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建筑史上它曾经有多个名号:“伟大的建筑”、“建筑史上的奇迹”、“拉斐尔长眠之地”……在我看来都不够振聋发聩,还不如它的名字更震撼——万神殿。
供奉万神的地方,该有多么神圣?罗马的古迹建筑多如牛毛,多少个日日夜夜也让人爱不完。随便在街道上逛逛,路边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可能就有千百年的故事。这么多古迹里数百年历史的自不必说,有着两千年历史的,除了斗兽场,最令人惊叹的,恐怕就是万神殿了。
万神殿(Pantheon),又译作“潘提翁神殿”,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古罗马帝国时期保存完好的建筑。“Pan”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顾名思义,是神明统治者汇集之地而得名。其原址上曾有一座公元前27年建造的庙宇,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虽然用于供奉奥林匹亚诸神,实则为纪念屋大维在公元前30年打败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在那场战役中,安东尼与著名的埃及艳后双双自杀,结束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埃及也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不幸的是,庙宇在公元80年毁于一场大火,仅留下了12.5米高的16根石柱。公元117年,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即位,他博学多才,喜爱旅游、文学、建筑等,在公元125年下令重建,并亲自参与设计。别看他是皇帝,却心胸宽广,为了表示对前人的尊敬,执意在新殿柱廊的山花上刻下“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也一度误导了专家,认为门口的柱廊真的是屋大维时期留下来的,其实它们是公元126年才建造完成,使用的就是火灾中留下的石柱。
公元609年,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帝国一分为二后,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就成了后来史学家们口中的“拜占庭”。后来拜占庭皇帝弗卡斯(Phocas)将其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教皇将其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万神殿的正式名称。也许,正是因其教堂的身份,才能在两千年的时光里幸存至今。
我对于万神殿始终带着一份敬仰之情,毕竟是供奉神灵的地方。万神殿很好找,从许愿池穿过一条狭窄的街巷来到一处较为宽阔之地,这个庞然大物就矗立于民居包围之中。
或许是哈德良将他的性格也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万神殿的外观质朴而低调。从背面看过去,更像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破房子。
别错过万神殿前面罗通达广场上的那座方尖碑,罗马共有13座埃及方尖碑,是世界上方尖碑最多的城市。这座高仅6.34米的方尖碑就叫“万神殿方尖碑(Macuteo Obelisk)”,虽然不能和梵蒂冈广场上那座相比,却建造于公元前12世纪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曾是埃及赫拉波利斯Ra神庙前的一座。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为其设计建造了底座,使其总高度达14.52米,于1711年竖立于此。
万神殿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前面长方形的门廊和后面盖有圆顶的圆柱形内殿。门廊正面是并排的8根科林斯式立柱,支撑起上面三角形山花。这个结构被后来的许多著名建筑师纷纷效仿,比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正面门廊。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这么伟大的建筑,居然,不!要!门!票!
走进内殿,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呈现在眼前。殿内的游客一点不比外面广场上少,更不乏举着小旗的各国旅游团。但似乎大家都达成一致,谁也不敢高声说话。或许是被这一建筑奇迹所震撼,亦或许是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环视四周,可以看到三个层次分明的部分:最下面的圆形墙体均匀分布着供奉用的高大壁龛,以装饰性的立柱分隔;中间一层是八个娇小的壁龛,以壁柱、镶嵌板作为装饰,处于室内墙壁的黄金分割位置,所以制作精细;再往上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大圆顶。
就凭这个圆顶,哈德良皇帝也值得千古流芳。或许这哥们儿入错了行,他要是专心做建筑师说不定能创作出更多令人称奇的建筑。之所以能在世界建筑史上留名,就因为这个直径43.4米的巨大圆顶,且没有一根立柱支持,5000吨的重量完全靠墙壁支撑。万神殿高度与穹顶相等,也是43.4米,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立方体,一个圆内切于其中。这一建筑构造让内殿有着浩大神秘的空间感。由于穹顶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推力,所以墙壁不能再开凿窗户。圆顶自建成直到1437年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直径43.7米的圆顶建成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仰望圆顶,中央有一个直径为8.9米的圆孔,也是整座建筑唯一的采光点。随着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阳光通过这个圆孔射入神庙,照亮不同位置,也营造出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想象一下一束阳光从天顶投到壁龛上那种神圣庄严的感觉,似乎这就是通往天国的唯一通道,更对古人的大胆创意和巧夺天工的工艺肃然起敬。
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由上而下雕凿凹陷,凹格内刻出层次鲜明的方格状花纹,最下方墙厚6米,顶部减少至1.5米,凹格配合穹顶面积从下至上逐层缩小,但数量相同,减轻了穹顶的重量,从视觉上更衬托出穹顶的宏大。米开朗琪罗曾赞叹它为“天使的设计”。因此他在设计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时候不愿意超其规模,以示敬意。
不要说1900年前,就是今天建造这样一个庞大的穹顶,也需要相当高的建筑技术。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就已经掌握了混凝土的制作,所以一座又一座高大的古罗马建筑拔地而起。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会记得那不勒斯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喷发后埋葬了庞贝古城,古罗马人就将维苏威火山喷发后的天然火山灰运来,混入凝灰岩等多种材料,使得穹顶的重量更轻,又坚不可摧。从而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
殿内地面由大理石筑成,中间稍稍突起,这样的设计让人站在中间向四周看去,会有一种视觉上的宏大感。
内部还有万神殿的剖面图。
展现王权是万神殿的潜在功能,建筑本身的辉煌成就激发人的联想,内部神的秩序安排会产生强烈的暗示。作为古罗马帝国时期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古迹,万神殿以宙斯主持的宇宙为形象,让来访者在这个神圣的地方体会到神的力量和凡人的关系,对统治者更加崇敬。万神殿内有7座壁龛,供奉有古罗马神话里的所有神明,包括战神、朱里奥·凯撒等英雄雕像。
既然万神殿后来变成了教堂,自然就少不了宗教画和雕塑。墙上绘有《天使报喜图》和《托马斯验证耶稣复活》等,地上有天使的雕像。
古罗马人讲究神与人的合一,能入驻万神殿的,非神也是神人,侧面小堂作为墓地,意大利开国皇帝维克托·埃玛纽埃尔二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及他们的儿子、还有第二任国王翁贝托一世、拉斐尔等人都长眠于此。
维克托·埃玛纽埃尔二世之墓
万神殿在公元16世纪曾经遭遇过一场劫难:教皇乌尔班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融化,建造了梵蒂冈圣彼得教堂主祭坛上的天盖,和圣天使堡的80门大炮。这还不算完,教皇还下令在万神殿门廊两侧增建两座钟塔,让它看起来和其他的教堂一样。这曾一度引起意大利人的不满。后来为埃玛纽埃尔二世建造陵墓的时候,意大利人抢回了一门大炮作为墓地装饰以示祭奠,钟塔直到1883年才被拆除。意大利也就留下了一句谚语“‘巴波里(意为野蛮人)’没做的事,‘巴贝里尼(乌尔班八世的姓)’做了”,可见人们对这位教皇有多么痛恨,更可见人们对万神殿有多么崇敬!
在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中,主人公兰登曾追寻到这里寻找拉斐尔的墓穴,其实,拉斐尔逝世于1520年,他的墓是1811年才迁到这里的,之前一直埋葬于波波洛教堂。在他的棺木上,刻有与之同时代的红衣主教、作家诗人彼得·班博献给他的诗句:“你活着,大自然黯然失色;你逝去,大自然悲恸欲绝”。
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死于1520年4月6日,正是他37岁的生日,死因不明,可能是肺炎或伤寒,终身未婚。他的遗体安放在万神殿三年后,一个学生在他的墓上雕刻了巨石圣母像。
1833年,意大利著名雕塑家乔瑟佩·法布里斯为拉斐尔雕了一尊半身石像,放在圣母像的左边。而右边空着的据说以前是拉斐尔未婚妻,一位红衣主教的女儿玛丽亚·比必娜的石像,后来被取走。但一直传说拉斐尔有一位出身贫寒的情人,是锡耶纳一名面包师的女儿,名叫玛格丽塔·卢蒂。后世的人一直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他的学生也尽可能的抹去一切关于这个女人的印记。但在拉斐尔去世4个月后,一个自称“寡妇玛格丽塔”、“锡耶纳城面包师之女”的人,加入了罗马圣阿波洛尼亚女子修道院。至于为什么石像神秘消失,就和拉斐尔的死因一样成了永久的谜团。
万神殿也多次出现于电影、历史剧中,比如《美帝奇家族》这部历史剧,片中Cosimo在设计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巨型穹顶时,就常通过万神殿的设计图寻找灵感。游戏《魔兽世界》中泰坦组织的万神殿也正是以此为原型。
精妙绝伦的万神殿是古罗马帝国留给后世的珍贵记忆,站在它面前更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历史感。两千年过去了,它静静地矗立在罗马城中,殿内的神灵见证着岁月沧桑,时代更迭,似乎尘世变化也只是一眼万年。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