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土地利用(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1)

导 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围绕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落地实施,以土地资源整理模式作为抓手,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探索,在优化提升首都城市功能、践行减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新要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作为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减量规划,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着力治理“大城市病”等刚性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积极探索建立深度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等有关要求,解决原有开发模式存在的“多头管理”等问题,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研究提出“土地资源整理”新模式。2019年4月28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本市以土地资源整理模式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实施单元内,统筹土地开发和非土地开发类项目,确立了土地资源整理模式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地位。

二、稳中求进,五个区域率先开展

土地资源整理试点

2018年9月印发的《北京市土地资源整理暂行办法》(京规划国土发〔2018〕314号,以下简称314号文)提出在科学合理划定规划实施单元的基础上,统筹实施征地、拆迁、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土地开发类项目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非土地开发类项目,并建立了“规划引领、全域覆盖、平台统筹、分类实施”的总体运行机制。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具体实施路径,推动各区开展土地资源整理试点。按照“规划引领、区域统筹、整体平衡”的总体思路,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指导各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统筹规划要求,全面梳理规划对区域实施的有关要求,明确规划目标,合理划定规划实施整理单元。二是统筹资源配置,全面梳理拟实施单元内“历史、规划、资源、实施效果”四本账,明确实施任务和具体项目安排。三是统筹成本控制,拟实施单元内统筹分摊成本,实施统一的征拆补偿政策。四是统筹资金保障,全面梳理土地开发类和非开发类项目资金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做好资金保障。

经过近四年的持续推进,位于通州区、房山区、门头沟区、大兴区4个区的5个单元经市政府批准后,在全市率先启动试点,涉及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其他各区也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区域规划目标、资源禀赋、实施时序等因素,加快划定规划实施整理单元,加紧编制土地资源整理实施方案。

三、成效显著,土地资源整理

落实规划掷地有声

(一)疏解非首都功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土地资源整理统筹区域规划实施,聚焦疏解非首都功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州区通过土地资源整理试点对全区9个乡镇的集体产业用地进行统筹利用,累计将拆除3680万平方米低端工业大院,预计可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净减量约18平方公里,有力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减量要求,为北京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在大兴国际机场带动北京迈入“双枢纽”时代背景下,临空经济区(大兴)在土地资源整理试点过程中结合落好“五子”重大部署,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为指引,优先生态、交通、市政、新基建设施建设,夯实临空区产业载体和港城发展基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跨越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重塑京津冀城市格局。

(二)优先实施非开发类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整理实现全域全覆盖实施,防止遗留甩项,保障非土地开发类项目优先实施。通州区试点范围内约90%为非土地开发类项目,通过推进百万亩造林及复耕复垦项目实施,为通州区打造生态空间奠定良好基础,如马驹桥镇拆腾集体土地约663公顷,实现腾退地造林约2000亩,拆腾部分80%用于还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门头沟区试点范围内80%为非土地开发类项目,在开展三家店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同时,推进京浪岛公园、蒲草湿地公园等非土地开发类项目实施,切实提升区域生态环境。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土地资源整理统筹区域土地资源要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房山区以北京高端制造业(房山)基地范围开展土地资源整理试点,落实房山分区规划定位,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发力点,重点发展现代交通、智能装备、医药健康产业等,积极对接中心城区形成产业联动,推动京西南片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日获批的大兴区黄村镇芦城地区及生物医药基地北扩区土地资源整理试点以提升保障“两区”建设服务能力、支撑新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导入,统筹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区域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土地资源整理单元内的具体项目审批与各项手续原则上由各区办理,全面提高项目审批与手续办理效率,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州区试点经市政府批准后,区政府即刻组织核发单元内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授权批复,其中宋庄3号地于当年即实现项目审批、完成开发、土地供应与资金回笼,有力保障土地资源整理科学有序开展。

四、行稳致远,谱写新时代

首都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持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总结土地资源整理工作经验,与市级土地资源整理平台组成部门紧密配合,指导各区以“首善”标准科学划定单元、编制实施方案,通过区级土地资源整理平台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同时做好已批试点和314号文实施效果评估,继续完善配套政策,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系统性、可行性。我们将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气神,推动全市土地资源整理工作行稳致远,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新篇章。

内容来源:土地储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