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岁月可回头但有青春永相驻(原来青春也可以去而复返)(1)

记得,不知是谁曾说过,青春一去不复返!说过人这一生,总会有苍老的一天,这便是自然不变的定律,任是谁也逃不掉的!而时光对于每个人也都是平等的,逝去的岁月,苍老的年华,一路走来,这就是人生。然而,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原来青春也是可以时而复返的,而人也是可以永远不老的。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没有岁月可回头但有青春永相驻(原来青春也可以去而复返)(2)

近日读书,总是会时不时的看到这样一句话“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说起来,其实这句话倒也还是旧相识。记得该是小学或中学时便见过了罢。可是,从前却并未觉得有多少的想法。而如今再见此话,却让人忍不住想入非非。

或许这就叫做,等闲变却了故人心。所以再相见时,心境便不似从前了。年少时光,总是盼望着快快长大,总感觉人生的路太长太长,时间亦是走得太慢,太慢!所以也从不会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老去。当然也就更加无法体会,年老的人对于青春年华,少年时光又是一种怎生的渴望。

如今,在这青春的尽头,突然间在看到这句话,却也能够理解昔日的词人,还有那些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这句话的人的心境了。尽管年华老去,但他们还是渴望着自己的少年时光。

然而,倘若这句词所倾诉仅仅是对于逝去的少年时光,以及青春年华的一种惋惜和流连的话,那么它也可能不会出现在苏轼的笔下了。同样,也正因为他出自苏轼的笔下,所以这句话告诉你的又是另外一番意味,那就是青春原是可以失而复得的,而人亦是可以永远保有青春,保有少年时光的。

这首词写于北宋元丰五年春三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面对政治生涯的重大打击,却没有让苏轼一蹶不振。相反,一向洒脱的他,即使是在逆境中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追求。

当诗人大病初愈,与友人相伴游览蕲水清泉寺,大自然的广阔给了词人无限的轻松自然之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少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少了市井的纷纷扰扰,青松古寺,幽幽兰草,溪水潺潺,这样的日子又岂不快哉!

没有岁月可回头但有青春永相驻(原来青春也可以去而复返)(3)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这三句写自然景色,前两句描写初春时节,溪水潺潺,岸边兰草初发,林间小道亦是一尘不染,洁净无泥,真是好一派生机盎然,清幽雅致的初春之景。后一句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叫声作结。子规声声,是在告诉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隐隐折射出词人被贬的处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谁曾谁说人老了,就再也不会再回到年少时光了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且还能再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再在老年的时候感叹什么时光流逝了!

没有岁月可回头但有青春永相驻(原来青春也可以去而复返)(4)

下阙笔锋斗转,以景取喻,表达人生的哲理,迸发出使人深感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话,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旷达乐观的精神。

在这首词中,苏轼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尽管人生短暂,光阴昼夜不停的流转,犹如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自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未尝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岁月无情,总是催人老去。然而,如若我们能时常保有一颗少年人的心,永远怀着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那么岁月能老去的不过是年华,却无法老去一颗少年心。经年时光中,倘使我们的心从不曾老去,那么岁月又能奈我若何!心若不老,那么谁又能说青春不可以永驻,不可以去而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