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我们时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自己受到的委屈,却很少有人深究窦娥到底遭受了何种冤屈?窦娥被贪官污吏陷害含冤而死,当时发了三桩毒誓,其中有一桩是大旱三年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农耕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窦娥的毒誓使得庄稼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但是被牵连的百姓,是真的无辜吗?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1)

身世悲苦的童养媳

窦娥并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家闺秀,相反,是被命运狠狠捉弄的底层百姓。她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个书生,两人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

在她七岁那年,父亲想要进京求取功名,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才凑够了进京的盘缠。不成想,窦娥两年等不到父亲归来,却等来了丈夫的病逝。她成了寡妇,和蔡婆婆相依为命。

蔡婆婆尚有些本钱,两人就以收高利贷为生。有一日蔡婆婆按时去收债,却差点被赖账的人家勒死,还好张驴儿父子出手相救,才捡回来一条命。不成想,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2)

被迫招供

本以为张驴儿父子俩是善类,却不想是披着羊皮的狼。两人很快本性暴露,看上了婆媳的姿色,想要强娶蔡婆婆和窦娥。蔡婆婆无奈,答应嫁给张驴儿的父亲,但窦娥却誓死不从。

张驴儿便想要毒死蔡婆婆,嫁祸给窦娥,一来窦娥失去了靠山,二来有了窦娥的把柄,不怕她不从。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3)

他在窦娥给蔡婆婆的汤里下了药,却正好遇上蔡婆婆没有胃口,阴差阳错毒死了他的父亲。

张驴儿以此做要挟,窦娥相信官府会给她公道,便不怕跟他对簿公堂。张驴儿暗地里收买了贪官污吏,对窦娥严刑逼供。

窦娥虽然是一介女流,却不畏身体上的折磨。他们看窦娥不吃这套,便把魔爪伸向了蔡婆婆。窦娥本就孝顺,深知蔡婆婆经受不起刑罚,选择了认罪。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4)

三桩誓愿

杀人便要偿命,窦娥跪在了刑场,彼时正是六月,天气燥热难耐,那把行刑的刀下,也不知葬送了多少冤魂。

为了保全婆婆,这是唯一的选择,她也不后悔。窦娥深知无人会理会她的冤屈,便只好用誓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她望着白练,说自己的血会全部溅在白练之上,面对苍天,她等待着六月飞雪,最后面对依然耻笑她的贪官污吏,她祈愿大旱三年。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5)

人们自然没有当一回事,只等着她被就地正法。她的头被刽子手砍下,诡异的一幕却发生了,没有一滴血溅在了地上,两丈的白练之上是刺眼的红。

很快,在炎热的六月天里,飘起了白雪,洁白美丽,像是上天的眼泪,感天动地。在一片凄美的大雪里,惊愕不已的楚州老百姓和官员,不久就会意识到,这将是三年里最后一次降水。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6)

小人物与大环境

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之作《感天动地窦娥冤》,浪漫色彩之中却包裹着现实主义的内核。

如果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那元朝便是汉文明的地狱。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窦娥的困苦,没有六月飞雪,只有沉默之中的灭亡。

在这一个封建迷信的敬畏鬼神的故事里,血溅白练是极致的诡异与悲壮,六月飞雪是极致的凄美与浪漫,谁人不晓窦娥的冤屈?却依旧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7)

是百姓面对强权的怯懦,是事不关己的漠然,是麻木不仁,是愚昧,三年的干旱是对贪官污吏的惩罚,也是对所有袖手旁观之人的惩罚。

故事的最后,楚州城即便承受了三年的干旱,窦娥的罪状也依旧记录在官府文卷里。如果不是窦娥的爹衣锦还乡,如果不是窦娥夜里托梦和父亲告知一切,窦娥的案子就永远无法平反。

窦娥冤血溅白练(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8)

这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