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开展线上多动症知识科普直播活动,当天吸引了百余名家长观看并在线与专家互动随后,医院开展了一场多动症义诊,儿保科医生褚英、李薇、刘阳等人对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儿童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评估,并针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指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孩子过于好动是多动症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过于好动是多动症吗(孩子调皮不听话)

孩子过于好动是多动症吗

近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开展线上多动症知识科普直播活动,当天吸引了百余名家长观看并在线与专家互动。随后,医院开展了一场多动症义诊,儿保科医生褚英、李薇、刘阳等人对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儿童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评估,并针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指导。

在两场针对多动症的公益活动中,三位医生发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调皮、不听话、学习不专心,故而经常批评、打骂孩子,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殊不知,这是因为多动症在作怪。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之一

何为多动症?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褚英介绍,多动症(ADHD)指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缺陷,不分场次的过度活动,情绪行为冲动,可伴有认知障碍。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之一。至今发病机制尚不确定,大部分学者认为跟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我国,6-14岁的初中生中,有不少的少年患有多动症。但是因为认识的不足,确诊后也仅有不足小部分的患儿能够接受规范治疗,部分患儿症状将持续到成年,影响到整个成长过程。

那么,多动症孩子有什么表现?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生刘阳表示,常见的多动/冲动表现为无法坐着不动,坐立不安,走来走去;踏步、用脚轻敲地板、用手指敲打物体,制造不适当或奇怪的声音;玩弄双手;过度说话,经常不当地脱口说出答案,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无法等待,想要的东西立刻就要得到;打破东西,侵入其他人的空间;知道规则及后果,但仍重复犯错;因为无法先停下来想想而惹麻烦;不等候指示就开始工作,匆促完成工作(特别是无聊的工作);不花时间修改作业;容易被激怒,喜怒无常,容易沮丧,容易失去控制;不易接受变化;社会技巧不成熟;无法为长期目标或报酬而努力等。

而常见的注意缺陷一般表现为似乎根本没注意听;不易遵守指示;不易对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维持注意力;阅读时常常忘记读到哪里,经常需要重新阅读;很迷糊,好像在做白日梦;无法开始进行工作;无法完整地完成作业;容易感到无聊,经常很懒散等。

多动症危害多 应针对性治疗

今年6岁的明明,当天被妈妈带到义诊现场。明明上课注意力涣散、不集中,要么小动作多,手脚不停歇;要么上课发呆、走神、记忆力差;有时候不遵守课堂纪律,自言自语笑,说话扰人,脾气暴躁甚至有攻击性行为,放学回家做作业时边做边玩,经常拖拉到晚上十一点,还常抄错或漏字。考试在全班排名倒数,老师也经常叫家长谈话,并数次劝退。明明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有问题”。

当妈妈把明明在学校的表现告知家里人时,长辈认为明明还小,只是好动贪玩,长大就好了,说这不是病,不愿意去医院检查。明明妈妈为此特别苦恼,但是当明明犯错的时候,长辈还会责骂他。明明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看到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举行多动症义诊,明明妈妈立刻带孩子来做检查。经过仔细问诊、检查、评估,确诊明明患有多动症、智力低下并伴有精神障碍。

多动症有什么危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褚英说:“有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以上的ADHD儿童存在学习困难,大多的儿童ADHD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部分的ADHD会持续终身。成人ADHD患者情感、行为、社会功能受损。”

对于多动症患者,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治疗?褚英主任介绍,如果是学龄前患儿,年龄在4-5岁,可以采用行为治疗。但如果行为干预不能显著改善症状、患儿功能受到中重度影响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如果是小学生,年龄在6-11岁,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结合的方式。而如果是青少年,年龄在12-18岁,可采用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的方式。

明明妈妈担心,如果进行药物治疗,精神类药物会不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对此,褚英主任表示,孩子服用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难入睡或睡得多、不感到饿、腹痛、胃口差、感觉口渴、头痛等。另外,家长们要注意,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孩子的体质有关,一般学龄前孩子的不良反应略多于大龄孩子;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刚开始用药的1—2周,以后逐渐消退;不良反应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为轻中度;如果孩子的反应程度较重或有其他异常,可及时与医生沟通。

文/李梦琪 通讯员 张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