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公开课徐雁教授的讲座(洪姗姗如何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下设计中学阅读教学)(1)

■ 摘要:在本课例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笔者以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为指导,通过文章梳理、主题理解、意义挖掘等步骤,提炼出“OREO(Opinion—Reason—Examples—Opinion)思维路径,引导学生认知语篇的思维内容和过程,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培养;思维可视化;OREO思维路径

阅读教育公开课徐雁教授的讲座(洪姗姗如何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下设计中学阅读教学)(2)

Citation:洪姗姗. 2021.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Unit2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为例[J]. 英语学习, (9): 52—56

问题的提出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疏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致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受到较大的制约。有些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语言教学或语法教学上,忽略对语篇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这样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课堂中缺乏长期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很多学生认为思维的内容和过程“看不见”“摸不着”。这种思维的“隐形”特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学生没有深度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不能真正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其阅读仅停留在对单个生词和短语的理解,或对基本细节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上,难以挖掘语篇内在的逻辑性,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和态度及其成因,难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诸如谋篇布局、段落连接、举例证明等方式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由于学生对语篇逻辑和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不够充分,他们自然对一些体现思维训练的设问不知所措。

总之,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亟需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容易、更直观、更清楚地看到“隐形”思维的内容和过程。而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理论框架

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目的。教师可以以此类策略为指导,通过设计问题序列来呈现思维的内容和过程,通过给问题序列命名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做presentation、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思维可视化,让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可观察、可改进,以便进行反思和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与语篇内容相结合。问题序列的设计应围绕语篇意义的探究展开;思维目标应清晰、直观;问题链应层层推进;思维过程应由目的驱动并不断深化。

思维可视化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使“隐形”的思维“显性化”,有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说,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设计大问题序列,确定单元思维路径;设计中问题序列,细化语篇思维目标;设计小问题序列,明晰句间逻辑(郑鸿颖,2019)。

逻辑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即为思维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思维路径,使蕴含在文本内的逻辑思维更为清晰地呈现,加强学生对文本行文逻辑、谋篇布局以及主题意义的理解,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人们在提出某一观点并且对它加以证明的时候,往往会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Opinion),然后阐述形成这种观点的原因(Reason),再进一步举出例子(Examples)来证明此观点,最后再强化观点(Opinion)。Opinion—Reason—Examples—Opinion(简称OREO)就是论述观点时思维的步骤序列,即OREO就是论述观点时的一种思维路径。

此外,对这种逻辑路径进行个性化命名(例如,OREO思维路径会让学生联想到饼干)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实现能力迁移,并将该思维路径用于类似问题的思考以及语言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掘文本的思维路径,使“隐形”的逻辑内容和过程显性化,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步步紧扣,逻辑严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学生可以进一步厘清文本行文逻辑,在分析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深化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将这种思维能力迁移到其他方面,进而提高思维品质。

笔者将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Unit 2 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中的语篇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为例,展示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主题意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分析

1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生的语言基础相对较好,思维活跃且乐于表达。但学生目前的语言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不足以让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语篇的含义。

此外,理解语言现象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对学生来讲也是有难度的。从议论文语篇的论证思维来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剖析和剥离语篇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加深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批判性地看待作者的观点,创造性地优化学习策略,这也是本堂阅读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为Exploring English。在Starting out板块,学生通过读图能够了解几种主要语言在全球的使用和学习情况。在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学生通过阅读语篇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感知语言的不规则性,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并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习进行反思。在Using language板块,学生通过对比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异同,深入理解英语的地域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该板块,学生还能通过更多实例总结出语言具有不断发展的特点。在Developing ideas板块,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容易造成误解的语言现象及原因。在Presenting ideas板块,学生能够反思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创造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语篇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内容为语言学习,体裁为议论文。作者列举了英语中很多不规律、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来揭示英语是一门“疯狂”的语言,并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人类的创造性。

学生需要理解:

(1)作者的观点;

(2)作者持有这样的观点的原因;

(3)作者的论证方法;

(4)作者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归因;

(5)导致英语语言的不规则性的根本原因。

为了理解上述内容,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挖掘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所呈现的思维路径,并通过学习语篇思维路径更好地理解语篇主题意义。同时,学生要在探索语言的不规则性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审视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习实际,反思和优化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

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陈芳,2006)。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描述英语中不规则的语言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 分析议论文的思维路径,理解思维路径对语篇的主题意义呈现产生的影响;

● 批判性地审视作者的观点;

● 反思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用一个“If… then…”的游戏来引入话题。这是一个跟英语构词法有关的逻辑推导游戏。教师呈现以下四句话:

● If schoolwork is the work we do at school, then homework is the work we do at home.

● If applesauce is made from apple, then cheesecake is made from cheese.

● If there are sticks in chopsticks, then there is shell in eggshell.

● If we can find tea in teapot, then we can find pine in pineapple.

其中,前三句话都是可以根据构词法的逻辑进行推导,而第四句话的推导虽不符合逻辑但与本课的标题和内容都相关。学生由此会产生疑问:pineapple里面为什么既没有pine,甚至也没有apple?教师由学生的疑问导入对阅读语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其主题意义。

2 阅读并检验预测,掌握内容主旨

学生通过题目预测文章内容,快速阅读并验证自己之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在速读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找出作者对英语的看法,即“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3 分析例证

(1)句间层面:多维度例证

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并完成表格,梳理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举的示例,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包括构词法、词性转换、动词短语搭配、介词短语搭配、一词多义及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等。

学生通过分类和归纳示例种类得出结论:作者从多个维度证明了英语的不规则性。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作者的多维度论证思维显性化,更直观地学习论证的逻辑思路和方法,领会议论文语篇中的多维度论证法能强化论证力度,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句内层面:精心选词,加强论证力度

在总体分析示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针对单个示例的逻辑表达。例如:

通过关注以上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学生认识到作者选择有逻辑意义的词汇为思维路径的呈现服务,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论证的力度,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此外,这一环节也呼应了引入环节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表达背后的逻辑。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列举他们注意到的英语的不规则变化现象,然后让他们用If… why not和but来造句,强化逻辑表达。

4 探究归因

文章梳理到最后一段,学生理解了作者认为英语“疯狂”是源于人类的创造力。

学生通过学习文本,不仅对英语的不规则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认识到英语的不规则性与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密不可分,进一步体会到英语的奇妙之处,加深了对本文主题意义的理解。

5 提炼OREO思维路径

在完成对语篇主题意义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想、梳理整个语篇,探究作者的思维路径。作者的观点(Opinion)是“英语是一门疯狂的语言”。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认为英语是一门疯狂的语言的原因(Reason),即英语的不规则性和不可预知性。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作者用到了大量的示例(Examples)。最后作者的观点(Opinion)是英语的不规则性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归纳、生成本议论文语篇的思维路径:“Opinion—Reason—Examples—Opinion”(见图)。

阅读教育公开课徐雁教授的讲座(洪姗姗如何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下设计中学阅读教学)(3)

图. OREO思维路径图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语篇,挖掘隐形的思维路径,并运用可视化工具将隐形的思维路径直观地呈现。通过此方法,学生更加容易发现和理解本阅读语篇的思维内容和过程,实现了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并通过给思维路径命名的方式,加强了思维意识,形成了新的思维模式。

此外,学生不仅可以将这一思维路径迁移到其他议论文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并且在表达观点时运用该思维路径,从多维度客观分析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思维能力的持续性发展。

6 探究英语不规则性的成因,激发批判性思考

至此,学生从主题语境的角度分析了作者的观点及论证过程。此时,教师可再引入教材课后练习中的一个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得知pineapple、hamburger和eggplant这三个词的来源,了解看似无逻辑、不规则的英语背后有其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等影响因素。

在此教学环节,学生对英语不规则性的看法得以升华。首先,学生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即“英语的不规则性是人类创造性的随机产物”有了批判性的思考。作者虽然逻辑性强、论证充分,但是没有深入分析英语不规则性的真正成因;其次,学生体验了步步深入、层层探究的学习过程后,也能不断反思并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并进一步归纳出优化学习策略的方法,如要在学习英语时保持好奇心、要养成探究的学习习惯等。

7 OREO思维路径的实际应用

学生基于课堂的语言学习体验,运用OREO思维路径有逻辑地谈一谈作为自己对英语的看法,完成练习。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首先通过OREO思维路径表达自己对英语的看法,深化对于英语的不规则性以及其产生的原因这一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

其次,学生通过学习OREO思维路径并运用该思维路径概括和整合文本中关于英语的一些知识后,能够组织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观点,做到以理服人。

再次,学生在学习并运用思维路径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加强了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学生能够在该思维路径的指导下,运用语篇语用知识组织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言能力的迁移。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本堂课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生通过阅读语篇完成了对文章主题意义的理解与探究,了解了英语的不规则性。在阅读补充材料后,学生又充分认识到英语的不规则性是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文化、历史及其他语言影响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语言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的。

2.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该语篇的思维内容和过程,进而对语篇的主题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了解了OREO思维路径。通过对该思维路径的挖掘,学生可以体会并理解本议论文从篇章结构到句间多维度的例证再到句中逻辑词汇的使用,严密的逻辑,在主题语境中进行了思维训练,提高了思维品质。

3. 学生通过对语篇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领会到本文逻辑的严密性。通过可视化的OREO思维路径,学生可以看到完整的逻辑思维链条,运用这个思维路径再进一步反思、验证作者的观点,并基于这个思维路径,有逻辑、有理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学生通过探究英语的不规则性及其成因,加深了对语言的认识,并反思了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有学生提到,以后再遇到英语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可能会思考其是否可能与历史、文化相关,并且会通过上网等方式探究和查证。

结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育部,2018)。在本课例中,笔者使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来设计课堂问题和教学活动,实现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这堂课里,学生一方面认知了英语中诸多不规则的语言现象,并且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现了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在对语篇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将隐形的思维路径显性化,进一步加深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此外,依托语篇,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有了批判性的思考,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英语学习策略上的改进。部分学生甚至将学到的思维路径进行迁移以解决其他问题。

总之,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帮助英语教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

洪姗姗,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以上内容摘自《英语学习》2021年第9期“教学前沿”栏目,页码52—56,原题为《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Unit2 Neither Pine Nor Apple in Pineapple为例》。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参考文献

重磅文章合集

2021

和《英语学习》一起学习

为了读者们更好地重温2021上半年的精彩内容,我们特别甄选了25篇曾引发读者热议的文章再次分享,希望能为您的学习成长之路带来些许助益,也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优秀作者的支持~

戳这里,查收上半年优质好文!

《英语学习》在过去的6个月,精心策划了很多和教学密切相关的选题以及促进教师发展的活动:

  • 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 教材阅读板块的设计意图和活动定位

  • 教材中听力活动的解读与应用

  • 词汇教学活动的优化与创新

  • 回眸义教英语课标颁布二十年

  • 原文阅读中的语言知识教学

  • 2021年高考英语全方位解析直播

  • 3期重磅虚拟专刊

  • 老刊新读——读书日特别策划……

阅读教育公开课徐雁教授的讲座(洪姗姗如何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下设计中学阅读教学)(4)

2021年9月刊

蒋京丽 | 以评促教促学,落实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五点实施建议

扈华唯等 | 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分析及思考(上)

罗之慧等 | 从语篇研读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改进

王敬慧 | “双重视角”读库切之耶稣三部曲

《英语学习》杂志订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