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1)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史长河中,最受人类关注的莫过于起源与归宿这个古老话题。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渭河,作为黄河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孕育出的渭河流域文化,也为黄河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营养。那么,华夏族先民究竟在这里创造了怎样的古老文明?

今天,让我们从甘肃省秦安县东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邵店村说起。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过去很少有人到邵店村来,这里的人也很少出去,世代都以种粮为生。如果说这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村边有条从东向西流淌的小河——清水河。就是这么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山村,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却突然热闹了起来。

山村里隔三差五就来几个类似“货郎”的人,可奇怪的是,这些人挑着的货物并不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针头线脑,而是一些沉甸甸的碗盆之类的。这些人一不吆喝二不叫卖,而且有人拿钱来买也不卖,只让用村民窗前屋后闲置的破陶烂罐来换。

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2)

三足陶体

村民张德禄正为自己捡到的破陶瓶发愁。村里人都认为地下的东西属于冥器,不吉利,许多人遇到后不是把它砸碎就是把它扔掉。所以当听说有人要收购破陶瓶时,张德禄便欣然同意了。而他不知道的是,村民眼中的“货郎”真实身份却是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无意间捡到的破陶瓶,竟揭开了 8000 年文明的面纱。

原来邵店村就是大地湾遗址所在地。该遗址大致分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等五期文化,被学界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6年最新发掘研究成果表明,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

在大地湾遗址中,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大型陶瓮、缸、罐等储藏器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当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值得一提的是,大地湾人早在 8000年前就知道抗洪防涝,已经有了防洪排水设施。

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这批紫红色彩陶,图案虽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时间上推了1000年。

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3)

人头形器物彩陶瓶

在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还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有十字形、箭头、波浪纹等等。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这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大地湾遗址文化渊源早、时间跨度长、内涵丰富、特征明显且保存完好,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4)

静静流淌的清水河,无言地诉说着大地湾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见证了他们走出蒙昧迎接文明的艰辛历程。随着大地湾遗址的不断考古发现,将为人们认识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文明演进,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可靠标本和重要价值。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文案、责编丨杨晶

校对丨罗景月

参考资料丨《大地湾遗址探秘》

《大地湾,探索中国文明起源》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获取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