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央8播演了新版《侠客行》,看了一点就不看了……我不想在此抨击什么,毕竟那部剧也耗费了很多人的心血,只能说我本人并不受用。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1)

相反,我对儿时曾看到的老版《侠客行》——吴健版《侠客行》——倒是重新审视了。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2)

儿时的我,看这个版本时,觉得制作粗糙(尤其是特效方面),服装也不太喜欢,武打倒是蛮不错的。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3)

演员方面嘛,印象中没有特别深刻的人,只知道有些演员很熟悉,就是叫不上名来(例如扮演石清和白自在的演员,十分眼熟。后来才知道扮演石清的是姬麒麟,也就是后来的白眉鹰王。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4)

扮演白自在的就是《康熙王朝》里的苏克萨哈。当然还有扮演丁不三的"姚启圣"和扮演白万剑的"大鹏鸟")。等到过了些年,真正看了一遍金庸老先生的《侠客行》的原作时(非新修版),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剧,可真谓是良心剧作了!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5)

第一,我在网上查得该剧拍摄时,预算极其有限,甚至多次都快拍不下去了。可众位参与者还是坚持下来了。相信这其中辛苦自不必多说了。

第二,该剧取景几乎都在西北,剧中展现出来的江湖,不似江南般秀气可人,却大有北方般豪放粗犷。有些美国西部片的感觉。而鄙人感觉这样的江湖似乎更为真实。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6)

第三,编剧和导演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为了使完整地展现书中的一些"暗笔"与内心活动,同时也是为了拓展剧情(毕竟,《侠客行》是金庸大侠诸多作品中较为短小的),专门添加了石中玉到处拈花惹草与胡作非为的一条线。既能展现并印证江湖中关于石中玉的恶行,也能与"石破天"的纯真朴实形成鲜明对比。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7)

关键是这条线并没有让人感觉杂乱,反而与"石破天"的主线剧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效果,同时也增添了一些喜剧元素。石中玉越是胡作非为,江湖人士越是仇恨"石破天",也让观众对"石破天"的委屈感同身受。还有,剧中编剧和导演为了给本剧中树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专门在贝海石的身上加大了戏份,把贝海石的狠毒阴损以及武功都夸大了。我觉得大可不必。我始终认为,天底下很少有纯粹的"坏人"和"好人",毕竟"人无完人"。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8)

第四,主角与配角的演技的确在线。主演吴健自不必多说了,没记错的话在这部剧之前演过《西游记后传》中的"乔灵儿"。乔灵儿展现了他的儒雅和柔弱,而石中玉和"石破天"的一人分饰又印证了其英勇和"轻佻"。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9)

而配角的表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谢烟客的纠结和重诺、丁不三的亦正亦邪、丁不四的痴情妄想、白自在的不可一世、石清夫妇的舐犊之情、贝海石的工于心计、白万剑的正气凛然、赏善罚恶二使的公正明察、白阿绣的单纯可爱、丁珰的狠毒灵怪、侍剑的机灵善良、史小翠的争强好斗、龙木二岛主的超凡于外等等,都演绎得恰到好处。虽然很多演员并不似当今的"流量小生"引人注目,但相信他们都是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剖析。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10)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表达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这部剧里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丁不三和丁不四。我也很奇怪,为什么不是石破天。我只想说,我认真观察了剧中扮演这两个人物的演员,他们对角色的把控和微表情的变化,都是把"不三不四"演绎到了骨子里,而且可爱至极。

踏遍荆棘波折路只为回首不枉然(年少不懂侠客行)(11)

总之,我很希望以后的制作武侠片的导演和投资人,能够不单一地以特效为主,而是在武打场面和武打设计注重一些,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TVB制作的金庸剧一样,让观众酣畅淋漓地走一次"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