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才能真正读懂乌合之众)(1)

昨日,我写了一篇题为关于《乌合之众》经典语录的文章。通过阅读量、评论和点赞数来看,内容无疑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不过,我也在评论区发现了对该书观点持怀疑态度的网友。其实正如网友们所言,《乌合之众》一书中的观点虽然很有道理,却不完全正确。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方关于对大众的认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甚至延续到了现在。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不过是大众研究长河中的一小段,在之后的时间里,受众的地位其实在逐渐提升。

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才能真正读懂乌合之众)(2)

为什么会有“乌合之众”的说法?

都说艺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作为百年经典之书的《乌合之众》同样也逃不过这个规律。19世纪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通过洞察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行为,并以自己的群集理论进行描述而汇集成该书。在他看来,大众就是一群无视理性的暴徒,一旦这种力量开始支配政治,则必然会使当时由少数贵族阶层所创造的文明遭受破坏。

说到底在勒庞心目中,大众是无法和政治精英相提并论的。他们无知、盲目、跟风,除了屈服于物质而外毫无信仰……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早期贵族对当时崛起的大众心怀仇视且持有偏见,甚至一度认为这是对精英文化的压迫,会引起道德的颓废和国家的没落。

在我看来,《乌合之众》一书之所以能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大放光彩肯定有它的可取之处。譬如时下各种网络谣言、暴力事件无不与匿名性的网络群体的无脑行为有关。但是,这种完全否地群体智慧的理念又并非完全正确。

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才能真正读懂乌合之众)(3)

大众成为法西斯极权主义批判的武器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社会上的一般大众逐渐被别有用心的精英集团进行利用,他们慢慢成为被奴役的、孤立的个体,最终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狂热支持者,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说,大众的确是一个容易被骗、被煽动和被利用的群体。

这一时期的大众同样是被动的,他们消费着精英们生产的物质商品,也享受着与之相似的思想文化产品。而在西方学者的眼里,毫无抵抗力的大众是法西斯极权主义下的特殊产物,他们将大众安放在受害者的位置,给予怜悯和悲叹,亟待被拯救……

但是,作为大众群体一员的我们真的不懂反抗吗?是真的任人宰割的可怜虫吗?或许,也并不是全是。

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才能真正读懂乌合之众)(4)

现代社会“新中产阶级”的兴起

二战以后,美国关于大众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转向。其中,关于“新中产阶级”即白领比重上升的现象改变了原有大众的构成。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与之同时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也开始逐渐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现代人在心理上总是很顾及周围的状况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性格意味着现代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趋同”趋向,它降低了个人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从时下某种爆款服饰的流行,到对爱豆的追捧,甚至于对“大眼睛、尖下巴”美女的定义也可窥见一二。

其实,从这个发展路径来看,大众也在慢慢成长的。又或者说,是精英主义视角下对大众的认识变得越来越全面。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在西方学者眼中,受众依旧是被动的,是软弱无力、一盘散沙式的存在。那么,这样的观点是否又可以真的全信?

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才能真正读懂乌合之众)(5)

毫无疑问,这种带有精英视角和缺乏对具体情况考察的大众观是有失偏颇的。但如若能够理解这一大众观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背后的逻辑,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品读《乌合之众》一书。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的我们也应努力从《乌合之众》这类经典书籍中汲取营养,避免盲目屈从而成为一文不值的“乌合之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