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不懂事理、喜欢凭自己的性子胡来的糊涂人。但为什么单单要用“二百五”而不用“二百四”、“二百六”呢?确切的出处已无从可考,以下几例,虽也有根有据有板有眼,但纯正与否不敢想当然,权做一时笑谈、饭前开胃罢了。
最正统的说法:苏秦生前的最后一计
话说战国时期,七国纷争,以秦国实力最强,鬼谷子的得意门生苏秦来到秦国游说秦王,意欲一展襟袍替秦王统一中原。

二百五的说法(这说法是搁哪来的)(1)


秦王心高气傲,加之国力强大,不可一世,自然不愿意有人在自己面前指手划脚,对苏秦不屑一顾。苏秦郁不得志,离秦而去,开始游走于齐楚燕韩各国,鼓动这些小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后来竟身背六国相印,一人做起了六个国家的宰相。要说这苏秦的本事也真够可以的。

二百五的说法(这说法是搁哪来的)(2)


一天,苏秦留足齐国助理国政,在回府邸的路上遇刺受伤,危在旦夕。齐王盛怒,发誓要生擒凶手但几天下来举国皆兵也没有一点有关凶手的消息。苏秦自知命不长久,就对秦王进言:“臣有一计,可生擒凶手。臣死之后,请大王将臣的尸首车裂,并告之天下,就说臣是颠覆齐国朝政的乱臣贼子,同时请大王悬赏千金,那刺客定会自投罗网。”
苏秦死后,齐王始终无力擒凶,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采用苏秦的计策,将苏秦的首级悬至城楼,贴出榜文昭示天下“苏秦乃乱党奸臣,祸国殃民,哪位侠士除此大害,当赏千金。”
榜文昭示之后很快就有四个人前来领赏。齐王对他们说:“人命关天,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各位千万不要冒充啊!”这四个人则一口咬定,都说是自己亲手杀死了苏秦。齐王又问:“既然如些,赏金只有一千两,你们四个人怎么分呀?”四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一人二百五!”
齐王大怒,拍案而起。“来呀,把这四个二百五给我推出去砍了!”
二百五由此传为笑谈。
最搞笑的说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古时候有个不第的秀才,寒窗苦读却几十年也未能中举,晚来得子,居然是个双胞胎,早已心灰意冷淡泊名利的秀才给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每日秀才在家闭门教子,只求儿子争气,替自己光宗耀祖。
一日饭后,秀才吩咐妻子:“我到集上逛逛,你要好生督促儿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不许偷懒。”
赶集回来已是掌灯时分,儿子们都已睡下。秀才叫过妻子问二子功课如何。妻子答道:“写倒是都写了,不过,都写了二百五。”
于是二百五又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同意词。
最值钱的说法:半疯
古时候在中原地区,银子以十两为一锭,五百两为一封,但十两和五百两之间跨度太大,于是将二百五十两称做半封,谐音“半疯”,时间长了民间也就约定俗成的有了半封这个计量单位了,但因半封用的虽多,毕竟不是系出名门,上下够不着,后来人们就用谐音“半疯”(二百五)来形容一瓶不满半瓶晃的人物。
另外的说法是一吊钱五百文,半吊就是二百五十文,穿钱的绳子长度是统一的,两端有扣,一吊钱穿满了扣上扣子就不响了,不满一吊的就哗哗响,所以后人就将乱说乱嚷不懂装懂的人称为半吊子,也就是二百五了。
最威严的说法:二竿子
唐时重臣京兆尹位显权重,每每外出都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前呼后拥,在队伍的最前面鸣锣开道的小吏官职称做“喝道伍佰”,喝道伍佰的职责是手持长竿驱赶围观的路人。但因为围观的人太多,喝道伍佰常是赶了左边右边又涌上来,赶了右边左边又站满了人,每次出行都忙得焦头烂额,既影响大人的形象又影响队伍的行进速度,极是扫大人的兴。

于是后来又增加了一名喝道伍佰,这样一来就不必左右兼顾了,但京城的百姓对喝道伍佰吆五喝六狗仗人势的作派非常反感,所以并没有将他们称做两个伍佰而是共称伍佰,于是单个伍佰就被人们戏称为二百五了,又因他们每人手持一根长竹竿,故尔又称之为二竿子,久而久之,二百五就成了莽撞无礼之流的代名词。

二百五的说法(这说法是搁哪来的)(3)

最一无是处的说法:二板五
牌九(一种骨制的赌博工具,用纸做的叫“片子”)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被称做“瘪十”。十在牌九里被看做零,没有点,是一对最小的牌,它比任何一对牌都要小。

二百五的说法(这说法是搁哪来的)(4)

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这个词来形容什么也做不了做不好的人,时间长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广东话里,这对牌又称为“二五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