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诗方法 写作让童诗发芽(1)


我问夏天/为什么还不来/我好想去游泳/夏天说/你家的日历都不撕/所以/我不能来

这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题目是《夏天怎么还不来》。可是如果我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和你们一样,是名小学生,你们是不是会把嘴巴张得老大,然后轻轻地呼出一声——“啊?”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有人说,儿童天生是个诗人。这样的童诗,你也应该会写。现在,就让我们开启童诗之旅吧——

第一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儿童诗。儿童诗,就是专门写给儿童读的诗。成年人写儿童诗是为了愉悦儿童,教育儿童,做儿童代言人。儿童写儿童诗,自然是有感而发,记录自己成长的经历。儿童诗融入了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浅显易懂、意象鲜明、想像丰富、生动传神、情趣盎然是它最大的特点。读一读下面这首《过年》吧:

“过年 什么好/新衣 新鞋 戴新帽/过年 什么好/爸爸 妈妈 亲戚/朋友送红包/过年 什么好/吃玩 玩吃 不挨骂/闹也招来笑/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年多好”

你看,这首诗不但叙事(描写了怎样过年),而且抒情(表达了孩子盼望天天快乐的愿望),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呢?

第二站,当然是“童诗欣赏营”啦!我们要善于抓住儿童诗特点鲜明的表达方式。比如句式,“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小诗人先例举春天的某一景物,然后以对话形式呈现,生动形象。比如用词,“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爬上”改成“照射”好不好?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爬上”运用了拟人手法,阳光“活”了,更加可爱了。比如想像或联想,“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这超出常人思维的天真想法怎么会不令人忍俊不禁呢?再看一首小诗《花籽》:“我往花盆里埋下两粒花籽,/过了几天,/跑出两颗小草。/我说:站住!/你回去捎个信儿,/让花朵来向我报到!”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吧,刚种下的小花籽,巴不得它马上开出漂亮的花来,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欣赏诗歌,还得学会在朗读中品味。你要关注诗的音韵、节奏、意向、情境、联想、想像,这样,才能入境而且入情。你还可以读一组诗,比如同一作者写的不同的诗,不同作者写的同题材的诗,不同时代的同题诗……用眼睛去读诗,用耳朵去听诗,用心灵去触摸诗,就会有诗意萦绕在你的身边。

第三站,“大显身手写童诗”。如果觉得困难,你可以先从仿写入手。你读了“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那么在初学阶段,你的笔下,也就可以流淌“听听,/冬的声音……”“听听,雨的声音……”怎么样,难度不大吧?你还可以和伙伴们玩玩诗句接龙游戏,比如:“捉鱼/到河里捉鱼//河里没有鱼/我们都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从仿写一句入手,慢慢地仿写一段,仿写一篇。熟能生巧,等觉得有些入门了,大胆创作就能得心应手了。

儿童诗以童真的想像取胜,而丰富的想像力是需要练就的。怎么练呢?我们读读高洪波爷爷的《我想》,就可以悟出一些门道来。这首诗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可是,怎么把“我”和“春天”联系起来呢?诗人寻找到了春天的三种景物:桃树枝、柳树根、风筝,分别和“我”的小手、脚丫、眼睛对应。这样,鲜明的意象就产生了。我们平时也可以多进行一些提升想像力的思维训练。比如,看到蘑菇,想到亭子;看到夕阳红,想到太阳喝醉了酒;看到螃蟹横着走,想到横行霸道;看到点亮的路灯,想到一朵朵盛开的花……于是,灵动的诗就会在你笔下缓缓流淌。比如下面这一首《远足》:“我们去远足/雨偷偷地跟去/结果/他玩得好开心/我们只好看他玩。”诗中中那个“雨”字,浓缩了整首诗的童趣、意境、情感,真是一字千钧啊!

当然,不是所有的尝试都会那么顺利,灵感枯竭的时候,别怕,读读下面这首小朋友自己写的《未发芽的童诗》吧——

形象跳不出来了

诗句写不下去了

灵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我抬头望去

眼前是空荡荡的稻田

原来我的童诗还未发芽

是呀,你只要静静等待,有心浇灌,童诗自然会发出嫩绿的芽儿,越长越茁壮,一定会丰收在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