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以其冰清玉洁,凌寒盛开的芳姿倩影深受爱戴。许多文人雅士更是把梅花写进诗词中,赋予它深刻的文化内涵。
梅花不惧冰雪,傲然飘香,如同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芳菲自开的精神非常相像,梅花之风骨成了民族之风骨的形象代言。
《诗经》中就与许多关于梅花的诗句,例如:“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意思是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布谷鸟在梅树的枝丫之间嬉戏打闹。品性良善的君子,他的腰带白丝镶边。他的腰带白丝镶边,君子头上的玉饰皮帽花色新鲜。
晋代文人陆凯,曾写了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他把这首诗和刚刚折下的一枝梅花交给驿使,带给远方的朋友范晔。以梅赠友,风雅之至。
- 庚信的梅花俏皮苍凉
庚信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早期作品辞藻华丽,文风浮夸,42岁之后,因为经历从南朝入北,行出使之职,后被羁留于北朝,作品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一改之前的词语堆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国和亲人的思念,字字苍凉悲慨。
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文学创作体裁就是“赋”,辞赋可以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庚信将两汉以来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对“赋”这种文体进行了一次改革,使赋更具有形式美,从此,“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初唐时,唐人以诗入赋,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体文深受庚信影响。
庚信曾经写过一首活泼清丽的梅花诗: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这首诗平铺直叙,清丽俏皮,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赋”的痕迹。
起始两句就发表感叹,今年的春天姗姗来迟。当年腊月刚过一半,梅花依然盛开。言外之意,今年的梅花开得晚了,春天来得晚了。
这一句其实是在说他从南入北之后,季节上的不适应。南方的冬季短,梅花开的也早。
首句写入北朝之后,气温比南方低,梅花自然就开得晚一些。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第二句比较孩子气,似乎在和谁打赌。如果不相信今年的春天来得晚,进一起到雪地里看一看。
第三句写雪地里的实况。梅树上的冰挂还没有消融,树随风动,也可能是作者一行人摇树而动,冰雪落了一地。伸出手往树枝高的地方,觉得十分寒冷。到底看没看到梅花呢?
第四句告诉读者答案,早知道到雪地里寻找梅花,费了半天劲也没发现梅花的影子,后悔穿的太少了。
这首诗情景交融,透过孩子气的寻找春天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思念。对梅花的思念,就是对家国亲朋的思念。
诗题是《梅花》,然而只有寻梅的过程,没有看到一朵梅花,俏皮中尽是苍凉。
2.杜小山的梅花清雅温暖
南宋诗人杜耒,字子野,号小山。曾经写过一首淡雅而清丽的梅花诗,诗名并不是咏梅,而是《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一首十分严谨的七言律诗。
第一句是说,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的夜里,家里有客来访,以茶当酒,竹炉上的水开了,炭火很红。
第二句是说,这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从窗口望去,月亮跟往常一样高挂夜空,但是因为有了梅花,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寻常了。
半夜有客,一定是志同道合的友人,彼此情谊深厚,所以少了很多客套,酒不必喝,以茶代酒,烤着通红的炉火,驱散夜里的寒冷,炉火上煮着一壶茶,雾气氤氲,茶香扑鼻,不用刻意聊什么,想说的话,都在这一碗热热的茶汤里。
抬眼相视而笑,发现一轮明月映照窗前,窗边梅树开花了,朵朵梅花清雅无比,在寒夜中肌骨冰清,影姿绰绰,梅香似有若无,和茶香缠绕在一起,别有一般韵致。
这首诗写得是茶和梅,用笔看似随意而不着痕迹,其实构思严谨,字字珠玑。客随主便,围炉清谈。喝的是茶,聊的是梅花。
屋内暖暖,屋外寒冷。一客一主,一茶一梅,一月一窗,一冷一热,对比强烈,却有“饥嚼梅花香透脾,吐出新诗字字香”的感慨。
据《梅间诗话》记载,杜耒曾向赵紫芝请教写作方法,赵紫芝回答说:“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
杜耒这一首《寒夜》咏梅,淡笔描摹,如话家常,清雅端丽,却又情谊温暖。尤其是爱茶之人,百读不厌。
3.王安石的梅花峻拔老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从小以读书为乐,下笔如有神,提笔做文章。长大之后游历山水,对百姓生活有所了解,任支度判官时,写下万言书向宋仁宗陈奏实情,揭露了官制科举、奢靡风气,请求改治。
宋神宗时,实施变法,司马光等人坚决反对,新法推行受阻,王安石为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罢相之后退居江宁半山园,朝廷念其旧好,封他“荆国公”。
他曾写过一首《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短短20个字,娓娓道来,言简意赅,清幽的梅花香气似有若无。
墙角有几枝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盛开了。从远处望去,雪白一片,但是知道那不是雪,只闻得淡淡的梅花香。
作者以梅喻人,这是在盛赞君子当如梅,要有自己的傲骨,即便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时候,也要不惧困难,在冰雪中开花,在严寒中吐蕊,在逆境中依然芬芳。
梅花不是种植在庭院的显著位置,而是在墙角,这是告诉我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才是君子风范。
熙宁七年(1074),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失所,很多人把这件事情归罪于王安石变法。神宗在重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将王安石罢相以平众怒,将其改认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这一年的冬天,王安石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梅绝句,借诗明志。
三首梅花诗,完全不同的风格,您更欣赏哪一首呢?您还有更喜欢的梅花诗分享给大家吗?期待您的留言。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