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戏曲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娱乐节目,唯一可娱乐的是村里有个大戏园子。戏园子里常年唱戏,但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看。

虽然不能常年去听戏,但印象最深的是姑姑会时常地在晚上领着我去看戏。月亮很亮,路过好几条长长的大街,拉着姑姑的手,感觉走了好远,就到了一座宏伟的建筑面前。前门已经非常热闹了,卖瓜子、花生的都在忙活着生意。

豫剧十大红脸唱腔大合集(怀念小时候戏园子里激情奔放的豫剧)(1)

网络用图

5毛钱一张的门票递给了看门的之后,我们就进去了那么那么大的一个大礼堂里。里面钉了好多排的板凳,板凳上已经坐了好多好多的看戏的人了,现在能想起来的就是看的猴戏最多。

豫剧十大红脸唱腔大合集(怀念小时候戏园子里激情奔放的豫剧)(2)

过了几年,不知为什么那么好的供周围好几个村娱乐的戏园子给拆了,留给村里人唯一的盼望就是一年一度的庙会了。每年庙会的头一个月,就听大人们开始传说着今年大队会“写”什么戏,就是会派一个懂戏的戏迷预订什么剧团来村里演出,一般是十天左右。因为离河南比较近,所以几乎每年庙会都会请豫剧团或者曲剧团来演出。

庙会一般会热闹好几天,有提前串亲戚的,有当天赶庙会的,剧团也会提前一两天就开唱了。我们表面上是在课堂上,实际上心早已飞到戏台上了,老师也就提前放学让我们放飞一下。

大部分的小伙伴们是被那些挎着瓜子、花生的篮子吸引着,或者在戏台旁边打闹,而我却是安安静静地在台下听戏。由于非常好奇演员们的后台生活,也经常跑到后台看他们化妆,穿戏服,戴行头。记得还和一个小跑龙套的混的挺熟,让她教化妆。

豫剧十大红脸唱腔大合集(怀念小时候戏园子里激情奔放的豫剧)(3)

由于经常泡在戏台,以致于和奶奶一起看戏时,她看不懂或者听不清的会问我,说“这小妮子懂戏”。

现在看戏、听戏太容易方便了,那时候只有庙会唱戏或者广播里播放什么听什么,没有主动听什么的权利。记得和小伙伴素玲根据自己在家听的片断用笔记下来戏词,第二天到学校后互相一起整理戏词。

等自己有经济收入的时候,买了一个大喇叭的收录机,当然买了好多的磁带,有常香玉的豫剧《白蛇传》,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对花枪》,魏云的《朝阳沟》,张清芳的曲剧《陈三两》,海连池的《卷席筒》,申凤梅的越调《收姜维》、《诸葛亮吊孝》......大段大段激情奔放的经典唱腔成为后来我经常在KTV里的必点曲目。

到北京多年以后,闲暇时间也喜欢听一些新鲜东西,也试着听一些秦腔、黄梅戏、京剧等等剧种。各戏种都有着在当地的观众缘或者本身的经典曲目让大家熟知,最最让我现在离不开的就是国粹京剧了。

京剧艺术简直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CCTV11戏曲频道播出最多的就是京剧曲目,我现在观看最多的就是戏曲频道,不仅唱腔优美,各种戏服新鲜夺目,简直比小时候的戏台要华丽好多好多倍。

豫剧十大红脸唱腔大合集(怀念小时候戏园子里激情奔放的豫剧)(4)

二进宫

有一天打开电视播出的是《大·探·二》,被康万生扮演的徐延昭的唱腔深深地吸引住了,就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到了结尾。后半场是邓沐玮扮演的,开始听着没有康万生的亮堂,我现在比对了好多版本的《二进宫》,比如孟广禄、李胜素、于魁智等等版本后,各有各的特点,但是邓沐玮的嗓音还是最能打动我,他的声音浑厚不张扬、不华丽胡哨,就是实实在在的唱腔。

最近听了邓沐玮、李维康、耿其昌版本的《二进宫》,戏词最全,最优美,把历史上的典故都引用到戏曲里,廉颇、吕后等等人物都提到了,真是佩服之极。

京剧唱腔最讲究细腻,吐字有一定的讲究,你听了N 多遍的旋律,脑子里非常地熟悉,可一张嘴就是不对味,这也许就是京剧之所以称之为国粹的魅力所在吧。

从小时候喜欢地方戏,到现在喜欢上国粹京剧,纯粹是一种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流行歌曲我也喜欢,但歌曲听久了就会不想听了,但戏曲是越听越想听,越听越想哼唱两嗓子。

我还有一个可能一辈子也实现不了的梦想,就是穿上戏服登台演出一次,这应该是不好完成的事情。不过穿上戏服照一套艺术照应该比较好实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