》不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在张家界宣传片中勾起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愫,也在无数人的耳机里循环播放。网友们在歌曲下面留言,有人说“我想回家了”,有人说“这是中国最美情歌”,有人说“我们大湘西的姑娘,她们似水,她们似钢”,还有人说“完全为张家界倾倒,一辈子不想走”……

逝者如斯,连贺锦斋、戴桂香的孙子都已经是迟暮老人。跟时代相比,个人的生命显得短暂。但那人人听了都要动情的故事,还在传唱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