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理性 建设性 寻找打动人心的厦门力量】

文/右脑先生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1)

厦门,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城市”

上涨的并不仅有厦门的房价,还有猛增的城市人口。10年之间,厦门人口总达到了518万人,净增长138.2万人,岛外四个区集美、翔安、同安、海沧贡献了其中八成功力。

更重要的是,厦门总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500万人大关,位列中国10年人口增幅最高的城市前十强。这一刻,厦门人等了整整N 10年。

这意味着,厦门终于从泉州府同安县嘉禾里下属的一个小渔岛,成长为一个反“消化”了同安县的准“特大城市”。

得知厦门这个消息,福建8大城市之间心态各异,一段对话应该是这样展开的:

厦门:对不起,请叫我“特大城市”。

漳州(505.43万人):好滴,哥!

莆田(321.07万人):好滴,哥!

宁德(314.68万人):好滴,哥!

龙岩(272.36万人):好滴,哥!

南平(268.06万人):好滴,哥!

三明(248.65万人):好滴,哥!

泉州(878.23万人):收到,老弟!

福州(829.13万人):收到,小弟!

01 准“特大城市”,我们不是瞎掰掰的

跻身“特大城市”,并不是厦门人瞎掰掰“意淫”的,有“国家标准”支撑。

根据国发〔2014〕51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1】

我们注意到,特大城市的另外一个要求是城区人口。现在厦门已经基本实现了村改居,也就是说所有人口基本实现了城镇化,在广义上讲,都可算成城区人口。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2)

其实,在人口快速流向城市的大背景下,升级为“特大城市”并没有游戏升级打怪那么难于上青天,那些我们一度认为跟厦门差不多大的城市,如苏州、青岛、东莞等,人口上其实都是“特大城市”。

一个不跟GDP挂钩的“特大城市”认定标准,显然对厦门更有利。

02 厦门 泉州 漳州,谁?

早在2015年的一份“规划”中,厦门就提出过“特大城市”的想法。在《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草案规划里,明确提出了“2020年,厦门市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海峡都市报》当时的报道提到了厦门为什么想成为“特大城市”。“所谓的特大城市,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成为它, 而是当厦门城市发展到了500万人口的规模时,我们界定它是特大城市,目的在于,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的配套会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时任天津规划院厦门分院院长陆引说。【2】

而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厦门如成为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开阔的视野,更高是收入,更多的机会。当然,意料之外,也面临更高的房价。

在全国14个准特大城市中,厦门房价第一,也仅次于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大一线城市,位居第四,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3】

无论是整个福建还是闽南金三角,对于“特大城市”,在民间其实一直存在一个遗憾,当然也衍生出一种盼望。

中国版图的城市群落,不要说比较远西三角,附近的长三角、珠三角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的拉动下,都发展得有声有色。而闽南金三角城市群,显然还在努力地追赶中,缺的就是一个公认的“带头大哥”。

每过一段时间,都有一些民间“高参”提出,把闽南厦漳泉三个城市合并成一个城市,这样无论是厦门还是泉州,乃至漳州,在全国就秒变“特大城市”位居前列。民间唯一争论最凶的是,如果真有合并那一天,到底是厦门还是泉州当“大哥”。【4】

漳州很乖很安静。但就像双城中的成都和重庆、广州和深圳、天津和北京,两个“好基友”间的比较与吐槽一直没停过。厦门和泉州两个城市,在民间也一直“暗暗较劲”。

"福州自然是福建省当之无愧的第一城市,至于第二大城市,争议还是比较多的。毕竟厦门市知名度为福建省当中最高的。但城市面积以及影响力并不是很大。而泉州市虽然知名度不如厦门。但它的经济总量却已经连续多年荣登福建省榜首了。可以说这两大城市各有优势。"【5】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3)

图示:网友晒出来的厦门、泉州热力图。

有网友甚至暗示,随着泉州申遗成功,在GDP已经全省第一的情况下,泉州才是福建第一城。【6】网友180km 打圆场说,这三个城市,厦门颜值第一,泉州经济第一,福州温度第一。【7】

网友之间的争论,即便在厦门或泉州任何一个成长为真正的“特大城市”后,也不会消停。这也是民间的风景,为我们每天的茶余饭后增加更多谈资,但绝对不会影响两个城市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03 成为 “特大城市”的代价和责任

《蜘蛛侠》系列的经典台词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厦门成为“特大城市”后也是如此。特大城市的代价和责任,自然也会降临。

早在2018年,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形成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构想。

作为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龙头,经济特区,厦门的被压了担子的:闽西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经济协作区工作由厦门市牵头。【8】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要当大哥,责任很大,压力不小。

在中国的沿海特大城市发展模式上,现在有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广州模式,能不能诞生一个“厦门模式”呢?我们期待着。

大道理咱老百姓明白就好,厦门成为特大城市后,直接影响咱小市民的,更多是生活的细节。比如,中国的特大城市的婚恋市场上,女性上浮,男性下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城市,女性人口的数量会反超男性。【9】

中国17个特大城市的户籍人口中,大多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的状态。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4)

具体到我们厦门,也是同样的情况。2020年年,厦门的性别比为96.00(女性为100),也就是说,100个女性对应96个男性。厦门女性比男性户籍人口整整多了5万多人。【10】如果单单靠厦门自身解决婚恋问题,那么厦门的剩女会变得非常多。

据说在厦门的婚恋市场上,适龄男性远远比女性抢手,哪怕凤凰男。又据说,在婚介市场上,厦门的未婚男青年竟然不需缴会费。啧啧。

47个西方国家的样本研究分析表明,城市区域薪酬比乡村要高,往往可以给予女性更好的就业市场,同时,还可以给她们一个更好的婚嫁市场。【9】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5)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实行“驻场”婚介登记挂牌服务

不仅仅是成为特大城市后婚恋市场内卷,教育资源也是如此。近10年来,厦门呼啸而至增长的百万人口,挤压与考验着厦门的教育承载力。居住、教育、医疗,是决定了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最重要三大指标。要想安居乐业,读书是一定要解决的。

所以,厦门近年来不断新建学校。厦门在2019年就曾立下过军令状,要在2022年之前建成210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其中思明区6个,湖里区2个,集美区7个,海沧区10个,同安区8个,翔安区15个,总计要新增20余万个学位,到2020年年底已经完成7.7万个学位。

除了大家关心的小学入学难问题,厦门还预计新建16所普高,这意味着以后只要孩子中考分数过线也会有更多的孩子能上普高了。【11】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6)

图:厦门日报版面截图

教育、医疗、住房,对于特大城市来说,哪一个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问题。

04 厦门,准备好了吗?

无论是准特大城市,还是真正的特大城市,厦门,准备好了吗?

7月底厦门突发的一场新冠疫情,部分地给出答案。在这场跟德尔塔病毒的较量中,厦门仅用了15天时间就赢得了胜利:7月30日,厦门发现某航空公司飞行员感染新冠病毒阳性,源泉山庄A区、前铺社封闭,莲前、筼筜两街道市民经过了前后3轮全员大筛查。8月13日上午10:00,厦门宣布“解封”,又重新回归到“低风险”区域。

厦门为何发展慢(518万人的厦门对不起)(7)

厦门人安静排队检测核酸,就是“特大城市”应该有的样子。

紧张、有序、科学。厦门像超级大都市上海一样,交了一份几乎100分的答卷,没有在德尔塔病毒面前慌张,市民也配合政府,不慌不忙赢得了胜利。

尤其需要提示大家注意的是,这一轮抗疫,厦门跟上海一样,没有整条街道封闭,没有全区或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没有停工停产,绝大多数厦门人的正常生活其实并没受到多大的影响,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市区出行、会友。

“正常生活”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对于一个特大城市来说,做起来相当相当困难。这或许就是张文宏所说的“更加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背后的另一层含义。

个人观点,以此抛砖。相同 不同意见,敬请留言吐槽。

-----------

资料来源:

【1】国家发改委官网: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2】海峡都市报:厦门2020年后将成特大城市 城市规划已提交到住建部(2015)

【3】第一财经资讯:中国14个准特大城市房价排名:13城均价过万 厦门甚至超过广州(2021)

【4】旅行事儿:福建合并呼声最高的三座城市,厦门入选,未来将有望成特大城市(2018)

【5】环球体育说:福建省第二城市之争!厦门、泉州谁的未来发展潜力更胜一筹呢?

【6】头条网友@跟小神龙环游世界(2021)

【7】头条网友@180km

【8】福建日报:以更高站位牵头推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2018)

【9】叶檀: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10】海峡导报:厦门男性比女性少5万多人

【11】厦门日报【2021.1.15】

近期精华推荐:

人间烟火前埔社,厦门唯一因疫情被封的城中村几度风雨中山路,水往低处流的厦门常识

疫情暴露出的闽南性格,厦门人占了至少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