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子

“二月二,龙抬头。”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在那时,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天还没亮的时候,爹就会扛着扁担挑着两只水桶,从离家200多米远的水窖里打水回来,放在水瓮的旁边,说这是引龙用的。他说二月二是天上分龙兵的日子,这一天玉皇大帝要把掌管各区域的龙王分下来为人们呼风降雨,也就定下了这一年是不是风调雨顺,也就定下了这一年的收成。“二月二分龙兵,分到勤快的爱下雨,分到懒的爱刮风。”这也是爹常说的一句顺口溜。我问过爹分到勤快的好还是分到懒的好,他说当然是勤快的好。是呀,在那靠天吃饭的时代,谁不愿祈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呀?

二月二散文诗歌(原创散文二月二)(1)

那一天早上,娘也早就煮好了热汽腾腾的饺子汤等着我们吃。“饺子汤”就是把饺子和面条煮在一起。 在我们家乡通常会把面条叫“汤”,如汤面叫“热汤”、凉面叫“冷汤”固称“饺子汤”。爹说这是“龙拿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龙戏珠”。而到了中午娘又会烙饼,煎鱼,煎肉片。那时候煎的都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咸鱼,咸鱼是一种通过腌制的鱼通常是海鱼,有带鱼、鲅鱼、燕鲅,其中以燕鲅的味道最佳。咸鱼很咸,吃起来却有一种特殊浓郁的味道,特别是腌制一年以上的咸鱼,经常吃的人第一口就能尝出是不是腌了足了时间的鱼。而肉片则是过年时腊月二十九炖的肉腌制的腊肉。通常过了大年初八每家来往的亲戚就少了,各家就会把余下的肉洒上盐腌起来,平时包饺子切上点,再有就等着二月二煎肉片了,这种腊肉与南言方人熏制的腊肉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娘会用自己调制的面糊裹上那咸鱼和那风味的腊肉在柴火烧的大锅上煎,而我一般情况下总是看着娘把白乎乎的裹着面糊的咸鱼和腊肉煎成焦黄,听着腊肉被锅煎出油而发出的动听的“嗞嗞”声,闻着咸鱼的腊肉的香味,坐在板凳上不耐烦的拉着风箱等待着。时不时也会灌进娘的几句唠叨要么说是让火小点或大点,要么因为煎糊了嫌火烧的不好。我是不爱吃腊肉的,我不太喜欢那种味道,再者说了一般都会是肥肉,瘦的早在过年头几天被我们这些“馋猫”吃光了,我一般就会选择吃咸鱼,但裹腊肉的面糊却是我极爱吃的。腊肉放在锅里煎时会渗也好多的油,让面糊变地更焦脆,其实这也是省油一个好办法,这样通常是不用放很多油的,肉里渗出的油就能把鱼煎熟,而这个油锅也正好为烙饼打下了一个基础。

二月二散文诗歌(原创散文二月二)(2)

在那个年代爹娘就是凭着勤俭把我们养大,送进了大学,让我们成了家,就是凭着勤俭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不必再省着过年的肉舍不得吃而腌成腊肉了,各家也都有了冰箱可以把多肉放到里面保鲜,也渐渐的没有了煎咸鱼和腊肉的习惯了,回味起童年我还是想听一听那 “嗞嗞”的声音,尝一尝那咸鱼和腊肉的味道。

叶子原创作品,原载于公众号《动力视觉》如有转载还请注明出处,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