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本文作者:荡寇

公元1615年六月三日,日本摄津国东成郡大阪城以南,茶臼山。一员身着赤色具足,头戴鹿角兜的大将眺望着远方。眼前德川的军阵似乎见不到尽头,而他要守护的丰臣家,却早已日暮西山,他背后的数千赤备军严阵以待,是属于这残日的最后一抹夕阳。“或许,属于丰臣的战斗已经结束,接下来一切,追随的只是自己的本心,既然这个时代已经迎来终结,那就由我真田信繁来关上这个时代的大门”,他如是想到。“目标是家康老贼的首级,只有这一个!”这一轮夕阳散发出了落下前的光辉,扑向眼前的德川军。真田信繁,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战。

织田信长最好的书(真田立志记上篇)(1)

姓名之论

真田信繁,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武将,他今天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真田幸村。但是在正史上,其本人从未使用过幸村之名,“幸村”这个名字最早在信繁身故57年后的带有演义性质的《难波战记》中。因为这本小说的流传甚广,所以在民间“幸村”反而在民间喧宾夺主取代了“信繁”。

人质生涯

真田信繁出于1567年出生在武田信玄的甲斐国居城踯躅崎馆城,父亲是属于甲斐武田家族的名将同时也是日本战国时期知名的大毒奶,真田昌幸。昌幸原本早年为甲斐名门武藤氏养子,故名为武藤喜兵衛,因此信繁幼年名為武藤弁丸,别名源次郎。之后昌幸的两位兄长在长筱之战中不幸阵亡,真田家失去了原有的继承人,昌幸改姓回真田,信繁也随之改姓。在武田家为织田信长所攻灭后,真田昌幸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公元1585年,面对德川氏潜在的威胁,真田昌幸选择与越后的上杉景胜结盟,为表达诚意,少年时期的真田信繁被送往上杉景胜处作为人质。期间也受到了上杉景胜的赏识,受封北信浓川中岛五千石,并被授予知行[1]。

织田信长最好的书(真田立志记上篇)(2)

(虽然历史信繁与关系上衫谦信的关系不同于《真田丸》中,但是信繁的确得到了上衫的赏识)

同年八月,真田信繁其父兄在上田城以少胜多击败德川军大将鸟居元忠,而信繁本人并未参战。真田军虽然击败了德川军,但是真田昌幸认为真田家族需要一个更坚实的后盾。而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情况,丰臣氏正如日中天,于是乎真田昌幸将信繁从上衫家召回,并送到当时日本最有权势的“猴子”-------丰臣秀吉处,作为人质。与上杉景胜一样,丰臣秀吉同样十分器重这个来自信浓的年轻人,让其成为自己近卫队(马回众)一名成员。1590年,信繁参加对北条氏的小田原征伐,迎来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初阵,其与父亲真田昌幸、兄长真田信幸一同和前田利家、上杉景胜为北方面军,开始对属于北条的松井田城展开进攻,两军于碓冰峠展开决战,信繁于此战役手持长枪冲入敌阵杀敌,4月20日,松井田城落城[1]。之后与石田三成合兵一处,开始攻打北条的一座支城,忍城。

出兵前夜,石田三成看了军帐里的众人,想:“这里四个人,算上真田信繁这小子,我们平均统帅值都要84,打个忍城还不容易?”三成对众人说“诸位稍等,我去去就来。”看到这里,直江兼续说:“在下不才,统帅区区90,敢问各位是多少?”真田昌幸:“在下97。”“在下98”,信繁接着道。

忍城的部队由战国的女中豪杰甲斐姬与代理城主成田长亲指挥,城中守备仅3500人(其中仅500人左右为常备军,其余三千人为临时招募)留守的忍城,石田三成决定使用水攻。石田三成在利根川上建设堤防,进行蓄水,但第一次因水量不够导致水攻效果不明显,后来利根川水流突然增加,自行溃堤(也有说法是城中部队趁石田军不备,破坏了堤坝)。石田军被水淹没,不知所措。且因水攻导致地面泥泞,大军无法展开,无法组织有效攻城。信繁也同样率军进攻忍城,但是也被击退。直到7月北条主城小田原城开城投降,忍城才跟着投降,而此时包围忍城的军队已经接近5万。

织田信长最好的书(真田立志记上篇)(3)

(对于打不过女人这件事,大哥应该可以理解三成的感觉)

关原硝烟

1598年,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在京都伏见城逝世,享年六十三岁,丰臣家的最耀眼的一轮光辉开始落下。两年后,丰臣秀吉托孤的五大老之间的矛盾和丰臣家内部文治派与武将派之间的矛盾接被激化,德川家康势力开始抬头。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即将鏖兵于关原,而在此时,真田家族也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择,究竟是跟随哪一方。此时,真田昌幸收到了来自石田三成的信件,呼吁其讨伐德川家康,但复杂的形式让久经沙场的真田昌幸都犯了难。他召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信幸与信繁在犬伏开始了商讨。长子信幸的妻子是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胜的女儿,而次子信繁的妻子,则是石田三成好友,也是后来关原合战时,西军重要将领,大谷吉继的女儿。

在商讨良久后,真田信幸追随德川家,而真田信繁则随同父亲追随石田三成,虽然这样一来兄弟必然分道扬镳,甚至兵戎相见,但是无论关原战场上哪一方胜利,真田家都可以得以保全延续。1600年8月24日,德川秀忠统率为数三万八的部队从宇都宫城出发根据家康的命令前往关原汇合,期间书信秀忠,让其进攻由昌幸,信繁父子仅带2500人守备的上田城。9月3日,到达上田城附近,当时德川秀忠派遣使者要求真田父子开城投降。当时的结果是真田军会在次日开城,然而到了到了第二天,上田城外没有任何动静,昌幸答复为无法忘记太阁(丰臣秀吉)的恩惠。德川秀忠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被真田昌幸这老狐狸当成乌龟耍了。

次日,德川秀忠开始对上田城进行攻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信繁驻守的砥石城。秀忠想让刚投靠的真田信幸纳出他的投名状,便让他作为先锋去进攻砥石城,守城信繁看到自己的兄长,无意与其交战,向上田城撤离[1]。此时在秀忠阵中的德川家谋臣本多正信和榊原康政已经嗅到了即将降临在关原的战云,建议直接将上田城放置play,与家康汇合,但是秀忠没有采纳,执意进攻上田城。之后数日真田利用游击战进攻德川军,虽造成的伤亡对德川军而言不用不痒,但是却时常使其陷入混乱,无法组织有效进攻。而之前埋伏在上田城外的信繁,也率部队对德川军进行突击。8日,秀忠收到书信,家康催促秀忠西进,秀忠随即于11日撤离,然而加之行军路上大雨,此时的德川秀忠已经无法赶上关原合战。真田父子成功将在关原的东军数量打了个七折。

然而......

虽然信繁协助其父成功拖延了一部分东军,但是在关原战场,在关原三幻神(宅神毛利辉元,食神吉川广家,以及战神小早川秀秋)的助攻下,德川家康依然拿下了这场胜利。

织田信长最好的书(真田立志记上篇)(4)

(关原合战,这一次从战术指挥的角度说,三成真不背锅了)

作为战败者,西军各大诸侯大名战后都收到了不同惩处。而让德川秀忠在上田城颜面尽失的真田父子更是不会躲过。家康原本有意处死真田父子,但在已经投靠的真田信之(关原之战后真田信幸更名为真田信之)与家康的股肱之臣本多忠胜的求情后,将信繁与昌幸流放至纪伊国高野山麓的九度山村。在流放生涯中,真田昌幸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兵法传授与信繁,也希望有一天可以东山再起,但是时间证明这一切只能是落魄诸侯的奢望。十一年后,真田昌幸在流放的失意中过世。父亲的辞世让信繁心中燃起了对德川家的怒火。

织田信长最好的书(真田立志记上篇)(5)

德川家康

“有朝一日,吾定阵前破德川,扬名真田于四海!”

这个机会在他被流放的第十四年来了,虽然,来的有点晚。

(未完待续)

注解:

1. 寺島隆史「真田信繁(幸村)の証人時代再考」、『信濃 [第3次]』第67巻第5号、信濃史学会,2015, pp. 345-364.

2. 『小牧・九州・小田原の役』,徳間書店,(1965)

3. 平山優,『真田信繁』角川選書,2015,pp.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