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迎虎年,开挂一整年#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1)

古代的俗语一般是古代民间人民讲的一些关于常识、思想,道德伦理,孝义纲常,是古代人民群众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

俗语一词主要有四种说法。

“俗语”一词初次记录于《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意思是民间流传的说法。还有像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以及像方言土语,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所以晋楚 方言、齐鲁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还有当地的习惯称呼:《红楼梦》第五五回:俗通国点出有反金票儿题着。补仁前德”四字;家下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2)

因为俗语不像名人,大家讲的那样晦涩难懂,深文大义。在古代,大家的识字文化率普遍偏低,劳动人民与文人墨客之间有一层厚厚的文化障壁,所以相比于诗词曲赋,俗语具有口语性,通俗性的特点,所以才能在人民群众之间口口相传,源远流长。

俗语一般简短、精炼,能生动形象的描述一种事物或者现象,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俗语短的有两字,三字俗语,长的俗语能够有八个字、十个字甚至更多,例如:行家,老练,白痴,白条,草包,小气,要面子,讲义气,书生气,不中用,大实话,长的俗语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家人不说客套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3)

但是因为俗语的起源太久远,在几百上千年的传播中,有些俗语渐渐失去了他的本意,有些俗语甚至变得模糊不清,不知其本意,以恶传恶,甚至原本是褒义的词汇,变成了骂人的话。原本的意思当然无存。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4)

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谚语甚至成了一部分人的口头禅,但他就是一个谚语在传播过程中失去本意的经典例子。古时候的“裨将”指的是副将,原本的意思为三个副将的智慧加起来才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演变的过程中,“裨将”因为谐音改为“皮匠”,变成了如今的意思。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5)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6)

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不要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还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国有一部分地区的方言管鞋就叫孩子。但如果真拿孩子去引诱狼,那确实变得有些恐怖,甚至残忍了。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7)

4无毒不丈夫”,原先是指“无度不丈夫”。即作为一个男人要有度(肚)量,听得进反对的意见,包容人家的一时犯错,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而现在把“肚”字换成了“毒”字,意思就完全颠倒了,意思成了蛮横无理,五毒齐全的人才是真男人,这就是典型的在传播过程中,褒义变成贬义的典型例子。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8)

5王八蛋”这个词算得上是一个日常中经常使用的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本来应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9)

6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比喻一个人难于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所以现在人们经常搞不懂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10)

7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话的意思倒是没有被误解,但是“金镶玉”这三个字是错的,原句指的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的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11)

现代这些被误解的俗语,虽然已经约定俗成,无法被更改,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些原本的俗语背后那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自觉抵制那些恶意更改扭曲俗语的原意的人,传导正确有益的价值观取向。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误解的俗语)(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