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关于商业化方面对比

三款产品在现阶段主要通过会员订阅制和售卖虚拟币等增值服务的方案进行变现。

探探在今年3月份传出正在内测直播功能,于近期(4月15日)大面积开放测试,距离全量上线不会太远。另外积目四月初也传出涉及直播相关的消息,这不仅仅是探探和积目的竞争,背后还是陌陌和映客之间的较量。

下面将对三款产品中付费功能及价格进行简单对比:

一、soul

【超级星人】主要特权可查看谁访问过你的主页、聊天等级加速、发布5分钟的音视频动态等。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

soul-超级星人价格表

【虚拟货币】可用于购买一些功能的特权和虚拟商品,有对标QQ的“礼物”,可用于赠送好友,有对标QQ秀的“超萌捏脸”,未来要拓展应该也会往QQ的“厘米秀”方向走。

目前暂未明显看到soul出现其他类型的变现模式,正在探索的只有在当前模式上的一些延伸尝试,例如主打的“灵魂匹配”功能在进行收费的可行性测试,通过逐渐减少每日匹配次数上限、提高匹配精确度和匹配效率,再慢慢过渡到付费,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个长期主打免费的功能过渡至付费的过程,最终的替换速度还是要根据用户的反应数据决定,与免费阶段时的体验形成明显差别用户才会买单。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2)

免费向付费过渡的流程


二、探探

【VIP】主要用于滑错反悔、任意更改定位、无限“喜欢”次数(普通用户每日120次)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3)

探探-VIP会员价格表

【查看谁喜欢我】开通后可以查看哪些用户“喜欢”了你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4)

探探-“查看谁喜欢我”特权功能价格表

【闪聊配对】每日3个蒙脸在线配对实时聊天的机会,对话达20个回合可解锁对方头像,或者通过购买“偷看特权”直接解锁。

在线实时配对聊天弥补了“卡牌配对”低时效、高延迟的问题,闪聊的也只能是已开通了该功能的用户,虽然用户范围被缩窄,但双方“配对”的意愿程度是高度接近的。

闪聊开始后的前20个回合还设置了蒙脸机制(指用户看不到对方真实头像),意指先“灵魂社交”,通过聊三观、聊兴趣完成匹配的首轮考验,可惜现实很骨感,很容易通过互相刷屏解锁,最终都是奔着“和你聊天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去的,闪聊的功能虽然在滑牌中显得更具有价值,但是硬要套一层“面具”,在产品内的功能矩阵中显得格格不入,有点像开倒车。

我不禁在想,是先有蒙脸的收费点,还是先有蒙脸的需求点。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5)

探探-“闪聊配对”功能价格表

【超级曝光】该功能可以在30分钟内增加曝光度(10倍的人优先看到)【闪聊偷看】可在闪聊配对时直接解锁对方头像

【探探币】探探的虚拟币,可用于购买超级曝光和闪聊偷看


三、积目

【VIP】主要用于滑错反悔、任意更改定位、无限“喜欢”次数、优先推荐(增加曝光量)、高级筛选(筛选项包括用户照片数量、标签和星座)。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6)

积目-VIP价格表

【查看谁喜欢我】开通后可以查看哪些用户“喜欢”了你。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7)

积目-“查看谁喜欢我”特权功能价格表

积目从去年底被映客收购后,十二月份开始进行变现方案尝试,先开通的是VIP增值服务,“查看谁喜欢我”服务依然是免费,到了今年一月开始逐渐加大测试范围,“查看谁喜欢我”需要付费才能查看,从贴吧的反馈来看,对没有付费习惯,一开始就享受“白嫖”的部分普通用户来说会是比较大的打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失去了原本的重要优势,用户价值骤减,而且付费功能价格相对较高。


四、小结

soul倾向于打包功能付费模式,会员在购买其他虚拟道具时有额外折扣,而探探和积目采用多点付费模式,便于后续拓展新的变现功能。

三款均有“查看谁喜欢我”的功能,对于soul的用户而言,访问主页1次2次不值一提,而反复查看多次,甚至每天“关心”到一定程度,就足以刺激用户付费揭谜底,当然,更多是取决于用户的好奇心与是否在意。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8)

上图为soul-“谁看过我”列表页面

而对于探探和积目用户而言,“查看谁喜欢我”是一个“外挂”般的功能,相当于掌握了“主动权”(可以从喜欢你的列表里面挑选你喜欢的完成匹配),自然价格也比偏贵,探探的“查看谁喜欢我”为60元/月,积目则为58元/月。

2019年6月数据:

【探探】

41.7%的用户年龄在25-34岁之间,41.2%的用户为企业白领,40%的用户收入在5-10k之间,9.2%的用户收入在10-20k之间。

【积目】

65.8%的用户年龄在18-24岁之间,43.9%为在读学生,43.3%的用户收入小于3k,10.5%的用户收入在3-5k之间。

积目对标价格的参考目标没考虑仔细,自己的用户属性也没了解清楚,探探五成以上的用户多为白领、上班族和高收入人群,有足够的付费能力。

而积目主要用户群体为在校学生或刚刚踏入社会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对他们而言,包季的腾讯视频会员再加上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可能会“更香”。


五、拓展

近两年来直播行业进入成熟期并呈现下滑的趋势,走势低迷有疲惫期的态势,为了刺激商业生态,陌陌和映客开始布局陌生人匹配效率相对较高的兴趣交友领域,并也有将直播带入陌生人交友领域的意向。

2018年2月,陌陌以7.6亿美元的价格全资对探探完成收购。

2019年7月,映客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对积目完成收购。

如果单看直播业务,探探有陌陌背书会更具优势,另有消息称探探如今的直播团队就是陌陌原本的直播团队,陌陌这些年走得非常稳,始终位于直播行业最头部,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Q4陌陌的运营利润为14.585亿元,2018年同期为10.926亿元。

2019年Q4探探的运营亏损为2.027亿元,2018年同期运营亏损2.199亿元。

被收购后的探探并未给陌陌带来很可观的收益,而且在2019年4月份探探卷入“涉黄”风波,产品被全平台下架整改,两个月后才得以重新上线,至今仍未恢复至下架前的规模。

2018年,陌陌的月活用户从Q1的1.03亿到Q4的1.13亿,仅增长了10%左右。

2019年,陌陌在前三个季度的月活用户数分别为1.144亿、1.135亿、1.14亿,12月为1.145亿,较2018年同期的1.133亿仅增长200万,二季度甚至还略有下滑。

此时的陌陌商业模式见顶,用户增长停滞,急需寻找下一个大规模变现场景,希望可能就寄托在2018年以7.6亿美元收购的探探身上。

有迹象表明,探探的用户是具有可观的付费用户规模的,根据官方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Q4探探付费用户有450万,且探探与陌陌用户的重合度低(当然也是能被收购的其中一个原因),这时候上线直播业务,目标则是完成对探探直播存量用户的挖掘,从而拉动陌陌的营收增长,而探探在产品和业务层面也需要新的元素刺激,加快商业化进程。

通过引入直播和“附近的人”丰富探探产品的形态及商业模式,在未来直播运营的策略上,探探应该会更偏向尾部的直播用户倾斜,主打附近的主播页面,强调陌生人直播交友的属性,这样会更符合用户对原本产品的诉求和期待。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9)

(※图①为直播-推荐页;图②为直播-附近页;图③为发现-附近页,发布-动态/直播功能;图④为发现-附近页-最近直播推荐)

直播和“滑牌交友”这两个旧元素是否会碰撞出新火花,探探的新模式是否能引领下一个风向呢,还未知,可以预期的是:

  • 近期迭代的功能会延长探探用户平均的使用时间和增加活跃量
  • 扩大用户付费渠道(直播打赏)
  • 激活直播的存量用户(观众/主播)
  • 带动中部优质用户成为主播
06 关于其他方面对比

一、App PUSH通知策略比较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0)

在今年3月27日晚,我在soul上面发起了针对“是否会打开soul应用通知”的投票,115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关闭应用通知的占比达76.5%,接近八成的用户会选择屏蔽应用通知。

这还仅是抽样统计soul用户的选择,要知道soul对于应用通知提供给用户的权限是比较开放的,消息接收模式如下:

- 通知显示消息详情

- 接收所有消息提醒(运营类通知包括定期的官方话题和热门推荐话题等)

- 只接收广场及聊天消息提醒(相当于选择关闭App运营类通知)

- 只接收聊天消息提醒

- *且在不打开App时,将不再接收未打开的类型的消息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1)

上图为soul-通知设置界面

探探

  • 显示消息预览
  • 朋友圈得到“赞”用私信通知

积目

  • 消息详情
  • 新增关注通知
  • 评论通知
  • 谁喜欢我通知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2)

上图为探探和积目推送的“运营激活类”通知

小结

应用PUSH通知作为App中很重要且最常见的激活和挽留用户的运营策略,用得好那将是纯收益零成本的买卖,用不好反会提醒用户卸载App。

soul在这方面相对比较克制,选择把主动权交给用户,提供了定制化的通知消息组合,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定,既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也与其他App形成了明显的体验差,从而提升好感和忠诚度。

而探探则根据用户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然后采取不同频率的推送方案:当天打开频率较多,则不会推送任何运营类通知;一到两天及以上不打开App,则会在早8点至晚10点之间每隔两个小时推送一条激活唤醒通知(一天最多会有8条),通知的主要类型为推荐附近的用户,打开后所推荐的用户会排在卡牌列表的首位。

积目采用的推送策略时间会比较随机,内容主要属于诱导点击类点击文案打开后也不会有对应的落地页。

各家都采取了不同的通知运营策略,是基于对平台下用户的理解,soul更像是一个朋友,走情感化路线,探探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自杀式的策略,最坏也不过是卸载,最好的情况是唤醒成功,再不济也只是关闭应用通知继续保持沉默,有需要时你肯定会打开。


二、关于用户转移至微信问题

在陌生人社交App中你很经常能遇见这种情况,很多人上来聊不到两句就会开口要微信,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下这种做法其中可能的原因:

排除诈骗和引流等其他特殊情况,索要者并非平台忠实用户,只是将平台作为拓展好友的渠道或工具,这类人更重视社交效率,其目的是完成自己“搭讪”的闭环,即索要微信成功作为结果,是一种惯性动作,这种做法在多数情况会被拒绝,在少数情况即使交换微信后,也只是沦为微信通讯录中的沉寂“好友”。

除此之外,就是好友关系已经进展到双方愿意达成现实或接近现实关系的共识,才会互加微信,微信在部分用户心智中是作为熟人社交工具,存在一定的门槛,而这种情况普遍是陌生人社交最担心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平台能做的只有是努力增加自己被替换的成本,提升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价值及有别于微信的差异化体验,下面对比下三款App针对此类情况作出的反应和策略:

soul主要通过独特的社区氛围和好友共同的聊天等级等组合手段吸引用户留存。

聊天等级:随着在双方聊天回合数增加,聊天界面右上角的爱心会一点点累积。每满3颗爱心可以点亮1个字母,以此类推,点亮soulmate则达到满级,越往后的字母所需的聊天回合数就会越多。(同性之间会显示蓝色,异性之间会显示粉色)

soulmate空间:在点亮soulmate之后,可以选择建立soulmate关系,同时可以拥有二人专属的soulmate空间,发布属于双方的动态。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3)

(※图①,②为soul聊天界面;图③为个人主页,提供soulmate空间入口;图④为soulmate空间;图⑤为“广场”推荐的soulmate空间动态)

探探和积目则不同,大部分用户的目的是想通过该App找到对象或拓宽交际圈认识多一些人,如果双方关系寻求进一步发展,在探探或积目App内进行交流肯定不是最佳选择,而是会选择微信更像是能承载熟人关系的App,而如果双方发展为恋人关系,大概率都会成为流失用户。

此外,探探和积目能留住用户的最主要原因是提供了接近无限多的关系撮合可能,用户会抱有与之匹配的关系出现,而如何保持用户的热情,减少挫败感,是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关于用户被骚扰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探探和积目天生自带高门槛,只有双方完成匹配才可进行对话,而soul的情况在上面也介绍了,女性用户在私信基本无门槛的App中极其容易受到骚扰,soul采取的做法是提供“防过度打扰”机制,用户当天的私聊人数达到上限时(预估为99人),其他新的私聊用户则需要通过送礼才能开启聊天通道。

不仅“贴心”为用户提高了防骚扰门槛,还自然地促成虚拟商品的交易,送的礼物用户会收到通知,以及在个人主页的“礼物墙”上可以公开展示。

但“被骚扰”本人对这一“贴心”的机制基本无感知(除非他人告知或自己了解得知),这多少存在一些不透明,如果是在“防过度打扰”机制被触发时,当事人端有提醒标识,甚至可以自主选择关闭“防过度打扰”,在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上会更平衡。

当然,这完全取决于决策倾向,在某一情境下,某些机制默默运行以不打扰用户为出发点,也是一种好的用户体验。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4)

上图为soul-聊天界面-“防过度打扰”弹窗

在防骚扰的问题上,“堵”只能是暂时性的方案,且只是该问题组合方案中其中的一个子方案而已,如果从长期可持续的角度看,建立起用户信用体系,严格精准实行奖惩措施,能极大约束用户行为,更好对用户进行分层管理,也响应了之前soul在推广文案中提到的:

你的灵魂不能太无趣,否则我们建议你不要来。如果你三观不正,我们不欢迎你来。如果你的目的不单纯,我们禁止你来。

虽然举报功能是App最基本、常规的功能,但在探探这边,执行力度的层面会更具说服力,一旦发现并证实用户存在骚扰、“约炮”字眼等行为,都会面临直接封号的结果。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女性用户在陌生人社交App中是处于被保护和追捧的角色,是处于社区食物链顶端,一个好看的女生一天可以收获近万个喜欢,普通一点的几百上千都有可能。前几天从一个用户那里了解到,注册了两年,但玩的特别少,就已经有26万人点赞,男性用户主动积极,女性用户相对被动,一个长相平庸的男性用户数月可能也收获不到几个喜欢。

探探创始人王宇曾经分享过一个数据:

在探探中男性用户会喜欢60%的女性用户,而女性用户只会喜欢6%的男性用户,还有女性用户匹配成功率超高,有60%的成功率,我们的数据中,最不受欢迎的女生也要比最受欢迎的男生受欢迎。

当然不排除有部分男性用户是没有筛选条件的,而女性用户更多会先仔细查看资料中的照片和其他信息,例如职业、爱好、对某些事情看法(价值观),思考后才会下决定。而大量“不走心”的“喜欢”也会使女性用户逐渐减少对可能会出现匹配关系的期待值,从而导致女性用户只能贡献出极少量的“喜欢”。

即使在今年二月份国内疫情高峰这种最特殊的情况下,探探人均使用时长增幅超30%,App内每天配对数、聊天消息条数均上涨20%,女性用户右滑“喜欢”男性的比例也仅仅从6%上涨到9.8%而已。(破了探探创立6年以来最高纪录)

探探和陌陌的核心功能(3个维度拆解)(15)

(※图①为积目用户表示“没怎么管这个软件,突然就破万了”;图②为探探注册两年但非活跃女性用户,收获了26W “喜欢”;图③为探探女性普通用户,一天收获近500“喜欢”)


四、结论

所以在关于男女性社交主动性差异的问题上,即使是举全社会之力在短时间内都很难扭转平衡,我想,这也就是为何陌生人社交需求会一直存在的原因吧。

07 写在最后

(3/3)全文结束,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

意犹未尽,希望在下一篇能针对某一个App展开讲,更多关于陌生人社交相关的文章可关注文章顶部的专辑,如果有什么想法、建议、意见欢迎留言或联系,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