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吴承恩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但我们梳理明清以来各种古代版本的《西游记》,要么署名丘处机,要么注明华阳洞天主人校,要么没有作者姓名,没有一部署有吴承恩的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作者详解( 西游记作者之谜)(1)

吴承恩

《西游记》作者之谜

《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几百年来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悬案。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世德堂本卷首载有一篇序言,谈及《西游记》作者时这样说:“《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这篇序言是研究《西游记》的重要资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世德堂本刊刻时,就不知道《西游记》是何人所写。

据史料记载,中国第一部记录唐僧取经的书籍是《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高僧玄奘口述,其门徒记录编纂而成的,记述了玄奘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是一部描绘西域诸国风土人情的地理类典籍,与今天的《西游记》风马牛不相及。后来玄奘的徒弟又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描写玄奘取经途中的艰难,渲染了部分宗教和神话传说,但这还不是小说,只是僧侣传记而已。此后历经五代、宋、元、明几个朝代,唐僧取经故事经过说书艺人和民间百姓的长期创作、加工,最后经文人润色、定型,最终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这就是今天百回本的长篇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在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议,除吴承恩外,目前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丘处机说。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一定对丘处机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他是生活在宋末元初的一名道人,号长春真人。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绘成一位武艺高强、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这也让他在中国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武林人物。

《西游记》在明代风行于世后,各种版本都不署名,入清后盛传《西游记》为邱处机所作,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之所以出现这个说法,是因为邱处机曾远赴西域,其弟子以此为题材写了本《长春真人西游记》,简称《西游记》。后世误将丘处机的《西游记》与小说《西游记》混为一谈,认为邱处机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有清一代流行的刊本都沿袭了这一说法,所以此说流传甚广。

二、李春芳说。

《西游记》研究者沈承庆认为《西游记》作者应为明嘉靖年间宰臣李春芳,沈的考证很繁琐,简单说来其依据无非两点:一是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注明本书为“华阳洞天主人校”,而李春芳原籍江苏兴化,嘉靖年间状元及第,后累官升至宰辅,年轻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其号即是“华阳洞天主人”;二是《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六、七句中暗含“春芳长者留迹”之语,和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呼应,证明《西游记》为李春芳所撰。

至于明《淮安府志》所述邑人吴承恩作《西游记》一事,沈承庆认为吴承恩写的其实是《西湖记》,被误记为《西游记》。

三、其他说法。

除了丘处机和李春芳,《西游记》作者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开封周王府后裔说、明嘉靖年间大臣唐顺之说等等。毋庸讳言,这些说法目前都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和资料支撑,在《西游记》研究领域影响也不是很大,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胡适和鲁迅的考证

1920年代初,胡适和鲁迅几乎同时考证出明代文人吴承恩是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们的意见得到当时文学界和学术界的认可,此后出版的《西游记》,也根据他们的考证正式署上了吴承恩的名字。

西游记作者详解( 西游记作者之谜)(2)

《西游记》连环画

其实早在胡适、鲁迅之前,清代文人吴玉搢和阮葵生就已确认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他们根据淮安地方史志的记载和小说中使用的淮安方言,提出作者就是淮安人吴承恩,但他们的考证未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

1921年,胡适曾为《西游记》写过一篇序言,后来他又得到一些新资料,于是重写了一篇《<西游记>考证》。《西游记》再版时,胡适将以前的序言和后来的考证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篇完整的《<西游记>考证》。

胡适在文章中指出,“现在《西游记》的作者是一位‘放浪铸酒,复善谐谑’的大文豪”,胡适认为这个大文豪就是吴承恩。1924年7月,鲁迅在陕西讲学时说:“《西游记》世人多以为是元朝的道士邱长春著的,其实不然。邱长春自己另有《西游记》三卷,是纪行,今尚存《道藏》中,唯因书名一样,人们遂误以为是一种。……实则作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县的吴承恩。”

胡适1921年为《西游记》作序时还不知道《西游记》作者是谁,但对流行的丘处机说一直持怀疑态度。后来胡适四处搜集资料,深入考证,并与鲁迅反复斟酌、商讨,最后在《道藏》中发现了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两人向外界宣布了他们的这个发现:邱处机的《西游记》并非百回本的长篇小说《西游记》。胡适和鲁迅这个发现是《西游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西游记作者详解( 西游记作者之谜)(3)

长篇小说《西游记》

否认了丘处机后,胡适和鲁迅考证出《西游记》真正作者是淮安儒生吴承恩,其主要依据是明代天启《淮安府志》、清康熙《淮安府志》、同治《山阳县志》和《石亭记事续编》《茶余客话》《山阳志遗》等文人笔记。但后人对此却有个疑问,中国古代地方史和正史从不记载通俗小说,《淮安府志》等史书为什么会例外呢?况且《淮安府志》也没有明确说明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章回小说《西游记》,这也是人们对胡适和鲁迅《西游记》研究最主要的诟病之处。

胡适与鲁迅的《西游记》研究虽然都是独立进行,但他们的观点和内容却非常接近,两人也经常交换、借重资料。据《鲁迅全集》记载,鲁迅曾致信胡适:“适之先生:关于《西游记》作者事迹的材料,现在录奉五纸,可以不必寄还。”胡适也曾说过:“现承周豫才(鲁迅)先生把他搜得的许多资料钞给我,转录于下。”可见,胡适和鲁迅虽然政治观点不太一致,对于学术研究,两人还是相互援手且无任何私意的。

吴承恩其人

与曹雪芹、蒲松龄等明清小说家的命运相似,吴承恩也是个不得志的穷儒生。为什么文人才子多贫寒之士?这个问题值得有心者研究。

吴承恩以文学和书法名世,据说淮安一带“金石之文多出其手”。1975年1月,吴承恩父亲吴锐的墓碑在淮安出土,其墓志铭就是由吴承恩“撰次并书篆”的,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先世涟水人,然不如何时徙山阳。遭家穷孤,失谱牒,故三世以上莫能详也。曾祖讳鼎;祖讳铭,余姚训导;皇考讳贞,仁和教谕。”

墓志铭中所说的曾祖、祖、皇考,都是以吴承恩父亲吴锐的身份来说的,从这段文字里,我们知道吴家先祖原居涟水,后来才搬到淮安。吴承恩祖上何以为生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的曾祖和祖父在浙江余姚和仁和(杭州)当过“训导”和“教谕”之类的小官,吴氏家族并未出过显赫的大人物。

《淮安府志》中有一些关于吴承恩的记录,说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这可能是一些溢美之言,实际上吴氏科举不顺,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贫困潦倒。吴承恩晚年出任浙江长兴县丞(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明代藩王属官,掌讲授之职),当时荆王封地在今湖北蕲春一带,距江浙路途很远,不知吴承恩为何谋得此职,不过吴氏后来叶落归根,去世后葬于家乡淮安。

1970年代中期,吴承恩及其父吴锐之墓同时被盗,当时人们只发现了吴承恩为父亲撰写的《先府宾墓志铭》,并没有见到吴承恩的棺材,所以不知吴承恩墓也已被掘。后来文物部门发现刻有吴氏官衔“荆府纪善”的棺材前挡板,这才找到吴承恩墓地,并以墓地为中心,修建了吴承恩墓园,供人们瞻仰、怀念。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为纪念和弘扬吴承恩的文学成就,《人民文学》杂志社与吴氏故里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日前共同设立了“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向社会公开征集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

也许,这才是纪念这位文学先辈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