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两千多元买来了王阳明修心课程,他跟着课程日日勤修,练习改变心态,结果夫妻吵得天翻地覆,他自己觉得处处隐忍妻子,却换不来妻子的理解。在他心里妻子很善良,却又太过强势,他在婚姻里只能当配角,就如同工作中只能任劳任怨的当个螺丝钉,他说学习阳明心学这么久怎么就连夫妻沟通这点事都搞不定。

王阳明先生心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知是什么?其实知就是“良知,良能”;行就是“落实”,格就是“革除”;物就是“一切坏的习惯,习气” 。格物致知就是革除坏的习惯,习气;致良知就是找回自己本性中的善;知行合一就是去真正的实践落实。

王阳明致良知说法错误(王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1)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格物致知,致良知,而止于至善就是去落实,去行动。从古至今的学者用许多文字来解释阳明先生的心学,也有许多的教授学者花费非常多的心思去研究《大学》,而我的一位国学老师告诉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的重点在于“善”字。善用一个字去解释就是“孝”字,俗语讲,百善孝为先。而这个孝字最重要的是三个心:一为,恭敬心;二为,谦卑心;三为诚恳心。

恭敬心从小的范围讲要对父母,老师,长辈恭敬,这是做人的本分,生而为人敦伦尽分如果做不到,谈修行都是妄言。从大的格局出发,恭敬心就是要对万事万物恭敬,爱护一棵小草,不随便踩踏,珍惜一张纸张,不随便丢弃,如果你对大自然有一颗恭敬心,你自然会珍惜环境,珍惜粮食,珍惜所有的一切。

谦卑心是什么?谦卑心就是进退有礼,处世圆融。今年的国庆节参加了一场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已是花甲之年,进入会场讲台第一件事是对着所有参加者深深的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我们台下坐着的人没有哪一个的年龄超过董事长,在这位董事长鞠躬的时候全会场的人没有组织,没有口号,统统站了起来,一边鼓掌一边鞠躬回礼,那是谦卑心的力量。五天的活动结束,董事长在会场外手里拿着伴手礼,逐一送给大家,眼睛里的笑容是那般慈祥,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他是董事长,倒是觉得他就是一位慈善的长者,而这位董事长掌管着上市公司,企业生产的芯片用于手机和汽车,是当下最吃香的高科技产品。

王阳明致良知说法错误(王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2)

人无诚而不立,汉典中诚为真心。《说文》中诚,乃信也。《大学·诚意》章曰:“所为诚意者,毋自欺也。”诚心就是真心,而真心就是不偏不倚的心,诚恳心就是让人有诚信,一个有诚信的人绝对不会自欺,更不会欺人。一个人有了诚恳心,必定会有恭敬心和谦卑心,三心是一不是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这就是善。

阳明先生认为:理不是在事物本身,而在心里。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格物就是正事。正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句话就已道出先生心学之核心关键,而这与《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谋而合,真的是天下英雄所见略同。在回过头来看《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仅六个字就道出了这世界的真理,善,就是我们本性本具有的德能,而这德能就是佛家所讲的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与这大自然本是一体,我们不恭敬别人就是不恭敬自己,我们看不惯别人就是看不惯自己,我们挑剔别人就是在挑剔自己,夫妻关系是这样,工作中也是如此,教养孩子亦复如是。

人若没有恭敬心就会变得自私,若没有诚恳心就会变得贪心,若没有谦卑心就会变得傲慢,阳明先生说,理不是在事物本身,而在心里,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不断反躬自省,不断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慢慢找回恭敬心、诚恳心和谦卑心,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致良知,也是《大学》里的明明德。人若有一颗真心,做事自然会谨言慎行,我的国学老师就是如此,她的举手投足处处透着优雅,走路永远都是不急不缓,即便一个人在办公室也总是保持着正襟危坐,与老师相处从未见到过老师有失礼的地方。老师从事传统文化宣传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这期间有很多人对老师有过误解,有过中伤,可是老师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老师说:“真修行的人,不见世间过,所谓修行就是每日将爱扩大,将错缩小。”

王阳明致良知说法错误(王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3)

人贵在有反省的能力,格物致知就是不断反省改过的过程。我们身处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内心却越来越觉得空虚;发达的交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反倒是越来越远了;我们随便一个电话,微信就能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家人,朋友沟通,可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大。我们太过忙碌,忙生活,忙赚钱,忙着追剧,忙着旅行,忙着刷手机,我们忘记了停下来看看身边的美景,休憩一下心灵。

我们总是觉得只要有了好房子,家人生活就会幸福;只要有了更多的钱,就会更有安全感;只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可以驱散空虚和寂寞,可是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永远都不会带来幸福,一个人的幸福在于活的心安理得,阳明先生一生充满了坎坷波折,历经贬官、诬陷、追杀、斗强盗、平叛乱、辞官等,他一生屡立奇功,可是朝廷并不重用于他,用现在的话说,阳明先生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最关键的是用完就算了,什么功劳奖赏跟先生半点关系都没有,但是阳明先生从来都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先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至于其他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是先生的心学却是哲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阳明先生悟的到底是什么道,其实就是明明德,就是止于至善,就是找到了本性的真心。阳明先生的学生曾问:“一朵花开在南山,跟心有什么关系?”先生回答:“你为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所以,心生万物。”听上去这回答似乎很玄妙,佛家的慧能大师也有过类似的回答,风吹幡动,一名小和尚说是风动,一名则说是幡动,而慧能大师却回答是,心动!心生万法,心即理也,理者,礼也,礼也,乃孝也,善也。善就是致良知,就是明明德,所以我们想要修行,就必须先修心,修心才能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王阳明致良知说法错误(王阳明先生的格物致知)(4)

今日感悟:《格言别录》中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观察天地万物,我们就要学习天的博大,地的厚重,山的高远,海的深广,云的飘逸,水的随缘,太阳的光明,月亮的轻柔。观察圣贤,我们就要学习圣贤从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入手,拒绝五欲六尘的诱惑,污染,保持清净心,于一切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就是真实的道德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