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不是民间传说的人物(诸葛亮的前世是谁)(1)

汉初,韩信临死前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让蒯通青史留名。蒯通何许人?为什么让韩信如此推崇呢?细读史书,发现这个蒯通在风云变幻的秦汉之交数次出现,表现出的才能非同小可,只是生不逢时,难逢明主,终究难展宏图大志。他的事迹有以下四项:

1、传檄而定三十余城。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派武信君武臣攻略赵地,强攻下了十几座城池。范阳人蒯通第一次出现。

他对范阳令说:您当了十年的范阳令,用秦的残酷法律处罚了很多人,现在,武信君马上就要打来了,城中的人都想杀你。您应该马上派我去见武信君。

范阳令同意了。

蒯通对武信君说:“您一定要硬攻城池,是不对的。如果听从我的计划,就可以不战而收广阔的土地。”

武信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蒯通回答:“现在人人都想杀范阳令。如果您让我带着侯印去委任范阳令,他就会投降。再让他坐着豪华的车子,走在燕、赵的郊野。人们看到他这样,燕、赵的城池就可以不战而下了。”

武信君于是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国人得知这个消息,不战而下的城池有三十多座。武臣硬攻才攻下了十几座城池,蒯通通过游说,没有战斗就让三十几座城池归顺了武臣,初次出场就光华四射,可见其才。

此后陈胜吴广起义迅速失败,五年间,史书中不见蒯通的记录。

2、劝说韩信攻下齐国。

公元前204年6月,蒯通的记载第二次出现。此时刘邦奔入赵国军营夺取韩信军权,命韩信带其余部队去攻打齐国。韩信未渡平原津时,听说刘邦已派郦食其说服齐国归降,想停止进攻。

蒯通劝说韩信:“将军您奉命进攻齐国,汉王只是暗中派了密使游说齐国归降,并没有命令让您停止进攻。况且郦食其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收复齐国七十多城。您率领数万大军,一年多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城,为将数年,功劳反而不如一个儒生吗?”

韩信认为有理,就率军渡河攻齐。攻下齐国后,有了地盘,使韩信有机会请封齐王。但激怒了齐王田广,烹了郦食其。

3、劝说韩信叛汉自立,自荐辅佐韩信夺取天下。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了整个齐国。要求刘邦立自己为代理齐王,在张良、陈平提醒下,刘邦派张良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联楚,自立为王。韩信刚被刘邦封为齐王,且以前在项羽帐下不得重用,所以吐槽一番后,表示至死不叛汉。

武涉走后,蒯通知道天下归属的关键在韩信,就为韩信列出了其处境危险、劝其自立的四个理由:1、楚汉势已尽。2、友谊再可靠也比不上利益。3、兔死狗烹。4、功高盖主。并自荐辅佐韩信夺取天下。

过了几天,韩信没反应。

蒯通又劝说韩信“心动不如行动,时机稍纵即逝”。

韩信犹豫不定,不忍背叛汉王,谢绝了蒯通。

韩信不是成大事的人,蒯通不遇明主,劝说未被采纳,就装疯做了巫师。

刘邦打败了项羽后,韩信果然先是被夺去齐王位,改封楚王;又被夺去楚王位;最终被吕后所杀、夷三族。步步都在蒯通算计之内,有远见却不被采纳,是蒯通的悲哀!蒯通内心的悲愤可想而知。

4、为自己谋得活命机会。

刘邦听说了韩信的遗言,派人抓来了蒯通。要煮了他。

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各为其主罢了。

高祖放了他。

蒯通最终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性命。

蒯通确实是有计谋、有眼光、能力的。但遇到的武臣、韩信不具备成就大事的能力,而刘邦已有张良、陈平等辅佐。只能说蒯通生不逢时、遇人不淑,不能一展其才。

诸葛亮是不是民间传说的人物(诸葛亮的前世是谁)(2)

但后世也没有忘了这位奇才,明代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的《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一篇写道:

(司马貌)乃唤蒯通上来:“你足智多谋,发你在南阳托生,复姓诸葛,名亮,表字孔明,号为卧龙。为刘备军师,共立江山。”

四百年后的东汉末年,转世为诸葛亮的蒯通大展其才,也算人们对其才能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