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世时,曾点评过他爹的那几个亲信。他说他爹当年最看重的有三个人,分别是田文镜、李卫和额尔善,而在这三人中,他认为李卫要比田文镜强,不过李卫又比不上额尔泰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1)

提起田文镜和李卫,尤其是李卫,估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乾隆嘴里的鄂尔泰又是谁,乾隆皇帝为何又会如此推崇他呢?

鄂尔泰本不姓鄂,而是姓西林觉罗。一看到这个姓氏,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可能会知道,这是满族八大姓之一。单从这个形式,我们就能看出,鄂尔泰的祖上和爱新觉罗家族应该走得很近。

据史书记载,鄂尔泰的祖上是较早一批团结在努尔哈赤身边的同志。后来随着爱新觉罗家族的崛起,鄂尔泰的家族也一起发展了起来。

虽然鄂尔泰一家在清初算不上特别显赫,但是他家的发展却很有特点。鄂尔泰的父亲叫鄂拜,这老爷子在清史中不算太出名,他拿得出手的只有两件事。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2)

第一,他曾做过清初的国子监祭酒。

清朝的国子监和以往各朝的国子监基本一样,都算是国家的最高学府,能在里面当祭酒的人,一定要学问很过得去,由此可见,鄂尔泰他爹应该是个“转型”比较快,且转型比较早的那批人之一。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女真早期是奴隶制的部落,努尔哈赤时期才开始创建真正属于自己族的文字,他们前期十分缺乏理政的“标准化”。

而清朝建立之后,他们又继续能快速融入工作的人才,他们又不放心把这项工作完全交给,已经熟悉这项工作的中原人,所以快速培养自己人就成了重中之重。

鄂拜能做到国子监祭酒,说明他充分地领会了领导的意图,并且做得还不错,虽然鄂拜声明不显,但他却为自己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3)

第二,鄂拜是一个好父亲。

在史书的记载中,曾有他教导子女的一篇小短文。大概的意思是说:

咱们家家风一直很好,不打仗的时候忠孝,打仗的时候也都积极冲锋在前.....以咱们家现在这个状况呢,你们直接当官不是问题,想要参加科举也没问题,但这些都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

重要的是你们要读书明理,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们如果做到了,即使生活困顿也没问题,如果三观不正,那么你们爬的越高,就会摔的越狠.....

老鄂的这番话大家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像不像《天龙八部》里的那位扫地僧说的,每练一样武学,就应该配着佛学一起,否则就会伤及自身。老鄂讲的这个道理,又拔高了一点点,他的话孔子曾经也总结过: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4)

从这两件事,我们就看出老鄂绝对是一个高人,而鄂尔泰就是这位高人的儿子。

有了这么一个又有才又有大智慧的父亲,所以鄂尔泰这个旗人子弟,在六岁就开始学习中原的正统文化“四书五经”,长大后又凭借科举进入仕途。

按理说鄂尔泰要家世有家世,要才华有才华,他入仕之后应该平步青云,但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他入仕是在康熙年间,当时的康熙麾下那是人才济济,因为他爹顺治在位时间不长,老一辈的功勋前辈还在,而且顺治朝就已经开始科举,这帮前辈才刚开始露头,所以鄂尔泰一直没有脱颖而出。

但这对鄂尔泰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位卑言轻”,所以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中,鄂尔泰并没有被卷入旋涡。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5)

公元1723年,雍正在“九王夺嫡”中最终胜出,而已经四十四岁“高龄”的鄂尔泰,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他先是从内务府调了出来,前去负责云南的乡试,然后当年就直接被雍正提拔为江南布政使。

不到三年,他又再次被雍正提拔为广西巡抚,结果还没等他走到地方,他又被雍正提拔为云南巡抚。当时他虽然只挂着云南巡抚的招牌,却在实际中还兼管着贵州和广西两地。

俗话说那啥越高,责任越大。雍正把鄂尔泰派过去统管三地,不是让他去“镀金”的,而是让他去“渡劫”的。

清朝入主中原,西南平定得很晚,而且当地又不全是传统的中原人,而是当地的一些土著,就是中原王朝期间,他们就不怎么和谐,更何况是外来的爱新觉罗家族,因此西南其实一直都没有真正安定过。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6)

鄂尔泰到了当地之后,并没有一根筋地用拳头说话,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后世这个方案被称为“改土归流”。

这个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不再让当地的土司一直管理本地,而是用不固定的“流官”来管理地方。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所以雍正同意,结果鄂尔泰一面打不听话的土司,一面推行“改土归流”,虽然这个政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因为鄂尔泰工作成绩突出,雍正很快就封他为三省总督,在鄂尔泰的工作有了阶段性的成效之后,雍正又把他召回了北京,当鄂尔泰重回北京时,他已经成了内阁第一人

不过鄂尔泰入职中枢以后,他就没有办法再专心实务,他当时的责任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有制衡已经崛起的张廷玉的任务。

在一些记载中,他似乎并非张廷玉贡献大,但从雍正死后让他当四位辅政大臣来看,雍正交给他的任务,他应该是完成得不错。

雍正去世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时的3位模范总督)(7)

公元1745年,66岁的鄂尔泰去世,虽然他后来被乾隆撤出了贤良祠,但是乾隆对他的评价却不低,毕竟鄂尔泰对大清的贡献有多大,他这个皇帝心里是十分有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