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看中华五千年,赫赫有名的女性并不算多,但萧太后却是其中一人。

萧太后,即是辽国辽景宗的妻子,辽圣宗的母亲萧绰。萧绰是契丹族贵族,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本姓拔里氏。但后来家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小名“燕燕”的萧绰,也就拥有了后来我们熟知的这个名字。

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残暴的辽穆宗在打猎途中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刺杀。当时同行的萧绰之父萧思温,封锁了辽穆宗被刺杀的消息,协助与自己交好的耶律贤即位。新帝为了感谢这位政治盟友,不仅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还征召萧思温的女儿入宫,而这个入宫的幸运儿,就是萧绰。

杨家将辽国十大猛将(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1)

萧绰一进宫,就被封为贵妃,三个月后,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可以说,萧绰的后宫之路,可谓异常平坦。但这种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不是萧绰传奇一生的全部。

保宁二年(公元670年)五月,萧思温随辽景宗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却在途中被刺杀。失去父亲的萧绰没有像一般十七岁女子一样悲痛欲绝,而是以此为动力,迅速成熟起来。她开始运用自己的才智,代替父亲辅佐辽景宗治理国家。

随着萧绰对政事日益深入的参与,她渐渐获得了辽景宗的大力支持。慢慢地,在辽景宗的默许之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

杨家将辽国十大猛将(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2)

按我们更熟悉的剧本,萧绰在这时候应该走向独裁,谋划取代辽景宗,但她并没有。相反,每每遇到国家大事,她都要召集蕃汉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

正是因为萧绰行政得当且忠于辽,辽景宗才自始至终都未干涉过萧绰执政,甚至在保宁八年(公元976年)二月下令,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确定了萧绰与皇帝等同的地位。

萧绰带领辽走向了强大,这是无论辽宋都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宋人对萧绰,更多的是痛恨,而非欣赏。

杨家将辽国十大猛将(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

相传萧绰和辽大臣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英年早逝后不久,萧绰就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宋还有记载: “利用见虏母(指承天太后)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

就现有史料来看,我们只能得出萧太后十分宠信韩德让,且在辽景宗逝世后意图拉拢韩德让的结论。而在宋人眼中,“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

杨家将辽国十大猛将(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4)

甚至连宋太祖,都听信了这些流言蜚语,以此为理由主动攻打辽。但事实上,萧绰并不是一个过份追究利己的人。在宋国发动对辽的“雍熙北伐”之后,萧绰带韩德让和辽圣宗前往前线,还亲自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宋大将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大败曹彬。后来,萧绰还活捉宋大将杨业,斩杀杨业之子杨延玉,极大地鼓舞了辽国士兵的气势。在萧绰的带领下,辽最终与宋达成“澶渊之盟”,不仅迎来两国间长达百年的平静,还从宋国获得大量物资。

杨家将辽国十大猛将(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5)

正是因为萧绰用一生给辽带去了极大的利益,她的封号才从“承天皇太后”一路加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因为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所以中原习惯称她为萧太后,把她描述成一个凶残阴狠的上位者。但就她一生功绩而言,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政治家和爱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