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旭

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原材料工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率先迈入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

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由6.9万亿元增加到10.7万亿元,年均增长4.5%,占GDP比重保持在10%左右。钢、铜、铝、甲醇、尿素、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工信部提问:近年来,战略性矿产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水平,工信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展(如何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发展水平)(1)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 图片来源: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料,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工信部立足全产业链统筹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并利用已有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

推动加快铁、锂等矿产资源开发进程

邢涛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具体介绍了工信部立足全产业链统筹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所开展的三方面重点工作:

首先,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部署了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明确到2025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重点矿产开发企业。“同时,工信部还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提出矿山企业规范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其次,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

工信部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内铁、铜、锂等紧缺资源和石墨等优势资源,强化国内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支持企业科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深加工制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挥“城市矿山”作用,充分利用废钢、废铜等再生资源。

此外,强化国际合作。

工信部充分利用已有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同时支持国内机构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关工作,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标准“走出去”。推动制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鼓励优质再生资源进口,进一步拓展资源供给渠道。

邢涛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战略谋划,坚守发展底线,加快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一是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跟踪分析矿产资源产业技术革新、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商业环境等变化,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是强化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加快铁、锂等矿产资源开发进程,提升集约化开采、精深加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培育一批上下游一体化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加强绿色采选冶炼、高端材料制备等短板技术攻关,布局紧缺资源替代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原材料工业实现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近期,钢材、铜、铝、水泥等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保供稳价取得明显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表示,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最上游产业。“工信部始终把稳生产、保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业稳健运行。”

具体而言,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和监测预警。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保运转稳运行方案,指导企业减轻疫情冲击影响。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稳产保供。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全力确保消杀产品、预灌封注射器等抗疫重点物资及关键原材料增产保供。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

三是发挥“三个协同”作用,加强产业链产需对接——即加强行业协同,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硫磺企业与化肥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强上下游协同,推进氖、氪、氙等稀有气体企业与电子特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钢铁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长协机制;加强区域协同,促进20个省份供销系统与化肥企业对接,解决区域性缺肥难题。围绕建设全国大市场,协调重点物资畅通。

冯猛表示,“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呈‘V’形发展态势、低于工业总体水平运行,但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其中,钢材、铜、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在达到去年历史最高点(铜价为历史次高)后有所回落。”8月第四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预警和大宗原材料生产保障,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支撑。”冯猛说。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