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江的大名,江湖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表面上,他是江湖闻名的“呼保义”,是急人所难的“及时雨”,是以孝服人的宋三郎,然而除此之外,人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宋江还是敢声称“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的黄巢式枭雄!当然,在宋江眼中,黄巢这人,还不配与其比肩。著名的反唐首领如何?凶残到拿人肉做馅饼又如何?宋大哥照样“敢笑黄巢不丈夫”!

不要以为宋江吹牛,其实,公明兄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本。单看宋江逼秦明“入伙”一回,就可见一斑。彼时,秦明正奉命擒拿宋江,却不幸中计反被擒,宋江呢,一面对其大加招待,将秦明灌得烂醉如泥;一面就派人拿着其铠甲马匹,扮成秦明模样杀人放火,来个栽赃嫁祸,致使数百民居烧成白地,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论手段之狠辣、心思之果决,宋江的确不输黄巢半分。

水浒传梁山好汉最好的人(水浒带头大哥忠义如戏)(1)

然而,神奇的是,黄巢人人骂,宋江却人人赞。即使恶事做尽,天下犹以宋江为仁厚长者;即使权诈满腹,大家仍觉得他是忠孝贤人。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做戏做到这个份上,宋江的演技,只怕精湛到奥斯卡影帝也自愧弗如。

宋影帝的代表作品着实不少,不妨来欣赏几个经典镜头:

其一,宋江被刺配江州时,曾路经梁山,好汉们自然不想让偶像沦为阶下囚,便计划杀死押送公人,留宋江在梁山做首领。宋影帝却义正词严,断然拒绝:“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说着,便要“把刀望喉下自刎”。

这等言辞铮铮,这等宁死不屈,宋江称忠义第二,谁人敢称第一!

水浒传梁山好汉最好的人(水浒带头大哥忠义如戏)(2)

然而很快,宋江离开梁山就遭了难,被穆弘穆春带人追至江边,眼看就逃跑无路死到临头,宋江仰天叹道:“早知如此的苦,权且在梁山泊也罢。谁想直断送在这里!”

时穷节乃现,生死关头见真情,此话同前番死活不肯落草、欲自刎明志一经对比,意味方才显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宋影帝可谓深谙其道,轻车就熟,演起戏来,一等绿林粗汉哪是对手。

其二,晁盖死前曾留下遗言,谁抓住杀他的凶手史文恭,谁就可继位成梁山之主。最终这场“夺位大戏”落在了卢俊义和宋江身上。攻打曾头市时,宋江吩咐卢俊义带同燕青在平川小路埋伏,而自己则部领五军兵将正面攻打。这般部署,自然使宋江得胜的机会更大些,可结果史文恭竟被卢俊义捉到了!这么看,宋大哥简直不要太无私,生生把做头领的大好机会赠予他人,甘居其下。然而,事实却很让人尴尬。史文恭是怎么被捉到的?却是史文恭骑着千里马落荒而走,在“黑雾遮天,不分南北”的情况下,行了二十余里,尚不知何处,就被卢俊义碰上,一把活捉。

水浒传梁山好汉最好的人(水浒带头大哥忠义如戏)(3)

一句 “黑雾遮天,不分南北”,“约行了二十余里,不知何处”,就可以知道,当时乃是处境危急,史文恭在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情况下,随机拣了一条路逃跑,至于会跑去哪里,只怕他自己都不清楚。然而巧的是,史文恭还真被事先埋伏好的卢俊义给捉住了!宋江吴用之所以遣卢俊义前去平川小路埋伏,当然不是算定了史文恭一定会从那条路逃走,连史文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逃跑路线,他们又哪里算得到!宋江的目的,显然是要借机调开卢俊义,以便自己捉住史文恭,名正言顺当上梁山泊头领。谁想造化弄人,偏偏在五路大军的围攻下史文恭跑了,而且,还偏偏跑去了二十里外的平川小路!

这下,宋江无比尴尬,口口声声要将寨主之位交予卢俊义,谁劝都不听。李逵这般糙汉只能急得大喊:“你只管让来让去假甚鸟!”

水浒传梁山好汉最好的人(水浒带头大哥忠义如戏)(4)

而后,就有了攻打东平府一事。而宋影帝的习惯是,走哪儿演哪儿,东平府活捉了董平,又即兴表演一出尧舜禅让,收买人心——捉住董平后,宋江不仅慌忙下马,亲解其缚,还脱了护甲锦袍,与董平穿着,纳头便拜说:“倘蒙将军不弃微贱,就为山寨之主。”

连自己都还没拿到山寨之主的位子,就迫不及待表演起了“让位于贤”的戏码,且完全忘了还有晁盖遗言这回事。这似乎不合常理,宋江为何要如此做?因为他清楚,像董平这样的朝廷军官,最吃礼贤下士那套,果然,宋影帝即兴一演,就拜入麾下,完满收官。

这出忠义戏,宋影帝一直演到今天的各大电台,依旧圈粉无数,喝彩无数,赚眼泪无数。完美向观众诠释了何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至高境界。当真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