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心树洞原创内容】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周璇唱的《夜上海》,它是1947年由周璇主演的故事片《长相思》中的插曲。一曲《夜上海》,表面上是展现无数男女在魔都中纵情声色,仿佛只有灯红酒绿和道不尽的靡靡之音,可背后却是老上海几代电影事业的繁华与沉浮。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1)

上海自1843年签订《南京条约》开埠以来,经济日渐繁荣,人口不断增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西方文化在上海日渐盛行。人们在保证物质生活的前提下,也对娱乐文化更加感兴趣,而电影是其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曾经诞生过很多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如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因此上海除了是《夜上海》中唱道的“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更有它作为中国电影文化缩影的巨大意义。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2)

一、电影的兴起促进当时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思想解放。

中国的电影院最初是依托当时的茶馆、戏院而产生,而电影与之最大的区别就是女性观众的增加,采用女性演员出演电影。这在当时是时代的一个进步。

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中女子的活动常常是受到制约的,她们碍于大家闺秀、良家女子的身份,不能轻易抛头露面,遵守的是千百年来女子"三从四德"“相夫教子”那一套条框,一直被限制得死死的。

对于女性观众而言,电影文化的传入,带来西方摩登、时尚、追求流行文化的心理,逐渐削弱了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桎梏。电影院一般以华丽的外观彰显女性的趣味高雅和身份的尊贵,因而看电影不但不是自降身份,反而显得你摩登时尚。去看电影的人群都会打扮得很漂亮,女性间会下意识地偷偷观看周围人的着装打扮,而因为电影环境的黑暗,这样做既满足了好奇心,也不会有失身份。

而对于女演员而言,身着漂亮的服饰,梳着最流行的发型,她们代表着当时中国最前卫、时尚的打扮,起着一个流行文化传递的纽带作用。往往她们在电影里的一个造型、一句台词就可能是观众闲暇时的谈资,又或者引起观众的争相模仿。

不过在早期三代影星中,二十年代女明星的社会舆论,大抵是负面的,早期的女演员几乎没有过专业培训的经历,她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进入电影业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的想实现电影理想,有的是为了时髦出风头,有的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还有少些青楼女子想借电影提升自己的地位。

比如二十年代的女艳星韩云珍,有一种很特别的推广新片手法,每当有她的新片要上映时,就会在报纸上刊登她自己的辛酸故事,引起社会的同情,然后过了几天后又刊登另外一则启事,说那是她主演的新片里的主要情节,当时上海一些正统文人很反感韩云珍这种做法,但是上海市民却认可了这种推广手法,逢新片上映上海市民都会去捧场,各大娱乐报纸也会争相报道。

一直到三十年代,上海电影业才有所改观,出现胡蝶、周璇等一批经过职业正规训练的新人。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3)

左起依次为白虹、姚莉、周璇、李香兰、白光、吴莺音

但是总体来说,当时电影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对女性的认识,人们不再局限于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不再认为一旦选定了要终身倚靠的男人,就只能“嫁鸡随鸡”,哪怕最后看走眼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是使得很多女性接受外来的新思想,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人格。因而电影其实不仅是生活闲暇之余,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思想的解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二、将上海电影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促进中国娱乐的开始。

我们都听过“戏子无情”,在传统社会观念里,对“戏子”“演员”这一类人是很轻视的,放到现在也依旧存在一部分这样的观念。

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叫《娱乐至死》,里面提到“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当然,这个是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不断产生发展,对社会娱乐过度的一种警惕和思考,它依旧是当下值得深思的点。这个算是后话,在这里不再加以探讨。

不过,在周璇所处的上海电影时代,娱乐还远远未达到至死的程度,娱乐于上海这一新兴的城市而言,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4)

一份并不完整的数据显示:从黎锦晖(被誉为“流行音乐宗师”)1927年发表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开始,至1949年,大概有八千余首的流行歌曲,曾经徜徉于上海的街头。这样的速度相当于过去民国的上海市民,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便可听到一首新歌的发布。由此可见上海当时可谓是世界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声地带。

而“金嗓子”周璇当属上海流行音乐的领军人物,她的经典歌曲《夜上海》就大量融合了当时的爵士乐元素。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5)

三、在日本占领时期,上海电影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那时的上海电影有三大巨头影业:“联华”、“天一”、“明星”。“联华”因为有深厚的社会政治背景,因而一直发展得颇为顺畅,上海被日军占领后,有人向日伪政权告发其背景,因而后来被由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三方注资的“中华电影公司”所霸占。“明星”、“天一”也相继倒闭。

此后,恢复拍片的电影公司虽然多达十余家,但真正形成竞争格局的,也就“新华”、“艺华”、“国华”三家电影公司而已。当时,各电影公司相互约定:“电影从业人员不与日伪合作,不为资金来源不明的电影公司拍片,不拍色情片,要尽力拍摄有积极意义的影片。”

这是一份虽处乱世,但仍不失爱国心的电影人之间达成的君子协定。

当时,日本人与汪伪政权将当时上海滩上有实力的“新华”、“华成”、“华新”、“艺华”、“金星”、“合众”、“大成”、“华年”、“光华”、“天声”等12家电影公司一律合并,组建了一个“中联”,并强令各电影院“一律停止放映英美敌性影片”,规定今后各电影院一律上映国产及“友邦”影片。在这个时候,柳氏兄弟关闭国华影业,以表示自己的不合作态度。

与此同时,一些电影公司也通过电影来向民众传达爱国抗日的思想理念,比如《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野玫瑰》《风云儿女》等,《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更是风靡一时,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爱国歌曲。

由此可见当时上海电影对激发民众爱国意识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结语:曾经以为,魔都上海就是一个人人都在百乐门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娱乐之都,可是今日听着周璇的《夜上海》,再去回味当时上海电影的兴衰,以及它背后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便也别有一番滋味了。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6)

百乐门

好看的上海滩国语版电视剧(在夜上海的暧昧笙歌里)(7)

现代的“夜上海”

文 | 窥心树洞

图 |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