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这部影视可以说是史诗级作品,无论从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商战情怀都是演绎得淋漓尽致,根本历史改编,真人真事,歌颂了晋商勤劳吃苦,开辟横跨欧亚大陆的光辉历程,但是由结义三兄弟辛苦建立的大盛魁真的是合伙企业的成功吗?是树立合伙企业的标杆吗?

大盛魁商号最新进展(大盛魁-合伙的生意真的不能做)(1)

合适的合伙人并不容易找到。王相卿、史大学、张杰是通过早期运送军粮认识的异性朋友,在共同经历生死以后甘愿结为异性兄弟,并且由王相卿提议合伙做起了生意。背景交代的很清楚,三个人是从一穷二白开始合伙,共同经历几次生死,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样的铁三角简直是牢不可摧,三人分工明确,王相卿总经理,张杰营销总监,史大学财务总监,但是就是这样的三个人在后来的企业成长中也有过无数次的分家闹剧,这是为什么呢?

王相卿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烈,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人说的算,不顾公司的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几次都把原本属于大盛魁的生意让给其他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这让其他人不服气,做事一贯一言堂,不和兄弟商量,不听他人劝告,没有清楚的知道合伙人和好兄弟身份是要分开的,个人情感也许一时还可以有效,但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能考个人情怀支撑的,说是合伙企业,但是他把兄弟们的支持当成理所当然,完全忘记这是他们共同的公司,其他人也是股东也是主人。

大盛魁商号最新进展(大盛魁-合伙的生意真的不能做)(2)

几次投资都是失败都是投入全部身家,没有考虑到失败以后的后果。正因为他霸道总裁惯了,不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几次大规模投资都一败涂地,最惨的时候大年三十三兄弟要饭吃,即便有盈利的时候,关于盈利分红还是扩大经营都是分歧很大,从来都是意见不统一,企业文化没有形成, 都是他个人考虑不周全又不肯吸取教训,使大盛魁在建立的前十年所有股东分文未赚,只是他自己用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宏图来让大家跟着他走,没有考虑到实际困难是大家也要赚钱养家,并不是都跟他一样有那么伟大的梦想,经营理念不一致。手下几次分家都是因为金钱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要饭一起吃苦,就是不能一起分钱,这样的团队注定不能走远,一起长大的发小,想要2000两给父亲买房子,当时的大盛魁虽然不是世界500强,但是2000两还是有的,王因为不想分红,直接把发小逼到对手的身边,不光失去了几十年的兄弟感情,还失去了大盛魁的左膀右臂,他才知道反思。

三角形之所以稳定是因为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在王相卿的眼理从来都是别人要支持他理解他跟着他的步伐,他忘记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他的结义兄弟一样那么大度的守护他,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不能靠人心,要靠制度,就算是最忠诚的下属的人性也是会变的。之所以不变是没有挑战他们的底线,等到开国元老都老去的时候,考虑到下一代的接班人问题的时候,人性的贪婪是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以为他的兄弟们还会义无反顾支持他,可是他们也是父亲也是人,也是有贪心的一面,他们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上总经理的位置。所以矛盾分化,开始内斗,甚至大家为了让自己儿子上位,不惜毁掉大宗生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这就是他依靠兄弟情怀做企业留下的后患。

大盛魁商号最新进展(大盛魁-合伙的生意真的不能做)(3)

但是大盛魁仍然是经历了200多年历程的百年老字号啊,难道不是正说明了合伙企业可以长久吗?那是因为后期的改革已经不再是合伙人的机制了,创始人的后人不允许参与企业经营,实现了最早的职业经理人才会让公司越走越远。所以要想生意做得好,绝对不能合作做生意。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从来不要因为你看到的真诚就去确定一件事永恒不变,也许当时的初心确实值得信赖,但是后来的变质也是真的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