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君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1)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2)

“国难当头,岂能坐视”,他挺着笔直的腰杆说着自己的墓志铭他有屈原岳飞般的气节,他有卧薪尝胆的志气,他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虞师座。

初看《团长》虞师座的形象是那么的耀眼,手持教鞭,魁梧的身躯,非凡的气度,激烈的言辞。高高在上的样子感染了身边的兄弟张立宪和何书光,也感染了禅达收容站里的炮灰们。

他那么的正直热血,他的招兵口号是“有鬼子可以杀”;他在审判龙文章时脱口而出“当兵之人,再无无辜之人”。

前一句在说家仇国恨,后一句在说匹夫之责。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3)

他曾是名副其实的川军团团长,他昂首挺胸地说:

“我要我的袍泽弟兄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想到的就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想到的就是我的团。“

当川军团的炮灰们在南天门和敌人厮杀时,虞啸卿却在父亲的呵护下,唐基的辅佐下,组成“虞师”,晋升师长,可虞师中却没有一个川军团的人。

对于虞啸卿这个人物我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感情……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4)

他面对上有派系林立的官场,他无权干涉改变,下有支离破碎的山河国土,他无法坐视不管。

一腔热血,每天睡四个小时的觉,对士兵严苛,对自己更严苛,他和士兵吃一样的饭,他用尽一切手段增强自己的军队,他为了固江防可以砍了自己临阵脱逃的弟弟。

他一无所有时,靠人格魅力吸引了张立宪、何书光、李冰、等这些热血青年在自己身后鞍前马后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怎样打败敌人,为了寻找一个破敌的方法他可以放下一个师长的尊严给龙文章下跪,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直把自己挺的像一杆旗。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5)

麦克鲁汉说,虞啸卿和龙文章都有着一双好战的眼睛。

孟烦了说,俩人一旦接近便会如胶似漆

若说虞啸卿和龙文章的相同点,那就是打好南天门这场仗,这是他们共同的点,绝对的相同点。

不同的是,龙文章见到炮灰兄弟的第一天,便告诉他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敬重每一位活人和死去的人。

而虞师座崇拜谁?屈原,岳飞。他要匡复中原,壮怀激烈,驱逐日寇,还我河山。

在那个乱世之秋,这个理想不可谓不高大,人格不可谓不高尚。我们不能讲虞师座不是个优秀的军人或者优秀的指挥官。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6)

但是,他只把兄弟当成是战争的燃料,是随时可以牺牲,随时可以回来的数目字而已。

国际友人老麦说他很焦虑。是啊,剧中的虞啸卿做事情总是风风火火,干什么事总是保持着愤怒,战事紧急,他恨不得握着拳头把桌板砸出个洞。

已至在南天门一站时,虞啸卿的所作所为也证实了他“焦虑”

他想冲到南天门吗?他想;

可是他坚定吗?他不坚定。

唐基又太精明,一步步地把虞啸卿的斗志磨的精光,首先唐基用胜利来打动他,因为他太了解虞啸卿了,知道他最想的就是胜利。接着就是怎样全歼对面的日军,让“炮灰”死的有所价值。

可见虞啸卿心中放在首位的还是胜利,是他一直想要的“全歼”。

孟烦了说过:虞啸卿要的就是这两个字“全歼”。而他在此时也展现出了他内心的焦虑,软弱,犹豫不决。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7)

他太焦虑,焦虑的让自己失去了信心,家国沦丧龙文章不着急吗?着急,但他只是做事,他只想让事情是他本来该有的样子;

而虞啸卿也着急,也做事。但他内心不够强大,他用美国武器来武装自己的整个军队,也无法缓解自己的焦虑。

就像孟烦了说的:卧薪尝胆也可以是精神鸦片!

而焦虑的虞啸卿在唐基面前就像一个孩子,他向唐基发火时像小孩子闹脾气一样,看起来似笑非笑的唐基在承受怒火,在承受虞啸卿的指责,其实他已经全盘掌控了虞家军。

成功地将虞啸卿控制于指掌之间,把他给拉回了所谓的体制之内,任凭炮灰团在山那边一点点地被消耗掉。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8)

兰小龙把虞啸卿捧的那么高,摔那么狠,给你展示一件精美的瓷器,再让你亲眼看它坠落;给你一株温暖的火苗,一盆冷水下去,浇的透心凉。

曾经的王者就这样一步步沦落成了青铜。

可贵的是他没有醉生梦死心里有是非,知取舍。

龙文章对张立宪说:“虞啸卿不能死,他心里有是非,知取舍,换个糊涂的来,可能要死更多人”。

虞师座的价值在这句话中纤毫毕现。一个合格的将领,怎能没有是非和取舍,心中又怎能没有家国?为了家国二字,他舍弃过手足兄弟;他要打过江去,他要哗变,可悲的是已经没有了实权,家国在上,身不由己。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9)

他亲手熄灭了每个人心中藏着的“相信”。仗打完了他还是焦虑,他不肯放下身段坦诚相见,他将亏欠写在心底,却高高地挂在脸上,这是他背负一生的亏欠和内疚。

乱世之秋,得长官如虞师,已属万幸,心有戚戚的负重前行,总好过那些没心没肺的醉生梦死。

怒江岸边的鹅卵石,最初的模样,都是棱角分明,可再坚硬的棱角,也终究经不住岁月的侵袭,曾经的热血少年,就这样变成了“唐基”。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10)

虞师座的辜负,并不是一种欺骗;他破釜沉舟的挣扎,也不是逢场作戏,在那种冷酷的环境下和腐败的体制内,他做的已经够好,已经够正直。他不懂的圆滑,他的正直就像一根刺,刺的人心疼。

如果时间能倒流,再回到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位置,他还是只能做同样的选择,他没有别的选择。就像他说的:人啊,走的太远就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11)

不管结局怎样,至少他曾经热血过,心怀家国过,曾经的一举一动像枪一样,支撑着整个师的斗志过。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结局虞啸卿(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虞啸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