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书 ,复习到了一个许久未曾看见的词句。
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是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语文书后面的古诗文中的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对于心思比较敏感而本身又格外多愁善感的人来说 ,睹物思人和触景生情常常发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
重温此诗,看着手中厚厚的古诗词选,一模一样的词句。
只是当时初见,是在一册小小的课本里,课本里面还画着意境优美的插画——至少在当时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幅很美好的画面。
字还挺大的,简短的一首小词占了一页。早起晨读,尤其是有老师在的时候非常爱表现自己,往往故意读的很大声。
如果老师的目光因为我嘹亮的声音而稍稍注意到我,心里可兴奋了,备受鼓舞,继续卖力的大声的甚至“造作的”有感情的朗读: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
或许现在我可以感慨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可不就是嘛?当时比较关注的大概是背诵默写和翻译,对这首词最大的关注是期末考不考?考几分?
其实也对,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青葱好少年。我们的周围都是一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年少女,还没有脱离稚子孩童气息。
一张张带着些许婴儿肥的脸蛋,五官尚未长开,教室里面挂着写着励志句子的条幅,例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或许在老师们唏嘘的语气和偶尔流露出的遗憾的表情中,我们知道要好好学习,不白白浪费时光。
然而,在主观感受上,因为时间的流逝基本上不会产生威胁和紧迫感,除却在期末考即将来临的日子里,才稍稍感到光阴溜得真快!
也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小孩子而言有什么比期末考更吓人的了呢?那时的困难很简单也很唯一 ,那时候的我们很简单也很呆傻 。
匆匆数十年过去,时代千变万化,当初的那批小孩子不可避免的裹挟在时代浪潮中艰难的向前奔涌。当然,我是其中之一,早与他们失去了联系。
昔日同窗,昨日好友,一个个都在奋力奔向自己的方向。夜深人静之时,才猛然发现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渐无书 ”,一些人彻底失去了联系 。
记得曾经学到《将进酒》时和同桌讨论 :这也写得太夸张了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可不!瞧瞧镜子里的自己,几条交错的细纹在眼角若隐若现,头发总是叫嚣着自由,争先恐后的逃离头皮。
心理上体会到了朝青丝暮白雪的紧迫 ,现实中感受到了昨靓发今秃头的恐慌 。
这时候,若是有机会经过教室,恰巧听到稚嫩的声音整齐划一的读着“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想必心中定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曾经老师在讲这首词时语气中的唏嘘感慨 ,眼神中的一丝丝遗憾 ,想必此时能理解了 。
而现在能做的 ,现在信仰者的恰恰是记忆中的红色条幅黄色大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而所信仰着的,也是那红底黄字:“天道酬勤 ”
是的呀!我们实在没法和太阳赛跑,人生实无再少年,愿君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