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风扇农用(传统农具杂谈风扇)(1)

分清好歹的风扇

风扇又叫风扇车、扬谷机、飏车、风车(《天工开物》)等,是一种大型谷物收获工具,用于清选谷物。

传统扬谷方法大致分为三种:最简易方法甚至可以追溯到人工栽培谷物之前的扬谷法:将谷粒抛入空中,糠秕等杂物被风吹走,饱满的籽粒落到地上。其后采用簸箕扬谷,即簸谷法:把含有杂物的谷物装入簸箕内,随着手腕有节奏的抖动,就能把糠秕与饱满的籽粒分开,即糠秕逐渐被从簸箕前部簸出,而籽粒留在簸箕的后部。再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竹筛。用竹筛筛谷,即筛谷法。

到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时期,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一种新型农具:旋转式风扇车。它的原理是:倒入加料斗中的谷物,在均匀流入风箱时,不停地受到风扇产生的风力作用,较轻的糠秕等杂物被风吹走,较重的籽粒落到风扇中部侧向出口的漏斗中,而介于杂物和籽粒之间的瘪实则落入二者之间另一漏斗,达清理选谷的目的。

旋转式风扇车一直在中国南方被广泛使用,这与扬稻、碾米有关,尽管它最初是在北方发明的。但因为属于大型农具,所以从前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有,生后才渐渐多起起来。生产队时,每个队都有好几台。在农业机械化已经普及的今天,许多地方仍然有这种农具存在。农村有碾米机的地方都会有风扇。

旋转式风扇车综合利用了流体力学、惯性和杠杆原理,人为地强制空气流动,曾是世界农具史上的高新科技。这项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发明技术,到十八世纪初被传入欧洲。这时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并随之成为一种对西方农业革命极其必要的工具。

风扇的工作原理:将收获的谷物去粗存精,分类留存或扬弃,以达到“量材而用”的目的。

有人这样赞颂风扇:原为富贵送清凉,争得万户扬谷场。去粗存精风骨在,从今聚满米粮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