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以前听单田芳老师讲评书,经常听到一句“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给我们留下深刻而愉快的记忆。

传说,施耐庵在写武松打虎这回书时,横竖写不好,大伤脑筋。有一天施耐庵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往外一看,只见喝醉酒的邻居阿巧正和一条狗在恶斗。阿巧对那条狗拳打脚踢;狗也不示弱,又扑又掀,冲着阿巧乱叫乱咬。忽然,狗朝阿巧一扑,阿巧闪身一让,顺势骑在狗背上一阵狠打,那条狗顿时动弹不得。施耐庵有了灵感,写下了著名的武松打虎。妻子笑他:“真是无巧(阿巧)不成书啊!”

但其实“无巧不成书”是指作文章,如果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拿《红楼梦》来说,巧在黛玉的父母都过世了,她才得以来到姥姥家,有机会和宝玉谈一场旷世奇恋;巧在奉元春之命,宝玉和姊妹丫鬟们都得以住进大观园,使得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年轻人意外有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天地。种种凑巧的事,汇编成《红楼梦》这本经典名篇。

民间流传仲景伤寒秘本手抄本(尤氏也碰巧病了)(1)

为了成书而编写故事,无需多讲,这里要讨论的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曹公的独门秘笈“无巧不成书”。——他会写到一件事,这件事明显是当事人故意的,但曹公把它伪饰成自然发生的巧事,抹去了人为的痕迹,叫“无巧不成书”的写作手法。比如小红弄丢了帕子,就是这种手法。

在第二十四回,贾芸受约到宝玉外书房找宝玉,哪知道宝玉早把这事忘了,贾芸扑了个空。谁知意外遇见了宝玉房里的丫鬟小红,两个人竟然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互生爱慕。

贾芸往外瞧时,看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倒也细巧干净......那丫头听说,方知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贾芸听这丫头说话简便俏丽,待要问他的名字,因是宝玉房里的,又不便问......贾芸一面走,一面回头说:“不吃茶,我还有事呢。”口里说话,眼睛瞧那丫头还站在那里呢。

民间流传仲景伤寒秘本手抄本(尤氏也碰巧病了)(2)

在小红的授意下,贾芸第二天又来找宝玉,不料宝玉一大早出去了,贾芸又扑了一个空。需要说明的是,贾芸这次来作者并没交代他和小红有过怎样的接触,但是当晚上宝玉回来的时候,小红告诉了宝玉贾芸曾两次来找他,说明贾芸第二次来时小红也见到过他。关键是小红就在这个时候丢了帕子。

(小红)道:“这话我也难说。只是有一句话回二爷:昨儿有个什么芸儿来找二爷。我想二爷不得空儿,便叫焙茗回他,叫他今日早起来,不想二爷又往北府里去了。”

刚说到这句话,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二人便带上门出来,走到那边房内便找小红,问他方才在屋里说什么。小红道:“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

再后来,顺着这个梗往下来,一个找帕子,一个还帕子,在帕子的牵引下,郎情妾意的小红和贾芸完成了定情的心愿。

就说这事巧不巧?喜欢上一个人,然后帕子就丢了,还专门让喜欢的人捡到了,有这样巧合的事吗!

小红痴情于贾芸,同时也是个有心机的人,这点从她由怡红院的下等丫鬟钻营成为凤姐身边的大丫鬟上充分体现出来。丢帕子分明就是小红故意的,在贾芸第二次来的时候小红一定是想到了这个好主意,把帕子丢到贾芸能捡到的地方。

民间流传仲景伤寒秘本手抄本(尤氏也碰巧病了)(3)

但曹公却不照实写,只顺成当事人的一句话“只因我的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不置真假。

无巧不成书的手法在尤氏身上的运用

在小说第十三回,尤氏的儿媳秦氏死了,发生这样的大事,作为家里女主人,尤氏最应该出头料理,可是那么巧,那么那么的巧,此时尤氏病了。

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然后见过尤氏。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

要是别人死了,尤氏生病也不会叫人起疑,只是这秦氏和自己的老公有一腿,尤氏清楚着呢,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病的真假了。

根据《红楼梦》朱批留下的线索,得知作者把秦氏跟公公贾珍偷情的情节删去了,但关联性太大,书上几处仍留有痕迹,比如仆人焦大骂的那句表示儿媳和公公偷情的“爬灰的爬灰”,还有秦氏死时,贾珍表现出来的不合常理的悲痛和花费。同样的,秦氏死尤氏病也是留下的“后遗症”,也就是说,尤氏病了是接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而来。

老公和儿媳发生伤风败俗的丑事,尤氏自然心里怨恨并且脸上无光,因此就只能借口“生病”不见人也不操劳。秦氏从死到葬有多长时间,尤氏就躺了多长时间,直到秦氏发送完。

民间流传仲景伤寒秘本手抄本(尤氏也碰巧病了)(4)

而曹公写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有意模糊了尤氏故意装病的事实。

曹公写尤二姐更是两次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第一次,饱受凤姐和秋桐欺负的尤二姐病了。贾链为尤二姐请大夫,原来是想请稳妥的王太医,但王太医不在,小厮们便请来胡太医,胡太医乱用虎狼之药,结果病没治好倒把尤二姐肚子里的孩子打下来。

谁知王太医亦谋干了军前效力,回来好讨荫封的。小厮们走去,便请了个姓胡的太医,名叫君荣。

尤二姐那时正被凤姐一步一步的算计陷害,先是被凤姐花言巧语请进贾府,然后凤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撺弄尤二姐前未婚夫打官司告状的骚扰贾府,使贾母不满尤二姐,断了尤二姐来自长辈那边的保护和关心,再后来凤姐煽风点火利用秋桐气尤二姐,直到把尤二姐气病了,可以说每一步都在凤姐的布控之中。

尤二姐病了后,紧接着就被胡太医打掉孩子这事,天下哪有这等巧事!

民间流传仲景伤寒秘本手抄本(尤氏也碰巧病了)(5)

第二次,紧接着尤二姐的孩子没了,凤姐又生出新花样,以丈夫香火不旺为名义打发人给尤二姐算卦,算卦的结果又是尤二姐和秋桐不卯。

“......如今二奶奶(尤二姐)这样,都因咱们无福,或犯了什么,冲的他这样。”因又叫人出去算命打卦。算命的回来又说:“系属兔的阴人冲犯。”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兔,说他冲的。

说自己冲犯了尤二姐掉了孩子,成功挑起秋桐的火气,她大骂尤二姐:“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有人冲了。”为尤二姐的死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民间流传仲景伤寒秘本手抄本(尤氏也碰巧病了)(6)

凤姐把尤二姐请到贾府,目的就是想弄死尤二姐。为此凤姐也是绞尽脑汁,志在必得。

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

为了害死尤二姐,凤姐大动干戈,把尤二姐退了婚的未婚夫都找到了,并授以种种作为,打官司告状的,何所不为?因此说不论第一次的找胡太医开方,还是第二次找算命的算卦,都是凤姐做的手脚。但是都被曹公用“谁知”、“便”、“偏”这样的轻省的字眼变成很巧发生的事情。

曹公这样写,是为了掩盖或包庇人性吗?当然不会,写小说都是为了突出人性的。这种“无巧不成书”的写作手法,正是利用读者的敏感神经来捕捉事情真实面目。

曹公先写小红和贾芸见上一面,互相都有意思,再写小红手绢丢了,为什么不先写丢了手绢呢?那样才是真巧啊!所以曹公每次运用这种手法都预先留下了机锋,暗示巧事不巧,给读者以咀嚼的趣味。

像一个巧夺天工的匠人,曹公“无巧不成书”的手法为笔下人物画的像,又自然又深刻,不留痕迹。真真好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