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中,取得双关的艺术效果有两种方法,一是同字,一是谐音。

同字就是利用一字多义,借此喻彼,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其中“匹”字,既是匹布的匹,又是匹配的匹。

谐音就是取音同或音近的字,字面意相对完整,取其谐音则另具新意,如《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其中莲与怜、藕与偶为谐音。

同字与谐音都可使诗歌出现两层意,但是同字双关需要特定的语言条件,运用时很受局限,除少量的民歌外,一般只在文字游戏中出现。

如黄庭坚《荆州即事》诗:“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这首诗记荆州刺史为民祈雨并车水灌田之事。“使君”指刺史;“子百姓”,即把百姓当作子女;“龙骨”指水车。诗人又同时利用同义,在诗中以“使君子”、“旋复”、“守田”(一名半夏)、“龙骨”作药名的双关,这显然是在玩弄文字技巧。

搞笑谐音字诗句(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1)

而谐音的运用则比较自由,因此它不但在民歌中大量出现,并逐渐发展成诗歌创作中一种“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的艺术手法,因而为文人所乐用。

试看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首诗写一个初恋女子微妙的心理活动。江边杨柳垂青,江中水平如镜,在如此动人情思的美好环境中,女主人公突然听到江边传来心上人的歌声。她听着听着,听出了歌声里对自己的那份情意,内心不由既欢喜,又担忧,想到那个人就像江南黄梅时节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又挂着太阳,真让人捉摸不定。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还有晴(情)”,诗人借助以“晴”寓“情”的谐音双关手法,不仅传达出了这位初恋女子微妙的感情,而且也扩大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作品别饶风韵。

搞笑谐音字诗句(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2)

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情诗,诉说了与所爱女子离别的伤怀和别后的思念。首联写离别为难,次联写相思之深,三联揣思对方情形,尾联寄托重逢希望。

全诗将伤春与伤别交融在一起,同时又糅合了作者人生失意的精神苦闷,写得深婉曲折,缱绻多情。所以陆次云称之为“无题诸篇之冠”(《中晚唐诗善鸣集》)。

谐音双关是此诗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如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以“丝”谐“思”,表示自己的相思之情是无穷无尽、至死方休的。对这样一句巧喻,纪昀似乎不习惯,认为“太纤近鄙,不足存耳”(《玉溪生诗说》)。

实际上这句的言情,不仅补足了首句的“别亦难”,也写出了一种至死不渝的追求,读来只觉情深一往,铭心刻骨,并给予读者多方面的启示。纪氏所说,实为偏见。

搞笑谐音字诗句(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3)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之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亦是采用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

上句的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啮,即咬;锁,指香炉的鼻纽,可以开闭,以便添加香料。下句的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锁虽固,香犹可入;井虽深,汲犹可出。上句的“香”谐“相”字,下句的“丝”谐“思”字。

诗人借助谐音的手法,暗示出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李商隐诗意蕴隐曲朦胧的特点。

搞笑谐音字诗句(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4)

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在词中也常运用。试看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乐府词充满了民歌风味。首句的“烛”谐“嘱”。井底点灯,言烛在深处,即所谓深“嘱”也。次句的“长行”“围棋”都是古时游戏之具,“长行”谐长途旅行,“围棋”谐违期。这二句谓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其勿逾时不归。后二句以骰子各面嵌有红点,比喻自己的入骨之相思。全篇设想新颖,古趣盎然,深得谐音双关之妙。

搞笑谐音字诗句(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5)

再看牛希济的《生查子》词: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困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盼望与情人早成佳侣。开端二句以“新月”的象征暗示主人公不幸的处境。新月弯弯如眉,毫无团图的迹象,这对盼望团圆的她来说,无疑带来一种失落感。待得团圆是几时?她的心中不由地升起了一股愁恨之情。

三四句以“红豆”点明所怀的缠绵情思。红豆之所以“不堪看”,一是因为红豆会令人勾起相思之情而流下“满眼相思泪”;二是因为红豆的鲜红浑圆,犹如一滴滴相思之泪,使人触物生情。(相思之泪为红色,可见《西厢记》中的唱词:“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过片“终日”二句,作者并非是要告诉人们桃仁在桃穰心中这一简单的事实,而是以“仁”谐“人”,暗喻相思的人整天在她的心中。然而即便她有“终日”的刻骨相思之情,由于现实的种种阻隔,终无法与情人结合,所以她最后发出了“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的疑问。这一疑问把她一腔自怨自疑、不甘绝望的情怀表现了出来。

全词共借四物以寓意,正是谐音的运用,才使读者明白作者即物抒情的意图,从盼月圆的期待到见红豆的伤心泪,从“人在心儿里”的终日相思到“早晚成连理”的疑问,无不切合这个女子由希望到失望的感情变化过程,所以俞陛云称赞说:“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搞笑谐音字诗句(谐音双关令诗词更富趣味)(6)

谐音双关必须有自然巧合、天机自到之妙,如果是生硬凑合,不惟不能增加诗情,反会流入纤巧。如苏轼《席上代人赠别》:“莲子劈开须见薏(忆),楸枰著尽皆无棋(期)。破衫却有重缝(逢)处,饭何曾忘吃(却)时。”句句用谐音,但只能说是一首不错的文字游戏诗而已。

#诗词##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