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评价诸葛亮(唐朝诗人眼中的诸葛亮)(1)

唐朝大解密(48)

唐朝诗人眼中的诸葛亮

文/梁迎春

在读《隋唐五代宋元史》的时候,偶然在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中,发现少年时期的李白,常以诸葛亮自比,甚至要赛过诸葛亮。由此我想到,唐朝的大诗人们是否都以诸葛亮做偶像,他们眼中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样子呢?

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杜甫的传世名篇《蜀相》了,其中有一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委婉凄情,从刘备的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到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心耿耿,伐魏路上也是一腔忠诚,只可惜大业未成身先死,受到后世英雄们极大的尊崇,常常是涕泪满裳!杜甫是怀着极端崇敬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但更见感情之深沉,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在杜甫的另一首《八阵图中》,对诸葛亮的一生功绩,也做了充分的赞颂与肯定。“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赞美诸葛亮创制的八卦阵,就像石头一样,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古名扬的同时,也是千年遗恨啊!三国鼎足之势失衡的原因,或许会在杜甫这跌宕有致的诗句里找到答案,如此褒奖忠臣也堪称是绝句了!其实,杜甫的这番感慨也道出了唐朝大诗人的心声,那我们就一起来倾听唐朝诗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吧。

李白在《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有这样的一句,“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李白把诸葛亮比作就好像水中的鱼一样,鞠躬尽瘁地协助刘备建立伟业,所指挥的战役令天下风云为之变色。但李白不是欣赏战场上的诸葛亮,而是欣赏他能将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李白要赛过诸葛亮的就是智慧!时势造英雄,飘逸豪迈的李白志在千里,他的诗歌创造了文学和历史,但他和诸葛亮终究是各有千秋。

白居易有诗《咏史》云,“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白居易除了赞美诸葛亮以外,还含沙射影地说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其实刘备托孤是别有用心的,他不听诸葛亮劝告导致惨败,决定让李严与诸葛亮共同辅少主,就是对诸葛亮存有疑心。并且还说若不可辅,少主可以自立为王。但诸葛亮却明确地表示,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白居易确实是在咏史,含蓄地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推崇的仍然是诸葛亮的忠臣形象。

李商隐也有诗《武侯庙古柏》云,“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这是李商隐在游览凭吊武侯庙的时候,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唐朝雍陶的《武侯庙古柏》,“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这两首同题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了表达对诸葛武侯的崇敬之外,依然是对诸葛亮大业难成的感叹。

唐朝有很多诗人都对诸葛亮作了高度的赞美,如温庭筠的,“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罗隐的,“抛掷南阳为主忧,北讨东征尽良筹。”还有杨慎的“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等等。诸葛亮撼动了东汉的历史,也震惊了文星璀璨的唐朝。这些大诗人,都在赞美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欣赏诸葛亮的智慧,感动诸葛亮的效忠,他们无疑都是诸葛亮的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