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相关的影视作品也是非常的多,而针对四大名著的影视制作化,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还对八十年代版本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记忆犹新。

在当时的环境下,其实是有很多难题的,设备和技术的不足,再加上投资预算也不多,可是,影视制作人以认真细致的心态,和对故事情节的认真看待,比如红楼梦演员,必须学习国学经典,和相关专业知识。

新三国刘备伐吴吓坏孙权(新三国孙权是小人)(1)

新三国

也是因为有这样负责任的态度,才给观众们展现出了最好的感官体验。现在,电视剧的发展可谓非常迅猛,技术更好了,设备更先进了,可是用心做事的人却少了。

或许是见到了四大名著有利可图,纷纷前来翻拍,在翻拍里面,只有《新水浒》还看得过去,(体现出了人的本性,忠肝义胆和悲痛),《新西游》也就是一般水平,但是《新三国》可以说是从根本上不了台面。

周瑜和孙权本是同心协力的两人,却被塑造成了“处处提防”的两人

从故事情节上看,例如对周瑜和孙权的形象塑造上,本身是想寻求一点改变的,但是却没有拍出这种效果,剧里孙权执掌江东后,处处放着周瑜,这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都是没有的,被导演强加的内容,导演确实是了解三国的。可是导演在要求演员尽量还原三国场景的时候,却忽略这部电视剧最本质的东西,这才造成这部电视剧被别人抨击的直接原因。

新三国刘备伐吴吓坏孙权(新三国孙权是小人)(2)

周瑜

说到底还是导演要想表述的东西不清晰,对这一电视剧的定位模糊。造成这部电视剧,忽而像说的三国演义,又忽而像说的三国志,有时候想演搞笑,又有时候想演悲痛,混乱不堪,没有一条明确的路线去刻画人物形象。

就是这样的模糊定位,造成了剧里很多人物的塑造失败,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和刘备两人了。对诸葛亮和刘备这两个人物。

知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就作出过一针见血的评价;“刘备大忠似伪,诸葛多智近乎妖。”

在八十年代的《三国演义》中很好的复原了这一特性,唐国强扮演的诸葛亮也演绎成了经典。

新三国刘备伐吴吓坏孙权(新三国孙权是小人)(3)

孙权

可是在新版本里,导演好像又想加一点历史数据进去,拜托,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小说改编的,历史和小说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诸葛亮需要小乔来救?刘备是个“人格分裂之”人

因此在新三国的诸葛亮的聪慧,和智谋被削减了许多,戏剧化也极大地消弱,而《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集,就是以戏剧化做为他的闪光点的。电视连续剧没有了这一点,就变成一趟浊水了,剧里的诸葛亮竟然沦落到要靠小乔来相救的地步,这不是让人耻笑吗?同样在刘备的营造上,也是这般,导演想把刘备塑造成,仁义忠厚,而又不失狡诈的双重性格,并且都演绎出来。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嘛,这是演绎人格分裂吗?

新三国刘备伐吴吓坏孙权(新三国孙权是小人)(4)

老版诸葛亮

因此,在新三国中的刘备的狡诈变成了不说话,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就是对他最好的形容,但是有的时候,又表现出目光木然。而在有的情况下,他又激动异常,搞得人莫名其妙的。

三国演义:徐盛曰:“请暂少住,有紧话说。”孔明曰:“吾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

可以看出哪有小乔什么事,再例如刘备在准备打西川的时候,第一次见被曹操冷落的张松时,竟然高声大呼;“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但是结果呢?刘备最终进攻刘璋的原因,居然是为庞统复仇。

新三国刘备伐吴吓坏孙权(新三国孙权是小人)(5)

刘备

这不是“啪啪”打脸吗?这样营造的效果非常的搞笑,生生把一个忠厚仁义的刘备变成了一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典型的人物塑造不成功。

对于在剧情层面,新三国删减了很多关键的剧情,比如非常重要的黄巾之乱,直接一带而过,而故作聪明的添加了一些想当然的剧情。例如曹魏派了一个美女间谍埋伏在司马懿身边,但是被司马懿轻易的就骗过了,让曹魏君主放松了警觉。

新三国刘备伐吴吓坏孙权(新三国孙权是小人)(6)

司马懿

最后一举发动了高平陵叛乱,确立了司马家族的势力。实际上这样安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导演却是强行的加戏,让整个剧情支离破碎,这样做的结果就会让观众觉得剧情很跳跃,没有连贯性,转折点十分的突兀。在这样的反复的摧残下,观众们也就慢慢对这部电视剧失去了兴趣。

总结

综上所述,此剧刚开始导演的确是想拍好这部历史巨作的,想要用一种全新的结构去拍摄,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综合,战争剧和生活剧相结合,但是想法很不错,但是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小说就是小说,历史就是历史,不可混为一谈,导演强行把这些糅合在一起,让整部剧的人物关系,性格混乱不堪。终究,这部电视剧替代八十年代版本《三国演义》在大家心中中的影响力,完全沦为了陪衬。

大家觉得老版好看点还是新版好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