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

普法战争和中法战争,两场陆战的惨败带走了法兰西长居欧陆第一强军的骄傲,耻辱积蓄之下,卧薪尝胆的强军氛围在这个古老传承身上萦绕,军事装备的强大也成为了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这种格局下——法国多发步枪时代到来!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

在这个阶段内,有时代巅峰之作,有对新概念的狂想,亦有低谷,从80年代后至二战结束前,总计历时70年之久,出现的枪械包含“勒贝尔、默尼耶、贝尔蒂埃、RSC和MAS36”这些知名的法国枪型。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

这类枪型单领出来并不陌生,但个中“逻辑关系、形成演变和具体细节”并无整体化文献,这里便对这段内容进行详细拆解,补全法国步枪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一段历史。

耻辱柱下的复兴——由系步枪开启的世界无烟步枪时代!

新的开始来源于中法战役后,在此前,法系步枪于普奥战中吸纳了后装理念,于普法战中吸取栓动概念,但此后十数年间便再无寸进,适逢瑞士、奥地利推出管式、盒式弹仓设计,法国与世界最先进步枪水平再次拉开了一大段的距离。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

但这一点他们自己并没有发觉,于是,在与“购入现代武器清廷的对战中”,法国实际并未拥有太多装备方面的优势,最终收获惨败,成为了帝国时代大清唯一的战绩。

同时,战争中依靠雷明顿-李等别国多发枪型才取得的装备领先也让他们记忆犹新,这使法国人坚定了武器大革新的愿景,最终便产生了“革命性的世界单兵装备——勒贝尔系列步枪”,这同时也是世界无烟步枪时代的最早起点。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

这款勒贝尔系列,诞生在强制的「一年革新计划」之下,由军方特拉蒙德领导的“Lebel、Bonnet和Deasleux”三人项目组打造,不计入因不同职能出现的变体,主要形制有两种,“一为勒贝尔1886型,二为勒贝尔1886/93型步枪。”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6)

前者为勒贝尔系列最初型,主要是通过糅杂融合市面上已有的先进技术,以短暂的两年时间就快速完成的设计,不过它主要为人称道的地方还是自主性的划时代设计,“8X50mm无烟子弹的发明”。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7)

在1884年时,Pouder-B无烟火药由法国人Paul Vieille发明,其拥有超过黑火药三倍的威力,因而很就进入了“被要求显著提升枪械能力”的新枪型项目组眼帘,并不久后成为新步枪计划的设计核心。

项目组主设计师勒贝尔“以扁平型铅弹头”、“可缩小至更小的弹药口径”和“可变型的合金铸成的全金属瓶颈型铜镍弹壳”等设计,融合15g的Pouder-B装药”后,组成了勒贝尔系列步枪最早的第一代制式标准弹“Balle-M型子弹”。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8)

这种弹药的组成模式,达成主要是基于下述的这些设计逻辑:

1.平头可以契合新枪型引入在当时被认为弹容更优的“管式弹仓”设计,避免首尾相接磨损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扁皮式的弹头设计。

2.新的Poudre-B型装药威力更大致使残留更少,使得口径得以减小,于是便有了从11mm口径缩小至8mm口径的弹药尺寸缩小。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9)

3.新装药对于速率有提升,使用弹药需要更强的强度才能保持可靠,于是就有了全金属构成的弹壳。

4.为了更利于装弹坡道装载,于是便有了瓶颈型的弹壳外形。在同代枪型中,勒贝尔属于枪栓推力较大的,容易产生垂直堆叠,这种瓶颈型设计能避免子弹碰撞故障。

根据这些弹药优势以及由弹药衍化的匹配设计,加之主要引入作为另一个核心技术“管式弹仓结构,”组成了最初的“勒贝尔1866型”。这个命名并非本土命名,而是他国为了区分曼利彻步枪而使用的,后续逐渐演变为了主流的称呼。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0)

这款初代枪型在面世后,法系步枪整体性能相较以往旧型有了跨代的提升,其获得的性能具体如下:

初速:610-700m/s;最高射速:48发/分;有效射程400m;最高载弹容:8+1+1发(仓/中/膛)。

类比此前一代的法国制式步兵枪F-M1874/80型单发步枪,两代存在的直观能力差距具体如下: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1)

350-450m/s的初速低于后者610-700m/s的初速接近一半;8发/分的最高射速低于后者48发/分的最高射速五倍以上;单发的载弹能力只有后者10发最高载弹的1/10。

兼具这些划时代的能力,勒贝尔系列出世既使同代枪型黯然失色,随即因技术差异促使了德英的效仿,这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枪械革命,后续一系列通过弹药的革新陆续发生,最终在新世纪前,栓式步枪设计被推入了完善化的巅峰时代!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2)

不过,虽然勒贝尔是“栓式设计迈向巅峰的引子”,但其实枪型的设计并不完美,这主要是源于短暂设计期的时代局限性所导致的。

在当时,被认为存在弹容方面优势的管式弹仓,经瑞士的发扬后引起潮流不久后,便被认为存在有“弹药首尾相接易造成磨损”和“弹药装填易产生故障的问题”,因而很快被盒式的概念所超越。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3)

虽然,勒贝尔通过扁平弹头解决了前一问题,又通过较优的坡道和瓶颈壳设计解决了后一问题,但完全通过弹药解决枪械设计缺陷的话,便又会出现弹药设计非为弹药而生,产生性能不能最大化的矛盾,相对当时采用了新装药的单发枪而言,这反而是逆向落后了。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4)

因而,取缔对枪械设计的妥协,而单纯发展强势的弹药在86型服役后被认为是不可逆的,这最终促使十多年后法国二代勒贝尔制式弹——“Balle-D型尖头弹”的诞生。

新的Balle-D型,采用铜制尖弹头、瓶型身、船型尾组成,虽然只含有更少的12.8g装药,但相对B型具备更平坦且更长的弹道,根据下图与前型在不同距离内的能力衰减,也可以轻易看出D相对M的强化。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5)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6)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7)

根据这种弹药的强化,勒贝尔系列也相应推出了新型,便是上述提到的——勒贝尔1886/93型步枪”。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8)

但是相对弹药而言,枪型本身生产因素牵扯过多,对成熟生产体系打破的代价过大,设计能做到匹配弹药能力的改动就乏陈可善了,这也是勒贝尔没有像李氏、曼利彻和毛瑟发展寿命那么长的根源,敲定的主体设计存在太大问题,造成换一款新枪配合新弹更实惠的局面。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19)

所以,M93型的设计主要围绕浅优化进行,通过尽量小的改动将新弹融入旧的新枪型,以此最大幅度提升现役制式强度,同时开展匹配更强弹种的新枪型设计,让能力从巅峰滑落的勒贝尔系步枪被同列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后辈完美交接!

然而,其实这些构想都没能实现,不过那都是后话,这里勒贝尔M93为枪型本身做的优化主要如下: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0)

1.改变了枪机型制,解决了燃气喷脸的问题。2.加强撞针,这是适配弹药的一种改动。3.采用名为罗莉莎的X截面520mm高杀伤刺刀。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1)

这些优化,做出了一些细微调整,然而M93型的主要构造依旧以管式供弹为核心设计,上述提到以尽量小改动将新弹融入设计的形式,便只能通过对弹药的微调整来达成,这种改动具体体现为下:

1.在Balle-D型子弹底部底火杯处制造凹槽,回避首尾相接的磨损。2.将弹药底火杯制造更厚的击发层,避免意外接踵的失误击发。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2)

结合这两种对弹药的主要调整,M93再次回避了管式设计的缺陷,融入了更优秀弹种后,整体能力相对初代又有了巨大提升,这种提高的差异直观体现为如下:

最大射程提升到3600米,最大伤害有效距离提升到1600米,保证精确的有效射程达到420米,初速提升到730米/秒,动能提升到3364焦。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3)

综合这些提高,勒贝尔M1893型虽存有主体问题,但已达到现行能力顶点,在愈加浓郁的战争气氛下,武器增量需求大于设计枪械设计的完善,于是M93型作为备战武器被大肆生产,主要由沙泰勒罗、圣蒂埃安和图勒三个国营大厂制造,至一战爆发前共生产了345万支,是一战最法军主要的制式步兵枪。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4)

在后续,按上述逻辑勒贝尔成为了主要被期待替换的枪型,虽然在30年代8x50mm弹革新了可装配勒贝尔的Balle-T示踪弹和Balle-P穿甲弹,但这属于为所有同口径枪型做的提升,而并非为勒贝尔的强化而生,勒系步枪再无寸进,在以维持法系技术低谷时大量军队装备量级,并等待到下一代突破性武器后,勒系步枪正式退出了历史。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5)

璀璨黑暗时代——二十年间两次失败的半自动步枪计划!

来到新世纪后,上述提到接替勒系步枪的计划正式于法国展开,法国人主要围绕半自动方向进行攻克。

不同常规认知,步枪的自动领域开拓早在上世纪初就在广泛进行,如英美意德等国家都有对应计划,例如Gei枪型,只不过很快就因各种各样的时代局限原因,被取缔计划或是在成功后短期内就淘汰了。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6)

只有法国,在这种发展上表现的异常坚定,花费长达二十年时间完成“莫尼耶和RCS”两个自动系列的开发,为自动武器发展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但这两款系列在成功后耶很快因缺乏可借鉴的前路,造成了装备性的不足而被淘汰了。

这种开拓性计划的失败,使上述提到法国预想中的雄途愿景最终未能实现,因而我称法国的这个时期为——“璀璨又黑暗的法步时代”。

两款枪型之中,Meunier步枪是其中更早的那一款,最早雏形在90年代提出草创方案后建立,但主要是在新世纪开启后才正式开始执行。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7)

设计主要由STA、CTV、ENT和APX这四个官方研究机构执行,由纳奎.拉洛克将军主导,秘密项目最终定名——“Meunier步枪计划。”

不同于依弹设计,并需求在短期内完成的勒系步枪,拥有充足时间且选用垂直供弹的Meunier计划,可以尝试更多的枪型和弹种,最终在二十年的开发期内,共产生了超过二十种枪型和十种弹型,这些不同类别的原型主要为以下几种:

枪型(STA):A1型、A2STA5型、A3STA6型、A4型、A5STA7型、A6STA8型(胜标款)。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8)

枪型(ENT):Rossignol1901B1型、RossignolB2型、ENT1902B3型、RossignolB4型、RossignolB5型、

BourgogneB6型、ChezaudB7型、VallarnaudB8型。

枪型(CTV/APX):CTVT1型、CTVT2型、C3APX3型、C4APX4型、C5型、C6型、C7型、C8型。

弹种(STA):6x58mm弹、6x60mm弹、6.5x60mm弹、6.5x61mm弹、6.5x55.5mm弹、7x59mm弹、7X57mm弹。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29)

其中,STA机构的A6STA-B8型通过3000发无故障测试在1910年被正式敲定为最终枪型,7mm弹则被判断为最为可行的一种口径,然而在确定最终弹药能力稍强稍弱干系较小的弹药长度上耗费了数年,最终1913年才敲定了7X57mm弹种。

这两类枪型和弹种在组合之后,构成了Meunier计划的最终完成枪型——Meunier-A6型步枪。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0)

这款枪型,采用一种较为普通的栓式步枪框架,取勃朗宁在1900年开发的“长后座运动机制”,结合“转动式枪机和转膛式机头”,组成内部可连续运行的自动原理。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1)

其主要的动作机制逻辑为下:

内部的投石机式击锤连通扳机和一个Z子弹簧,扣发时击锤会被90°释放锤击内含平移击针的枪机射弹。

此时弹药出膛产生后座力,通过两翼连接枪机框的肋条加大,以一种增大的传力将枪机带动后座。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2)

而后座的柱式枪机则会向后运动扳倒击锤,随后经复进簧向回运动,此时两端式圆柱枪机会最终进入在上部切削出缺口的弹膛后方空间,通过枪机中心类似将两段枪机旋紧的结构释放,机头会沿缺口转动卡契,达成整体闭锁,此时再扣动扳机释放击锤即可完成二次射弹。

与这种枪型相配对的是同样经过大修的弹种,其具体强化为:

1.弹药内部增加钢芯设计,以提高空中性能和穿甲能力。2.整体修型,以制造一种拥有更好弹道的弹型。3.底缘开槽,以匹配新枪型选用的盒式设计装填的夹式弹夹。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3)

根据这些优化,新式7mm弹的能力被提升到了1040m/s初速和4000焦耳动能的水平,相比勒贝尔系列步枪的最终能力有了成倍的提升。

不过,因后续优化进程中官方提出需更轻载弹的要求,这款步枪在实际装备中的最终定型状态却并非如这里提到的这么强大,而是被压缩到了820m/s初速和3500焦耳动能的这个层级,不过这种总体性能相比起勒系步枪,照样强上太多。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4)

然而,这种内部原理和弹药强化却非是这枪型最大的提升,我认为它相对自家前辈拥有跨代水平的原因主要源于对“供弹系统的扶正。”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5)

A6型供弹采用了底部含X型弹簧的垂直推板供弹,虽然相比Z字弹簧更复杂,但提供的推力也更平均,很难发生卡壳等故障。此外,这类比以往的管式弹仓设计,动作流程是少一个子弹到位供弹机构的步骤的,这又具备了更高的装填效率;同时,7字型的供弹轨迹也远比凵字型的供弹轨迹更安全可靠。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6)

在这种高效可靠的供弹机制下,A6型在自动设计上取得的效率才能完善发挥,最终以超越所有同代步枪的使用和效率性能,形成了法国第一款可实用的制式自动型步枪。

依据这些优势,这款武器被选用后很快被定为下一代单兵主战武器,法国开始围绕此构架新的生产体系,以期达成在不久后法国陆军全面进入半自动化时代。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7)

然而,天不遂人愿,随两颗小小的子弹,矛盾积重的欧洲火药桶一点既炸,第一世界大战突然爆发。反应迅速的法国,快速将所有产能集中到现有军工体系的加造和补充之上,第一代制式自动步枪Meunier-A6型的生产遭受重创,又因弹药与现有的法系武器均不兼容,A6的生产一直被挤压,直至完全被取缔。

至一战结束前夕,A6型仅有1013支被MAT(图勒)制造出来,这甚至连首批5000订单的1/4都没达到。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8)

并且,因为就连这少量产出也被发现存在“全包裹造成积热太快、总体过于复杂造成维护/保养天坑、以及制造成本过高和生产过于复杂等等问题,”于是这款枪型在后续的发展也就不了了之了,在战后也没有被复辟,法国第一次在自动步枪领域方面的开拓最终宣告失败。

接替它的,则又是另一个自动步枪的研发项目。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39)

在当时,虽然耗费长期的M步枪计划失败,但彼时法国占大多数的服役枪仍是勒系步枪,枪型已存在严重落后,前次尝试虽未成功,但少量取得的成果仍让人瞩目,自动武器的研发并未被法国抛弃,他们仍选择继续开辟这条道路,其结果便是新“RSC步枪计划”的完成。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0)

这个新的RSC步枪计划,总计存在三次改进沿革,分别产出了为RSC1917型、18型和20型,命名分别来自于Ribeyrolles、Sutter 和 Chauchat三位设计师的首字母。

相比较于前者,这款自动武器虽是一种法国首次采用的气动步枪,但核心的设计理念基本相同,结合M计划中包含十多款气动原型,这款武器可能起源自上述枪型同宗。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1)

例如,从内部设计角度来看,打造RSC步枪的设计形式主要是:

通过枪管下置导气管向后传导燃气,再通过枪侧的肋条推动枪机框后座,从而扳倒投石机式击锤蓄力完成待击发状态。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2)

之后复进簧会推动枪机至弹膛后方空间,此时依靠旋转限定在后枪机上的前枪机会被释放,旋转将机头的凸尔卡入弹膛后方空间凹槽,从而完成闭锁,此后可再次射弹。

这种构造形式,除了通过改“反冲+后座的形式制造向后力”为“燃气推动机械进行向后传力”外,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关键技术差异。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3)

但是,这款武器作为类似的存在,却替代拥有基础的前者,主要的原因无非只有一种,“它很便宜!”

RSC型步枪通过在设计内尽力融入法国最大基数(越多越便宜)现役枪型勒系步枪的结构,例如枪管、底托、管带和扳机圈等设计,RSC步枪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供应价也相应的大幅降低,最终售价甚至只有前者的1/2还小,这给了没有更好选择的法国政府选择它的理由。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4)

于是自1918年起,RSC被准许大量生产,MAT和MAD主力制造,在一年内便生产了近9万支,这足以证明法国全面换装RSC型的决心。

然而,在短暂的运用后,这款武器便被发现了大量的问题,部队并不喜欢使用它,提出了抗议,具体的原因主要如下:

枪械太重太大,使用相当困难,同时在当时的堑壕内维护又大又重的复杂结构也几乎不可能。

同时,气口设计的过小,容易结垢,需要经常清理才能维持多次射击的性能稳定,这需要频繁维护,但维护又非常非常困难。

这加之弹容持续性也不强,这款武器的实用性甚至比前型还差。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5)

这些问题通过一些外部的性能对比也可以直观地看出来一些,例如通过以下前型和此型的类比:

1.质量:RSC-17型空重5.25kg;M93型载重4.41kg;Meunier型载重4.6kg。

2.枪长:RSC-17型枪长1330mm,管长880mm;M93型全长1330mm,管长800mm;Meunier型全长1295mm,管长715mm.

可以看出,RSC型步枪相对当时法国步兵大基数使用的制式武器是存在严重超标的。虽然,在后续18年时RSC新增了名为“里贝罗尔斯”的卡宾版,将质量缩减到4.8kg,将枪长比缩减到了1110/580mm,但总体仍旧是超越平均水平的。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6)

并且,这种通过对于枪身缩减来减轻质量也会影响枪械性能,当时仍处于旧时代,中程能力还是被需要多,整体使用过短的卡宾枪管反而会形成对手具备优势的距离差。源于这些因素,虽然RSC在1920年又进行了再次改良,但也被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期的法国所放弃。

自此,法国对自动领域的两次开拓均以失败终,三十年岁月一场空。

临时替代品?——真正的法兰西战争年代轻武之柱!

到这里,诸位可能又会存有新的疑惑,真如我所说几十年间步枪技术毫无寸进,那么与之其他欧陆强权对抗并取胜的实力又如何来?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7)

其实,在上述期间内,还有一款法式的枪型我并没有介绍,它是技术力高于勒系一级,但同属大基数制式步枪的一款临时替代品(官方定义),虽未能达到勒系的庞大量级,但也有百万级装备量,被认为是法国步枪技术力断档时的主要支柱,这便是法兰西第二代多发栓式步枪——“Berthier贝尔蒂埃系列。”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8)

这款枪型起源于90年代,一开始设计时便含有极浓烈的备胎气息,大量的融合当时各国现有的先进技术,完全不考虑注入任何自主的构思,因而在极短期内就塑造了一款强力拼接怪,跟上了当时被称为最优栓式步枪的几款枪型的脚步。

它汲取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49)

1.下弯式的拉机柄设计,这相对勒贝尔有更快的拉栓位置,能更快反应,机柄也不会干扰到手部操作。

2.下漏式的垂直供应设计,这是曼利彻的传统设计,击败了传统的管式弹仓结构,拥有更快装填、退匣、使用效率和更高供弹可靠性。

3.直角三角形的突出弹盒设计,这是当时一些国家的惯用形式,对于步兵握持和骑兵使用没有干扰。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0)

结合这些设计,Berthier在安德烈设计完成后当即成为了法国最优的栓式,比之刚起步的毛瑟、李等枪型也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点可以通过下述的性能角度直观看出:

在保持700m/s的初速接近勒贝尔710m/s的初速情况下,两者枪长比也几乎是等同的1300/800mm,但贝尔蒂埃的所有枪型变体质量均少于4kg,而最大射速却从48发/分提升到了60发/分(装填效率高)。

这相当于,贝使用相同的弹药等基础,但却是一款远比勒更轻、射速更高,使用更加便捷可靠的武器。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1)

然而,这初期的大幅领先还并非贝系列的优势所在,它能够和各国最优栓式划等号,关键还在于它的框架设计具备更广改进潜力,这点是勒贝尔没有的,以后续革新为例:

1902型变体的3.6kg质量相比原型增重0.5kg,但仍旧远低于勒贝尔系列,后续1907/15型的3.81kg、1998/16型的3.25kg和1907/15/34型的3.7kg也同样如此。

同时,少量增重之下是尺寸的缩减,1902型被缩短到1125mm全长、635mm管长,M34被缩短至1075全长、570mm管长,这反而另增重的武器更加容易使用了。

这些改动勒贝尔均不可能做到,因为这么做会丧失唯一弹容优势。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2)

除此之外,贝系还在后续的1915年和1916年又分别引进了曼利彻的直拉式枪机技术和五发盒式弹仓技术,这又使用贝系的使用效率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这些都是管式结构和匚字供弹无法应用的。

依据这些优势,在半自动领域煎熬突破的岁月里,贝系逐渐成为了法国主要仪仗,数十年的发展中被大肆生产,制造量仅次于勒贝尔的350万,达到了200多万,它的设计为栓式世界头部,法国陆地上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款枪型。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3)

这款武器一支使用到了二战爆发前夕,不过越往后越没有出现改良,因为栓式的发展已经达到上限。

它在一战中主要作为主武器使用,在二战中则作为MAS-36型的补充使用,但很快法国就投了,于是这款枪型均落入了德国人的手中,随二战后的起落,正式退出了法步制式的历史,不过庞大的存量还是让它在战后的各种战役中非常常见。

三十年一场空——走进妥协之门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来到30年代后,上述提到的MAS-36型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经过三十年的失败发展,半自动这条路起码在法国人心里已经留下了阴影。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4)

但是,隔壁邻居凭借一手机械化和散兵大火力已经正确发展起势,欧陆战争气氛再次浓郁了起来,不做点什么替换在他们视角看来已经寿命长达40载的老式武器估计连民众都是要抗议的,于是便有了法兰西这二战前的最后一款自主设计步枪枪型——“MAS-36型步枪。”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5)

这款武器,采用和贝系相同的构思,主要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在现有基础上做出一些追上领域头部步伐的提高,其具体表现主要如下:

1.直接套用李氏的双后锁耳和狗腿型枪机柄,这有利于清洁耐脏和高效使用。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6)

2.套筒有板三八式的枪机拆卸,提高枪械的快拆能力。

3.采用德系交错的垂直弹仓设计,储存弹药无需下部露出弹盒,以致干扰射手握持使用。

4.采用美式1917步枪的枪机、瞄具、扳机和拉机柄的分布,更贴合常规射手的使用习惯。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7)

此外,在枪管、枪机、撞针和弹簧上也新增了烤漆层,强化耐磨和耐腐等能力。这加之整枪基础框架采用旧型合理成熟设计,整枪的质量和尺寸也并未和发展至最终的贝系步枪拉出差距,而是相差无几。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8)

依据这些条件,MAS-36步枪在保持Berthier步枪优势的同时,又新增了射手持携、使用和枪械寿命、维护等能力,结合在1924年定型的更强力7.5mm弹,在当时栓式步枪中属于能力顶尖的一款枪型。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59)

于是在定型后,MAS-36型立刻进入了庞大订单的生产当中,主要由MAS制造并供应后方梯队、预备役和殖民军开始替换,然而时间还是太短了,重新形成制造工艺的新型难以形成完善的生产,产量远不足应对已经无法置身事外开始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而法国又开始了大量补充古早勒系和贝系步枪,但这同时也抑制了36式的发展。

至二战爆发前,MAS-36型总计产量25万支,然而随着法国的快速投降,实际这些武器根本没派上用,基本都是德国人在使……

法国下一代步枪(从德法竞赛到一战二战的法国多发步枪发展史全解析)(60)

自此,法国历经一二战的多发步枪时代正式告终,这段时间法国的革新可以概括为想法多却成果小。在后续,战后法的国通过对MAS-36的改进型38/39型的发展,结合美苏德完善的半自动领域,才正式进入此前求而不得的半自动时代。

本文完结——法国系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