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对人工挖孔桩工程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满足产品生产质量要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工挖孔桩报验流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工挖孔桩报验流程(人工挖孔桩作业指导书)

人工挖孔桩报验流程

1. 目的

对人工挖孔桩工程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满足产品生产质量要求。

2. 适应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人工挖孔桩工程。

3. 作业要求

3.1 机具设备

3.1.1 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需配备小型绞车、提升架、吊篮、吊绳、有害气体测定仪、安全照明设备及抽水设备。以上设备均需符合有关安全规范。

3.2 作业方法

3.2.1 挖土

3.2.1.1 定位测量放线后,确定桩位,平整场地,架设作业架后,进行挖土作业。

3.2.1.2 安装提升设备时,使吊篮的粗绳中心与桩孔中心线一致,以作挖土时粗略控制中心线用,挖进时,吊大线锤作中心控制用,用尺杆找圆心,以地面上基准点测量孔深,以保证桩位、垂直度和截面尺寸正确。

3.2.1.3 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挖至基岩用风镐,挖土顺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大小,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修成扩大头。

3.2.1.4 挖土应分层进行,并与护壁施工紧密配合,施工顺序如下:

a. 按施工放线定位构筑井圈。

b. 挖土,一般挖深0.5m~1.0m为一个施工段。

c. 护壁,土质较好时可采用砖砌护壁,其优点是施工方便,速度快。,土质较差时可采用混凝土护壁或钢筋混凝土护壁等其他形式。

d. 重复挖土、护壁,直至设计要求深度为止。

3.2.1.5 桩孔内采用低压照明灯具进行照明。并用1.5KW的小型鼓风机通过直径100mm的塑料送风管向桩孔内送风(一般桩长较长情况或地下有毒气体情况)。

3.2.2 排水与降水

3.2.2.1 排水方法通常是在施工场地内设集水井,通过排水沟将地表水引至集水井内排除。桩孔内的水通过潜水泵抽至地面排水沟排除。

3.2.2.2 如遇场地地下水很大时,可在场地四周先打设围护桩,主要有深层搅拌桩止水、灌注桩加桩间压密注浆法支护与止水、钢板桩止水、地下连续墙止水,以阻截地下水的渗入,减少地下水对桩开挖的影响。

3.2.2.3 当孔底与孔壁两者间水位差很大时,常发生井涌,主要表现为桩孔塌方。井涌多发生于粉砂层。因为粉砂层渗透强,而且易流动,在形成一定水位差后,有时突然涌出。对此,可以采用分批开挖井的办法予以缓解,即以先挖孔井为后挖孔井的抽水井点,以减少后挖井内的水位。

3.2.2.4 采用井点降水或打设集水井来降低地下水位。

3.2.3 砖护壁

3.2.3.1 在合适的工程中可采用砖护壁,但在地质情况不好的土层和有流砂层的土层中不得使用,砖护壁主要受侧向压力:

q=γztg2(45。-ф/2) 或q=γzK0

K0为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和水压力作用。

护壁本身的受力可采用环形截面受均匀压力计算。

3.2.3.2 一般砖护壁厚度(t)有240、115两种。挖孔直径为D(桩径) 2t逐段向下开挖。

每开挖0.5m~1.0m深度,及时用M10号水泥砂浆砌砖井壁,砌筑砂浆必须饱满,灰缝尽可能平整。砌至坚硬岩石时,护壁底应与坚硬岩石垫紧,以防止护壁塌落。

3.2.4 混凝土护壁

3.2.4.1 护壁的结构形式为斜阶形,厚度按设计文件要求。一般上面厚为170mm,下面厚约为100mm。特别地质条件下,可加大护壁厚度。单元高度0.5m~1.0m,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大于C20。竖立主筋采用ф8~ф14,间距@100~150,两端6.25d弯钩,插入下层护壁>200 mm,使上下主筋有拉结。这样可防止护壁因自重而断裂。箍筋采用螺旋筋,ф6~ф8间距@150

3.2.4.2 混凝土护壁施工模板宜采用工具式钢模板。以螺栓连接而成,使用方便。

3.2.4.3 拆模时护壁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2.5mpa,土质不好或地下水量较大时,可在护壁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速疑剂或使用快硬水泥,拆模时间适当延长。

3.2.4.4 混凝土护壁混凝土石子粒径宜小于40mm,坍落度宜为60~80mm。

3.2.5 混凝土灌注

3.2.5.1 挖孔桩开挖至设计高程后,需核对设计基底地质情况是否与现场地质情况一致,如设计基底地质情况与现场地质情况不一致,需请有关部门协商处理;如设计基底地质情况与现场地质情况一致,则应及时检查,及时灌注混凝土,一般成孔到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小于2d,对软质岩石宜为1d。

3.2.5.2 对干孔混凝土的灌注,可采用直接投料法施工,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挖孔桩地质情况较好,桩底集水较少(最深小于20cm)。否则不得采用直接投料法施工。

3.2.5.3 采用直接投料法施工,可先投入2~3包水泥,最多5包水泥,灌注中每灌注1.0~1.5m高混凝土振捣一次,以解决混凝土离析现象。另外必须使孔口料斗居中垂直,以解决混凝土离析现象。

3.2.5.4 如桩孔内水无法抽干或其他无法采用干孔混凝土灌注的挖孔桩,需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有关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方法,可参照钻孔桩的有关作业指导书。

1. 安全制度

4.1 要有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井下设通风设施,工人下井携带有害气体测定仪,电器设备安全漏电保护开关等。

4.2 井下照明必须使用36V安全照明电。

4.3 对易坍孔土层采取可靠的护壁措施。经常检查桩孔护壁施工质量和变形情况。

4.4 对运土吊筐经常检查质量、吊绳是否扎牢,以防掉土、掉石砸伤井下施工人员。

4.5 对挖土施工作业的设备需经常检查,摇把质量、滑轮、吊绳等定期检查,防止断落、脱落等可能发生的事故。

4.6 井口护壁应高出地面30cm,并防止井口物掉入桩孔砸伤井下人员。

4.7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