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草草种植基地#

西吉人食用胡麻清油主要制作的食品就是油饼和麻花。现在每天早晨,走过街头,我们会看到路边有个小摊子,有人支起油锅烙油饼。路过的上班族都一两个三五个地买油饼。那锅用煤气灶加热,锅内的清油被烧得滚烫。主人把昨晚发好的面团,在小案板上揉弄,用小小的擀面杖做出一个细软的小面饼,然后放到油锅里。那油锅里的清油就翻腾起来。不一会儿,沉下去的面饼就已经上了颜色浮上来。这时候主人看着火候就会适时把炸好的油饼捞出来,放在一个铁架上。油饼上的清油还在往下滴。但面团已经炸成油饼了,黄皴皴的,叫人看着就有了食欲。不断地放入面团,不断地把炸好的捞出来,不断有人来买。有的时候等候的人排成队了。 主人心里高兴,嘴里说着,马上就好,马上就好。手下动作也就快了。

胡麻油做油饼的方法(胡麻油的另一种吃法)(1)

有些小摊子上也炸制麻花、油条,不过麻花油条大多是里面面质少,蓬松不实惠,所以买早点的人还是买油饼的多。

其实庄农人一年四季遇上节假日也常烙油饼,过年之前,家里有自产的胡麻榨下的清油,发面团做上好多油饼,一家人过年的时候吃早点、下茶。当然过年的时候炸制油食品,不光烙油饼,还做麻花等。西吉人把清油炸制成的条状食品叫笇子,西吉是回汉杂居的县份,回族民众平常爱做油炸的笇子吃。过年的时候有些家庭还要把面团做成各种小动物,或者花朵造型,在清油锅里炸制出来当食品。当然这都是为了讨孩子欢心。

胡麻油做油饼的方法(胡麻油的另一种吃法)(2)

俗话说正月十五耍面里,乡里人过正月十五之前,就要做许多油炸食品。比如把杂粮荞麦面发好揉成面圈,用清油炸制出来就叫油炸荞麦圈。有些地方在面皮中包上菜,再放到清油锅里炸制出来,就叫油炸菜角子。

乡里有人去世了,一般街坊邻居都要带上馒头去吊孝,这馒头叫熟献。有时候没有发面团做馒头,那就临时揉面坯,做成片状,放在清油锅里一炸,捞出来带上去献祭,这叫油献。乡里人俗称麻叶子。这是一种特殊清油食品,只在特殊场合用。油献算得上重要食物,在故人灵前献祭一番,拿下去,在场的人就都抢着吃完了。

胡麻油做油饼的方法(胡麻油的另一种吃法)(3)

现在做生意的人把油锅支到大街边上,也没有什么忌讳。可是从前乡里人用清油炸制食品的时候讲究忌讳。就是如果厨房里烙油饼,那么其他人不能随便出入厨房。为了提示家里其他人,烙油饼时,那些操作的女人就在厨房门口放上一碗水。一直到油饼烙完了,水碗拿走了。其他家人才可以走进厨房去拿做好的油饼吃。据说烙油饼过程如果出入灶房,那油婆神也就跟着人进进出出这样那锅里清油就会被带出去,整个烙油饼的过程就用油多;只要人不出入,那油婆神就安静不行动,烙油饼省油。这显然没有科学道理。不过乡间的忌讳习俗流传下来,总有它的来源和道理。说不定是出于要保持干净卫生,或者要注意安全的目的,因为炸制油食品有时候是有危险的劳作,有时候锅里的清油加热过度,炸制食物时,热油翻滚飞溅。那热油滴溅到人身上就烫伤人了。

胡麻油做油饼的方法(胡麻油的另一种吃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