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1)

多梅尼科《拖曳木马入城》

【前情回顾】

上回说到战神玛尔斯和女战神雅典娜在特洛伊兵戎相见,有人说,特洛伊战争实际上是以战神玛尔斯和雅典娜为代表的奥林匹斯山众神之间的战争,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特洛伊战争爆发之后,惟恐天下不乱的奥林匹斯山众神们分成两派,一派援助希腊人,一派帮助特洛伊人。

回顾请看:

穿上老妈的爱心盔甲,阿喀琉斯击败赫克托尔

虽然阿喀琉斯取得了节节胜利,但是随着战事越拖越久,忧心忡忡的老妈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宝贝儿子快要真的完蛋了。坐立不安的忒提斯穿过火线,来到奥林匹斯山上,请求宙斯的保护。“她坐到他面前,左手抱住他的膝头,右手摸着他的下巴,向克罗诺斯之子宙斯这样祈求:父亲宙斯,如果我曾在永生的天神中用言行帮助你,请你满足我的心愿。你要重视我的儿子,他命中注定比别人早死。现在阿伽门农国王侮辱了他,抢走了他的荣誉礼物。奥林匹斯的智慧神,请你为他报复,暂且给特洛伊人以力量,使阿开奥斯人尊重我的儿子,给予他应得的赔偿。”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

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2)

图1-14 安格尔《朱庇特和忒提斯》

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安格尔的油画《朱庇特和忒提斯》(图1-14 Jupiter and Thetis)写实地描绘了海洋女神忒提斯祈求宙斯照顾阿喀琉斯的情景。这幅画是1811年安格尔在罗马创作的,具有古典学院派在细节刻画上极其完备的特点,众神之王宙斯威严地坐在云中的宝座上,他旁边画着象征物老鹰,周围飘荡着层次分明的云朵,底座上还描画着一丝不苟的的浮雕。但是,安格尔还在这画中融入了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就为这幅画增添了别样的风采。在宙斯身旁的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形象明显是变形的,她的两只手显得又长又柔软,整个身体扭曲着贴在了宙斯的身上,这体现了画家浪漫主义的想象力。

当阿喀琉斯的第一套盔甲成为特洛伊勇士赫克托尔的战利品后,如同热锅上蚂蚁的忒提斯惟恐刀剑不入的儿子命丧沙场,急忙飞到火神和铁匠之神武尔坎努斯的铁匠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要求当场订购一套天神盔甲,准备把儿子重新打造成战场上的重型坦克和杀戮机器,并保证阿喀琉斯就是横冲直撞也不会被没有教养的特洛伊野蛮人伤到一根毫毛。 “忒提斯这时含着眼泪回答他这样说:······我现在投到你的膝前,求你给我那即将死去的儿子制作一面盾牌、一顶头盔、带踝扣的精制护胫和胸甲,他原有的那一副在他的忠实朋友被杀后被特洛亚人夺去,他正痛苦地躺在地上。”(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武尔坎努斯当场答应并精心打造了一套盔甲。铁匠之神这么上心是有原因的。因为当年他被自己神经错乱有产后忧郁症的老妈赫拉从奥林匹斯山上扔下来摔断腿的时候,是海洋女神忒提斯救了他。所以武尔坎努斯给阿喀琉斯打造的盔甲极尽精美和坚固,简直可媲美宙斯的神盾:“赫菲斯托斯造完又大又坚固的盾牌,又为阿基琉斯造出比火光还闪亮的胸甲,再给他造出与头型相适合的坚固头盔,美丽、精巧、盔脊用光闪闪的黄金制成,最后用坚韧的锡给他制作了一副胫甲。”(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

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3)

图1-15 本杰明•韦斯特《忒提斯给阿喀琉斯送来盔甲》

美国出生的画家本杰明·韦斯特(Benjamin West 1738-1820)被认为是18世纪末欧洲新古典主义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创始人之一。他从美国来到欧洲后,先是在罗马学习新古典主义绘画,后来在伦敦定居。因其杰出的才能接替雷诺兹成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韦斯特还被视为美国画派之父,他在伦敦的画室成为有志于绘画艺术的美国青年们的俱乐部,推动了美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他的作品《忒提斯给阿喀琉斯送来盔甲》(图1-15 Thetis Bringing Armor to Achilles)具有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画面中的阿喀琉斯眉头深锁,依靠在他那被赫克托尔杀死的好友床前,他的母亲忒提斯一边安慰自己的儿子,一边给他送来了天神打造的盔甲。

这套金碧辉煌光辉灿烂的爱心盔甲穿在阿喀琉斯身上果然效果非凡,对阵的特洛伊勇士赫克托尔看见战场上威风凛凛的阿喀琉斯以为天神下凡:“赫克托尔一见他心中发颤,不敢再停留,他转身仓皇逃跑,把城门留在身后,佩琉斯之子凭藉快腿迅速追赶。”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他们俩就这样沿着特洛伊城墙足足跑了三圈。被追得气喘吁吁的赫克托尔最后停下脚步,转身要与阿喀琉斯决一死战,结果被阿喀琉斯一矛刺中了喉咙。

可怜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因为曾经杀死过阿喀琉斯的好友而遭到羞辱。阿喀琉斯把他的盔甲剥光,光着身子绑在了自己的战车身后,耀武扬威地拖着赫克托尔的尸体绕城示众:“赫克托尔的脑袋就这样在尘埃里翻滚,他的母亲见儿子受辱,扯乱了头发,把扯下的闪亮头巾扔掉,放声哭喊。他的父亲也悲惨地痛苦,周围的人们也一片哭嚎,整座城市陷入悲泣。”(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

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4)

图1-16 弗兰兹•冯•马特斯《阿喀琉斯的胜利》

弗兰兹·冯·马特斯(Franz von Matsch 1861-1942)是一位具有新艺术风格特点的澳大利亚画家。新艺术风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用曲线形式来表现作品的自然装饰风格。马特斯创作的作品《阿喀琉斯的胜利》(图1-16 Triumph of Achilles)是一幅壁画中的一部分。画中的阿喀琉斯穿着闪亮的盔甲站在双人马车上,他的右手高举着赫克托尔的头盔,被剥去盔甲的赫克托尔则被绑在了马车后面拖行。

虽败犹荣,最令人尊敬的英雄赫克托尔

虽然赫克托尔在特洛伊战争中败在了阿喀琉斯的手下。但我们还是要为赫克托尔说一句公道话。在这场十年征战中,唯有赫克托尔才是令人尊敬的真正战士,才是特洛伊战争中如假包换的真正英雄。有人说,阿喀琉斯是为了荣誉而战,阿伽门农是为金银财宝而战,帕里斯是为了自己的女人而战,只有赫克托尔是为了他的国家和人民而战。确实如此。赫克托尔是一位正直勇敢具有高贵品质的勇士。他用自己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践行着“敬奉自己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卫自己的祖国”的誓言。他英勇善战,爱好和平又不惧战争,对待亲人无比慈爱,对待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明知实力悬殊却甘愿为保卫国家而抗争到底,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道路。

在赫克托尔出征前,他的妻子曾哭泣地哀求自己的丈夫退出战场。赫克托尔望着自己亲爱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虽然内心很不舍,但为了祖国和人民,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听罢这番话,顶着闪亮的头盔,高大的赫克托耳答道:‘我也在考虑这些事情,夫人。但是,如果我像个懦夫似的躲避战斗,我将在特洛伊的父老兄弟面前,在长裙飘摆的特洛伊妇女面前,无地自容。我的心灵亦不会同意我这么做。我知道壮士的行为,勇敢的顽强,永远和前排的特洛伊壮勇一起战斗,替自己,也为我的父亲,争得伟大的荣光。”(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外表坚毅的英雄赫克托尔,在妻子和孩子面前充满了仁慈和柔情,他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最不愿看到的是自己深爱的妻子受到伤害。

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5)

图1-17 约翰•亨利希•威廉•蒂斯拜因《赫克托尔与妻儿告别》

约翰·亨利希·威廉·蒂斯拜因(Johann Heinrich Wilhelm Tischbein 1751-1829)是德国蒂斯拜因绘画家族的一员,最早跟随自己的两个叔叔学习绘画,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后来在荷兰和罗马,接受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因此他的画作既有巴洛克的影子又有古典风格。他的作品《赫克托尔与妻儿告别》(图1-17 Hector's Departure from Andromache )描绘了赫尔托尔与悲伤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告别的场景。

杀死了赫克托尔的阿喀琉斯在战场上再无敌手,甚至和保护特洛伊的河神交锋也不落下风,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大杀特杀,杀得特洛伊人节节败退血流成河,但殊不知真正的死神正在他的前方露出狰狞的微笑。阿喀琉斯不是永生的神灵,而是凡人,而只要是凡人就必有一死,即使是他有一位手眼通天的女神老妈也无济于事。

面对遍地都是被阿喀琉斯屠杀的特洛伊人尸体,太阳神阿波罗异常愤怒,决心阻止阿喀琉斯滥杀无辜。深知阿喀琉斯弱点的太阳神把躲在特洛伊城中的帕里斯揪了出来,带到城墙上。在神的鼓舞和指示下,帕里斯王子射出了致命的一箭,阿喀琉斯在神射手面前终于露出了自己致命的破绽。阿喀琉斯足部中箭,血流不止,最后倒在了战场上。

破绽百出的木马屠城计

失去了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的攻战双方变得势均力敌。虽然希腊联军们英勇顽强,屡次攻打特洛伊城,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特洛伊城还是固若金汤,当年由海神波塞冬亲自建造起来的坚固城墙能够抵挡任何狂暴的攻击。所以,希腊联军们的军师奥德修斯想出了一个计策来攻破特洛伊城。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木马屠城计。

说实在的,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木马计简直是破绽百出。一个与战争毫不相关的木马就在特洛伊城墙下建造,然后一大群希腊战士偷偷地溜进木马的肚子中,在太阳的暴晒中等着愚蠢的特洛伊人费尽心思拖进城墙里。这些聪明的希腊人就不怕特洛伊人派出间谍来刺探情报,或者有助阵特洛伊的神仙们通风报信,然后将计就计把这些希腊人来个瓮中捉鳖一网打尽?总之,和希腊人打了十多年战的特洛伊人在希腊人大施木马计的过程中似乎集体失去理性和判断能力,一门心思地想把这个破烂木马带进城里,谁也没有想过拿起斧头劈开这个四处漏风的庞然大物,看看鼓鼓的马肚子中究竟装了什么。

现在唯有一位叫作拉奥孔的祭司还残存着一些分析推理能力,他大声警告特洛伊人这个木马的肚子中一定有诡计。被拉奥孔的智商吓坏了的希腊战士们以为阴谋败露,当时就想劈开马肚子呐喊着和特洛伊人拼命,幸好雅典娜女神制止了他们这些自取灭亡的疯狂行径,派出两条巨大的毒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生生缠死。

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6)

图1-18 拉奥孔群像

拉奥孔的悲剧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后一块不朽的丰碑,为艺术史留下了一座经典的大理石雕塑名作《拉奥孔群像》(图1-18)。这件雕塑创作于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1506年《拉奥孔群像》在罗马出土,立刻轰动了西方艺术界,被世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作品。德国启蒙运动时期作家莱辛在《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一书中详细讨论了这一雕像。这件作品以高度的悲剧性和完美的造型艺术成为古典艺术的典范。整座雕像呈现三角形的稳健结构。中间的拉奥孔身体特别巨大,他紧紧地抓住巨蛇,为了躲闪巨蛇的攻击,他的身体激烈的扭曲着,脸上呈现出极为痛苦的表情。他的两个儿子各占一边,也被巨蛇缠住。左边的孩子已经被巨蛇紧紧缠住,死亡的恐怖正笼罩在他即将摔倒的身上,而右边的孩子正想把一只脚从蛇的身体里脱出来,可怜的小孩还扭过头关切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所有的动作、肌肉紧张和脸部表情都传达出这个场景的悲剧气氛。

同样悲剧的是即将在熊熊烈火中毁灭的特洛伊城。放弃了警戒心的特洛伊人被从木马中蜂拥而出的希腊联军们杀了个措手不及。坚固的特洛伊堡垒终于被希腊人攻破。“当木马肚腹里面的人们都已走出后,他们就挥动长矛,拔出利剑,分散到城里各处。现在对于昏睡和酒醉的特洛亚人开始了可怕的屠杀。火把被投掷到他们的家宅,即刻屋顶在他们头上烧起来了。”(德·古斯塔夫·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

神话特洛伊惊世宝藏重现人间(战神与熊熊烈火中的特洛伊)(7)

图1-19 多梅尼科《拖曳木马入城》

乔凡尼·多梅尼科·提埃波罗(Giovanni Domenico Tiepolo 1727–1804) 是著名的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埃波罗的儿子。作为他父亲的学生,多梅尼科的作品有很多提埃波罗的风格。他的作品《拖曳木马入城》(图1-19 The Procession of the Trojan Horse in Troy)(重点图:跨页排版)描绘了特洛伊人给木马脚下安装轮轴,并制造大绳索来套住木马的脖子,牵引着巨大的木马进入特洛伊城的情景。

伴随着希腊和特洛伊最杰出的两位英雄的陨落,人间的战神已经凋零,伟大的特洛伊城也就此陷落,在屠杀中幸存的特洛伊人四处流浪,其中一只部队在另一位杰出首领埃涅阿斯的带领下,漂洋过海前往意大利,在那里,毁灭的特洛伊城即将重生,这些特洛伊人的后代子孙们最终将建成伟大的罗马城。(未完待续)

(“闲话美术史系列即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出版,敬请期待美柔汀著《名画里的神话:从潘多拉到芙罗拉》(暂定名))

【展览信息】

展览: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

展期:2017/1/13 - 3/31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1展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展览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