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发电厂是江苏创办较早的公用电厂之一。初期为中德合资震华电厂,民国17年(1928年)10月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收,易名为建设委员会戚墅堰电厂。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国营电厂,该厂是部属中型发电企业,属江苏省电力工业局领导。

电厂位于常州市东郊戚墅堰镇,南临京杭大运河,北靠沪宁铁路,有铁路专用线岔接于戚墅堰火车站。厂区占地22.66公顷。民国10年(1921年)电厂开始筹建,民国13年(1924年)2台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32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建成投产,井架设33千伏输电干线向常州、无锡供电。同年,电厂在武进县试办电力戽水站,创国内农田电灌史上的先河。民国17年(1928年),由于经营不善,债务累累,加上营业争端,经建设委员会接管,改为国办。民国20年(1931年)4月,增装第三台3200千瓦机组投运发电;民国24年(1935年)3月又投产1台7500千瓦机组,装机容量达1.71万千瓦,供电范围扩展到丹阳县。民国25年(1936年)发电量4838万千瓦时,成为当时工程技术进步、管理制度周密、营业日趋兴旺、年有盈余甚多的公营电厂之一。

民国26年(1937年)7月,电厂由扬子电气公司接办。同年11月,电厂被日本侵略军侵占。抗日战争胜利后,电厂由国民政府派员接收,民国35年(1946年)6月发还扬子电气公司,为官商合办性质。民国36年(1947年)11月,2500千瓦列车发电设备在该厂投运,全厂装机容量增为1.96万千瓦。翌年,发电量增至7068.5万千瓦时。

1949年4月23日,无锡、常州解放,电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军代表接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同年10月29日,国民党政府空军轰炸电厂,职工被炸死1人,伤7人,厂房设备受损。电厂职工日夜抢修设备,11月3日就将损坏的第一台机组修复,向无锡、常州供电,12日全厂发电能力基本恢复。为开展反轰炸斗争,将2500千瓦列车发电设备拆迁至无锡双河尖发电所。1950年第一次全国电业会议授予该厂“群策群力、英雄护厂”锦旗。

1950年,电厂隶属于苏南电业局。是年,开始对设备进行恢复性大修,先后消除锅炉汽鼓漏水、汽轮机调速系统晃动、发电机绝缘损坏等历史性重大缺陷17项和隐患100多处。1953年全厂发电设备达到铭牌出力,发电量首次超1亿千瓦时大关。同年,电厂隶属南京电业局领导,在生产上突出“安全第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计划检修,加强运行管理,使全厂生产在“一五”计划期间长期保持稳定,实现了安全经济运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厂生产受到严重干扰。1969年8月8日由于运行人员误操作,造成3号锅炉严重缺水引起炉管爆破,死亡2人,重伤2人、轻伤6人的重大事故。以后,经过整顿,使生产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70—1981年,电厂利用较强的修造能力,制造出750千瓦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以及多种型号的汽轮机叶片和水轮发电机调速器。

1973年3月,电厂开始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扩建,安装1台2.5万千瓦国产中压机组。工程设计由华东电力设计院承担,土建安装分别由常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处和江苏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包施工。1973年12月30日该机组竣工投产,全厂装机容量增为4.21万千瓦。1979年5月,为提高原有低压机组的综合热效率,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安装1.2万千瓦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和300吨/时锅炉各一台,以及2.5万千瓦中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0.3万千瓦中压背压式汽轮机各一台,使全厂热力系统形成高压—中压—低压叠置运行方式,并新建110千伏升压站。技术改造工程仍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建筑安装分别由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二公司和省设备安装公司与电厂承担施工。1980年8月,2.5万千瓦机组调试中发生误操作,设备损坏,后经修复试运行,全部工程于1981年2月1日竣工投产(原老厂2号机组改为本期中压背压式机组后,容量定为0.28万千瓦)。接着,建设供热工程,增装1台1.2万千瓦双抽可调中压供热机组以及相应的供热设施,于1982年10月竣工发电。1984年5月联片供热工程投产,向附近11家工厂供热,1985年供热量为1261931吉焦。

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进行了企业整顿,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逐步恢复健全。1978年,戚墅堰发电厂获水利电力部和江苏省大庆式企业称号。至1981年3月10日,累计安全无事故1276天,创全厂安全生产最高纪录。至1987年,已连续5年获常州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底,全厂装机容量9.07万千瓦,其中1.67万千瓦属地方管辖设备。有35千伏出线8条、110千伏出线3条,均向常州、无锡地区供电。1989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意,扩建两台20万千瓦国产超高压机组,至1990年底,已进入全面安装阶段。

该厂自1949年至1990年,已累计发电84.44亿千瓦时,其中,1990年发电量为4.72亿千瓦时,另地方设备发电量6584万千瓦时。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为6384小时,供电煤耗率为468克/千瓦时,厂用电率为8.47%。供热量为1267195吉焦。40年来,电厂共向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输送400余名专业人员。1990年底,全厂有职工1571人,其中工人、学徒共1250人,技术人员74人,管理人员118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29人;职工中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4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169.5万元,净值为3442.7万元。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1)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2)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3)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4)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5)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6)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7)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8)

湖北十堰市黄龙滩电厂(戚墅堰发电厂成长史)(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