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这个名利双收的社会,廉洁不容易,何况在“名利窟”的娱乐圈。当你看到一个喜剧节目,却完全笑不出来,真想坐个时光机穿越回去。
1984年,陈佩斯与朱时茂合作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在春晚的舞台上开创小品”先河“,成为春晚一代人的记忆。他锃亮的光头、土得掉渣的衣着、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观众笑破肚皮。
1984年 春晚小品《吃面条》
陈佩斯是开辟小品道路的创始人,登上过央视春晚11次,创造了很多欢声笑语的历史记录,堪称“小品之王”。
他也出演过多部喜剧电影,比如《二子开店》、《父子老爷们》、《爷俩开歌厅》、《太后吉祥》《孝子贤孙伺候着》等。他饰演的角色,诙谐幽默,非常接地气,至今让小编记忆犹新。
电影《二子开店》
无论岁月再怎么向前,世事再怎么变迁,我们都会记住他的名字。毕竟,没有他,我们的快乐不会如此丰满。
当年他离开春晚舞台,归隐田园承包了荒山,种石榴,当果农,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就和小编一起了解喜剧大师陈佩斯的人生故事。
布达佩斯1954年,陈佩斯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父亲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
陈强
陈佩斯有个哥哥叫陈布达,1950年陈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进行访问演出,接到了妻子的电报他做爸爸了,还让他给儿子取名字。为了纪念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观众对自己参演影片的厚爱,他把长子取名为“布达”。
四年后,第二个儿子诞生,陈强又为他取名“佩斯”。
陈佩斯还有一个妹妹陈丽达,是以匈牙利的一座岛屿取名的。陈佩斯小时候比较顽皮,常与别人打架,为了方便受伤后缝针才留光头,后来一直如此。
陈佩斯很崇拜自己的父亲,走上喜剧这条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不过陈佩斯学表演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相反,父亲还大力反对。
插队岁月1969年,随着那个严肃时代的到来,父亲陈强被打成黑帮,陈佩斯亲眼看见父亲领百花奖时的荣耀,但是一夜之间,父亲就被打倒关进了牛棚。
陈佩斯也接到去内蒙古插队的通知,他背上母亲准备好的行囊,把陈佩斯送到火车站,鼓励他说:“这算什么,走吧!”陈佩斯在沙漠地区的建设兵团一待就是四年。
15岁的陈佩斯细皮嫩肉,小胳膊小腿,没有力气,一去就要干起最重最累的活。别人背了几十块砖头,陈佩斯不服输,他也咬牙背十几块。就这样,肩膀上的疼痛,至今令他难以忘怀。
高强度的劳动还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半夜饿醒了,就吃大萝卜。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日子虽然肉体痛苦、疲惫不堪,但精神却为他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中,纯净无染,这是他非常怀念的时光。
陈佩斯在兵团期间是个运动健将,擅长的项目是跳高和排球。还夺得过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冠军。后来他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总政话剧团,但由于当时陈强仍被认为是黑帮的原因,都没有录取他。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日思夜想地挂念着陈佩斯,他们考虑儿子不能在内蒙古待一辈子,希望他有机会能够早日回到北京。
当他回家探亲时,父亲就和他商量,希望他报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开始手把手教陈佩斯,小品表演、发声技巧、诗歌朗诵……因为他知道,这是儿子唯一的返城机会!
投身影视1973年,八一厂准备招收新学员,主考官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她觉得陈佩斯“有创造力,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抓住人,是一棵好苗子”。经过几轮的考试筛选,陈佩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被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取。他的演艺事业从19岁这年开始起步。
1980年,陈佩斯在表演上很有天赋,学东西很快,25岁的时候就和父亲陈强一起主演了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喜剧电影,电影一经播出就反响热烈,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1年,他参演的《法庭之外》再次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陈佩斯在演艺圈有了一席之地。陈佩斯的名气也直逼他的父亲,后来父子二人多次合作,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喜剧角色二子。
在那个肆意大笑不太被允许的年代,父子俩想让观众笑起来,把快乐的权利还给老百姓。共同开创了“二子系列”喜剧电影,成了一对经典的银幕父子搭档。陈佩斯的喜剧天赋由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仅仅当一个演员,还远远满足不了陈佩斯对艺术的追求,当时在八一制片厂,还有一个演员朱时茂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
朱时茂比陈佩斯晚几年进厂,相识后的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之后又成为了好搭档。
小品之王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受邀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两人合作的节目《吃面条》差点没能与观众见面。当时春晚很多负责人认为节目与春晚风格不匹配,直到演出当晚,还没有敲定是否能上这个节目。
导演黄一鹤顶着压力,力排众议,坚持让陈佩斯登台表演。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观众全程被逗得捧腹大笑,有人甚至笑得直不起腰,这段十几分钟的演出成为那届春晚最成功的节目。
后来工作人员问:“你们这个节目形式之前没有见过,它叫什么?”陈佩斯和朱时茂对视一眼,最后说:“叫小品。”一夜之间两人红遍整个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而这个节目也成为了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
这对黄金搭档,连续登上了十一次春晚,创作了很多广为流传的经典小品《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形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1988年,陈佩斯在电影《少爷的磨难》中饰演“少爷”获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
同年,又在电影《京都球侠》中的出色表演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用行动和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
惨被封杀
1998年,命运在陈佩斯高光的时刻,给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他们表演的春晚小品《王爷与邮差》在直播时出现了许多道具上的重大失误,舞台效果大打折扣。骨子里对艺术的尊重,让他对自己极为苛责。下场后,已经44岁的陈佩斯哭得像个孩子。陈佩斯离开了春晚,也停止了电影制作。
其实这些都只是导火索,真正点燃这个导火索,迫使他们离开春晚的是那一场官司,当大众都知道原因的时候,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1997年,就在市场上看到了央视下属公司,未经许可将他们历届央视春晚小品制成VCD公开发行销售。
两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于是找到了央视,一开始央视态度较为诚恳,向陈佩斯和朱时茂道歉。他们也将此事翻篇,却没想到,两年后再次看到了这些东西。
1999年,已经忍到极限的陈佩斯,选择了对簿公堂。一纸诉状,将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起诉其擅自出版发行他们在春晚的演出作品光盘。最后法院判决央视败诉,陈佩斯和朱时茂获得33万元侵权赔偿。
后来在的采访中被问到:“当时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种方式?”陈佩斯回答:“因为这个世界需要规矩,不然就乱了。”
但是“维权事件”让陈佩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此再未登上过央视春晚舞台,而且几乎失去了所有广电系统的商演邀请,没了商演的收入。
导致他的事业进入了低谷,甚至自己的影视公司也不得不关闭。这种突如其来的落差使得陈佩斯的压力极大,彻夜难眠,但他依然坚定地表示:“我可以接受经济上的损失,但我不能接受对我的漠视。”之后他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电影不能拍,小品不能演,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将他弃之门外,心灰意冷的他从此退出演艺圈,很快就变得一贫如洗。
好在他的妻子偷偷的留了几十万的私房钱,当妻子把这些钱交到陈佩斯手上的时候,陈佩斯哭了。
包地种树1999年,陈佩斯看着身边的人都快速富裕起来,只有他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更加落魄,最困难的时候,连子女的学费都成了问题,心里非常难受。
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妻子王燕玲拿出自己的几十万元“私房钱”,带着丈夫走进北京延庆大山里一个小村子,承包了一万亩荒地。
因为有当年插队的经历,陈佩斯住房子都是和村民一起盖的。用泉水洗脸、洗菜,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当满山桃花、杏花怒放时,简直就像是仙境。
一切准备就绪,陈佩斯去找了一个有种植经验的老农。问道:“大哥,你觉得现在种什么比较赚钱?”老农告诉他:“种石榴吧,现在市场上很流行石榴,一上市就卖光了。”
就这样,陈佩斯和妻子王艳玲一起努力种石榴。夫妻俩带着十几名工人,开始没日没夜地种植蔬菜和果树赚钱。他们打拼了3年,果园里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漫山遍野的石榴很快便被前来的批发商一抢而空,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当初选择种石榴并非心血来潮,这种水果市场销量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挂果快,对于当时的陈佩斯来说,没有什么比钱更重要的了。生活需要钱,孩子读书需要钱,继续梦想更需要钱。
陈佩斯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倔强的眼神里始终惦记着他深爱着的喜剧事业,因为那里才是他的舞台。
话剧舞台陈佩斯拿着卖石榴剩下的钱,开始投身话剧,尽管当时话剧并不像现在这么受欢迎,观众买票看戏也很少,朋友们也都劝陈佩斯别演话剧,但他依然选择了逆流而上。
为了自己的表演梦,陈佩斯咬咬牙说:“我一定要投,一定要做。”为了演话剧,陈佩斯开始代言广告,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了话剧制作当中。
2001年,陈佩斯个人首部话剧作品《托儿》在北京上演,压抑许久的陈佩斯这一次拼尽全力在舞台上卖力演出,台上台下一片欢声笑语,演出结束,观众们全部起身为他喝彩,陈佩斯拱手作揖,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这还是喜爱着他的观众们。
2002年,《托儿》在北京连演10场后,上座率高达95%,开始了全国巡演。
2003年,他的第二部舞台喜剧《亲戚朋友好算帐》上档,一年内在中国演出近60场,观看人数达8万人。后来陈佩斯又推出了话剧《阳台》,均获空前成功。仅2006年的《阳台》一部戏,净利润就达到了2000万元。
2008年,陈佩斯和团队又创作了话剧《阿斗》并在北京上演,这标志着他已经从小品演员成功的转型为话剧演员。陈佩斯甘愿留在话剧这个夕阳的文化产业,为的就是心安。
再次成功之后,陈佩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如今赚到钱了,怎么不去买车买房,让生活过的好点。”陈佩斯却说自己对物质生活没有那么追求,多贵的车也不过四个轱辘,买再大的房子也不过睡在一张床上。自己曾经花大价钱买了最好的床,但还是只睡得习惯炕。
2011年陈佩斯就表示有春晚邀约,但他拒绝了,后面一年又接到邀请仍婉拒。有记者问他:“您对当初的行为是否后悔?”他面色平静的回答:“我不后悔!”
结语陈佩斯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他把艺术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是因为他有着对苦难的敏感和对残缺的不满,有着与底层的“小人物”站在一起的勇气,成了万千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小品之王”。
如今69岁的陈佩斯儿孙满堂,对名利早已不在乎,没事和儿子陈大愚拍拍小视频,也不是为了翻红,在陈佩斯眼中,这是他如今还可以和观众交流的一种方式。陈佩斯曾经说,他希望后人都比他强,大家最好把他忘记了。
小编觉得人的一辈子就像一场喜剧,喜剧最重要的就是乐观。
您对陈佩斯老师饰演的哪个角色记忆深刻,对他的演技有何评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