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念
(一)文人做官难于上青天
十个文人九个怪,一个不怪是书呆。真正的文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博古通今,且大多都有家国情怀,很少有人会向权贵献媚低头,阿谀奉承,一旦为官,大多刚正不阿,大义灭亲,故能深得民心,受后世人敬仰。但是上级领导人不是很喜欢文人,认为他们很高傲,很固执,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一根筋,不会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大家知道,唐朝诗人孟浩然,他有句名言“文不为仕”,不媚世俗,修道归隐终身。一生两上京都,三下吴越,经历过三任皇帝,却连个狗屁官都没捞到,在他的诗歌里写的都是自由,可惜他自己一直“身在旅行,心在牢笼”。
更有甚者,宋朝的陆放翁34岁正式步入仕途,36岁担任京官,39岁就被赶出京城,42岁就被罢官。要知道他10岁就写下诗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行书”。三次科考均不及第,因为那时正是奸臣秦桧当道之时。故此,陆游的一生也是命途多舛。一路风风雨雨,虽然为官不顺,但却留下诗歌13000多首。直到85岁去世时,还留下一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唉,真正有文采的人,坚持真理,不会见到领导溜须拍马,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更不忍心与奸党同流合污,一心为民,实事求是,故而多得罪上层建筑。所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东坡居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李白、杜甫我暂且不说,要说文人中最有才气的当属苏东坡居士。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只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让国人家喻户晓而且在法国《世界报》评选的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活动中,他是入选的12人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赋,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绘画,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寒食帖》与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稿》齐名,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现珍藏在台北博物馆。他是第一个将书画作品提升到生命情绪和人生理念的高度。在2018年11月26日晚,佳士得香港“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拍卖会上,苏东坡的《木石图》手卷以4.636亿港币成交,真可谓价值连城。
其实,苏东坡的才能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还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和茶道学家,更是一位情圣和喜剧大师。单在黄州时,猪肉便宜,富贵人家不肯吃,穷苦人家又不会煮,于是苏轼进行了舌尖上的革命,“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炖肉若人生,一切皆从容。这种微火慢炖猪肉的吃法,便是留香千年的“东坡肉”。特别在海南时,“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你看他的生活中没有肉吃,可是他尝到了海鲜,没有医生看病,他反而更加开心,因为“每次想到京城无数人死于庸医师,我就倍感庆幸。”吃海鲜时,他也有别于当地人的吃法,用酒煮生蚝,烤生蚝,烤螃蟹,烤章鱼......每次吃过后,还念念不忘告诉儿子:“不要对外宣扬这里的海鲜多么好吃,不然被京城那些狗日的知道,都得跑来和我争着吃。老子在这里多么快活潇洒,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啊。”特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直抒胸臆,感人至深,足见他对惠州“六如亭”里红颜知己的深情厚谊。
苏轼对茶情有独钟,“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在徐州做太守时,有次外出口渴,于是就敲一农家门讨茶喝。晚上加班要喝茶,创作诗文要喝茶,晚睡晨起都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就连生病也要用喝茶治疗,“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他还认为茶能除瘴气,“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因为爱茶,他在黄州落难时,幸遇诗友马正卿,向官府要得一块荒山东坡地,他在坡地上种粮种菜还种茶,因此,他给自己起一个雅号“东坡居士”。
(三)大文豪苏东坡一生仕途多舛
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只差一步之遥就可以官拜宰相,却偏偏仕途多舛,先后离京去过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儋州、湖州等地任职,一生三迁又三贬,三次离乡,六出汴梁,六丧亲人,六朝皇家,最终卒于常州,葬于汝州。但他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一蓑烟雨任平生。”即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自泰然处之。
苏轼第一次被贬杭州做了通判,相当于现在分管农田水利方面的副市长吧。说是被贬,实则是自己提出来要到小地方去做官,原因是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合,曾在祭刘敞一文中予以讥讽。神宗那时非常赏识东坡文学出众,但王安石却说东坡是“邪险之人”,还说东坡投机倒把等事宜,最多只能做个通判,不可大用。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民间自卫队的副队长。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他留下诗词,杂文750多篇。
天佑八年,哲政继位,对所谓元祐党人展开清算,隔年十月,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远宁军节度副使,可能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副司令员吧,不给与实权的,诏令惠州安置。初到惠州恰逢疫情爆发,次年红颜知己王朝云病亡。在惠期间,共建造寓所940余间,作诗词杂文共计587篇,真乃“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在惠的四个年头,他还留下了最为珍贵的书画,1095年所作的水墨画《墨竹长卷》至今还漂流在海外,可谓无价之宝。
公元1097年,朝廷终究没有放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下令将他贬到海南儋州。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苦的岁月,也是人生最后一站,已经62岁的苏老夫子,跟随他的两位夫人和一位红颜先后离世,只好孤身携带幼子前行。虽然当地百姓为他搭建了三间茅屋栖身,但他不改乐天派的本色,为茅屋取名“桄榔庵”。认为自己“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在儋州,他以著书为乐,共创作诗词140余首,散文100多篇,书信40多篇,《书传》一部,并对《易传》和《论语》做了修行。因此,通过现存于世的《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转世史料,不难看出,苏东坡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史学家。
元符三年四月,63岁的苏轼遇赦北归,走了一年多,从哲宗走到徽宗也没走到京州汴梁。元丰十年,神宗启用“黄帝手札”复用他到汝州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团副吧。又是走了一年多,结果路途中在常州病逝,享年66岁。
(四)为人争做苏东坡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虽然仕途多舛,但他堪称治水专家,造湖专家。在徐州任上遇到黄河决口,洪水直淹徐州城,苏轼身先士卒,“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在杭州任上,修浚西湖,著名的西湖“苏堤”,“三潭印月”是最好的见证。特别是到惠州时,由官为民,他便与普通百姓浑然一体,从当地的民众生活,传统风俗中得到许多乐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在当地推广中原的科技,建立水力碓磨。在惠州,他被幽深曲折秀美无比的丰湖倾倒,便设法助筑堤桥,后来惠州也有了西湖,著名的“苏堤”、“苏堤玩月”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如果你有兴趣可去翻阅《惠州西湖志》。
纵观苏东坡的几次被贬,不难看出,他是个全才,但是他很毒舌。公元1079年3月,苏轼湖州任职,根据他的性格,又是个吃货,该吃吃,该喝喝,少管闲事,为什么偏偏写《湖州谢上表》呢,发什么牢骚呢,此文对自己来说只是行云流水之作,对于别有用心之小人则引发了骇人听闻的“乌台诗案”。自此,他颠沛流离的被贬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苏东坡的一生真是用情极致。于人、于事、于国、于家、于文、于艺,都无不专一。虽然仕途多舛,但是随心随性,返璞归真,处处尽显文人风骨,“着力即差”便是人生这件事能顺其自然最好。无论被贬谪哪里,他都能释放天性,吃喝玩乐,吟诗作画,把眼前的苟且活出诗和远方,“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难怪著名学者林语堂这样评价他:“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写到这里,不用我说,你是否也如我一样,虽然没有学识,但为人愿做苏东坡,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依然笑着面对,因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作者简介】马献武,笔名墨念,也唤静思。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早在2001年就入编《中国世纪专家》一书。
推荐:
逃难孤女刘娥入宫成为权欲熏天的女主,留下一段家喻户晓的公案
《水浒传》里王婆的营生中有一项叫“马泊六”,这是什么职业?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