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1)

我们无从选择我们命运的框架,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却是我们自己的。——哈马舍尔德

人生的境遇从来都是被时刻关注的话题,似乎命运成为了所有人今后生平走向的唯一衡量标准。事实上,多数时候人没有选择命运的余地,可那颠沛流离的岁月流转之间,留在世间最终决定生命结局的,无疑是个人的选择。

即便是相同的人生起点也能够塑造截然不同的遭遇和结局。民国时期曾经亲密无间的周氏三兄弟,最后因为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不同的选择而渐行渐远。他们日后无一不在当时社会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触,可后世的评价和个人的结局,似乎早已给出了命运的答案。

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2)

他们即是民国时期生长于绍兴地区的周氏三兄弟。在人生最初的阶段,他们拥有完全相同的成长经历。可光阴流转,他们都变换了模样。老大周树人便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也是三兄弟中名声最盛的一人。

老二周作人,曾被誉为民国散文第一人,文学造诣无人能出其右。令人惋惜的是,他终是因为糊涂的选择走向了人生的歧路。虽然鲁迅名满天下,而老三周建人相比两位兄长似乎少有人知,不过最圆满的还是他。

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

鲁迅先生若是称其为人尽皆知似乎也绝不为过。事实上,作为周氏兄弟中最有名望的一人,从来都是当之无愧的。鲁迅原名周树人,早年间与两位兄弟一同生长于绍兴周氏家族。

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3)

相传周家在清朝乾隆时期最为兴盛,一度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可惜的是,随着社会变迁,原本人丁兴旺的周氏家族势力日渐衰微,在鲁迅出生之时,早已不复当年光景。

鲁迅先生和老二周作人年龄相仿,早年间的家庭生活也大同小异。鲁迅先生从一开始拜读于当地的私塾"三味书屋"起,又先后奔波流转于各地求学,最终东渡日本进行深造。

正如今日广为人知的事实,鲁迅先生在外学医,之后因为国家危难弃医从文,于1909年间正式回到祖国。鲁迅此后也开始以教员身份定居生活。

能够给社会带去光明的存在,必然也同样有着无人能及的顽强意志。1918年是鲁迅首次走向大众视野的开始。《新青年》上正式刊登了历史性著作《狂人日记》。

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4)

一时间,国内外的文坛开始为之轰动,鲁迅也正式迈向了自己人生的全新篇章。遗憾的是,仅仅一年后鲁迅就与老二周作人分道扬镳,其中的缘由则多是耐人寻味了。

此后,鲁迅先生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经由他的笔下,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象显露无疑,民众也逐渐接受和认可了这位无人能及的当世文豪。鲁迅先生最终名满天下,却没能够迎来新时代的曙光。1936年,积劳成疾的鲁迅倒在了黎明前夕,同时也有万人悲痛送行。

无奈沦为汉奸的老二

若是鲁迅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而受人敬仰,那与他有过几乎相同经历的老二周作人则更多是令人唏嘘感慨。

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5)

实际上当年伴随鲁迅先生一同前往日本学习的人中就有周作人,不过他选择的专业是土木工程。毫无疑问的是,日后周作人也放弃了原本进修的专业,专心投入到了文学领域的创作之中。

鲁迅回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周作人也带着自己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返回故乡。起先,他也为了维持生计做起了教师。同时,在鲁迅的影响下,他也没有放弃继续从事着文学创作。

相比鲁迅先生澎湃而激烈的文字特点,周作人的散文大多饱含着充沛的中外古今的文化素养,一时间受到了众人追捧。可不久后,他便与兄弟产生矛盾,开始了独自居住。一个草率的决定和错误的抉择多数时候将影响半生,甚至无可挽回

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6)

周作人此后的一个选择,将他的人生轨迹尽数偏移。抗战期间,国内社会矛盾四起,周作人却因为个人的欲望选择了参与出席日本人和伪政权人士组织的会议。更令人不齿的是,他竟来到汪伪政府任职,坐实了汉奸之名。

经此一事,他在被判处14年刑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勉强凭借翻译身份留在北京。直到动荡时期,他又因为早年经历受到百般折磨,最后在抑郁消极中离开人世。

人生最为圆满的老三

虽然鲁迅举世闻名,但他的人生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而默默无闻的老三周建人,人生反而更圆满。实际上,周建人的遭遇和他个人的选择关系很大。早年间同样迫切求学的他,因为不舍家中老母就决定留在老家自学长大。因为没有两位兄长的才学,周建人早年的成长经历也颇为平淡。

鲁迅让人钦佩的理由(虽然鲁迅举世闻名)(7)

在长久的平凡生活中,鲁迅的文字和精神影响一直是周建人心意所向。他始终对大哥鲁迅先生的作为抱有同感,在1921年间也受到鲁迅推荐到上海从事编辑工作。同时,有着进步思想的他也长期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直到1948年,周建人正式加入了我党。

能够坚守内心追求的人,必然也能收获旁人无法企及的生平。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建人又先后参加了第一次政协会议和担任中央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的职务。1958年,周建人正式担任浙江省长一职,此后也同样身兼要职数年,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官至副国级,享年96岁有余。

不同的选择虽然看似不能决定长久的未来,但在个人的人生走向之中却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世人往往感叹岁月蹉跎,却不曾设想其中承载了多少难以倾诉的遗憾。若要人生趋于圆满,除了命运的摆布,更加重要的还是如何走好未来每一步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