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明末清初时期人物傅山。他既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又对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众多领域无所不通,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

我国古代对傅山的称呼(为何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1)

傅山

本文将探讨傅山为何会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呢?

一、环境所迫、志向使然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六月十九日出生,是汉族、山西太原人。他出身于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其祖上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是当时著名的“帅哥”,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

在这样一个家学渊源的家族中长大,傅山小时候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其神童之资更是早有显现,15岁就补博士弟子员,20岁试高等廪饩(国家级奖学金)。“鼎臣”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色彩;后改名为“山”,就较为符合傅山的思想性格特点——用傅山的老师袁继咸的评语说,就是一种“山林气”,而改字“青主”,则更加突出了傅山自强不息、超凡脱俗的创造精神。

傅山生活的年代跨越了明、清两个朝代,他的前半生,是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明王朝最后的37年。在傅山39岁这一年,即1644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甲申之变,先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旗帜插上了北京城头,崇祯皇帝吊死在万寿山;后是满清的铁骑跨过了山海关,旋即踏遍中原。

我国古代对傅山的称呼(为何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2)

傅山画像

傅山的后半生,又赶上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最初40年,清军野蛮的镇压、屠杀和掠夺,汉族人民普遍的反抗,抗清义军的顽强战斗,南明王朝的苟延残喘,以及清廷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统治、文字狱和笼络收买,这又是一段血腥而动荡的历史!

在这大矛盾,大动荡的年代,既包含着血与泪的大痛苦,却也孕育和锤炼着大人才!傅山就是在这种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请看他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都做了哪些事情?

傅山一生曾做过三件大事,早年,他作为山西学生的领袖,为昭雪平反老师袁继咸冤案,反对腐朽的明朝宦党和黑暗的暴政,领导全省学生进京请愿,持续半年,成为中国近代早期学生运动的先声;

中年,傅山曾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在49岁时被逮下狱,一年有余,几经严讯,备极拷掠,抗词不屈,绝食9日,抱定必死的决心,坚持斗争,终于获释。

我国古代对傅山的称呼(为何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3)

傅山医学手稿

晚年,傅山主要从事著述,曾先后接待或拜访了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禺页、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番禺屈大均等一大批在野的文人、学者,并以73岁的高龄,绝食七日,坚持斗争,拒绝参加清廷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所举办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拒绝做清朝的官。

由于环境所迫、志向使然,傅山必须对众多领域有所研究,直至精通。如为了当好学生领袖,他需要学好哲学、诗歌、书画等领域;为了反清复明,他甚至研究武术,力争做到文武双全;而到了清朝巩固地位后,他只得隐居山林,除了与志同道合的名人从事学术研究与创作外,还重点钻研了医学,并且涉及内、外、儿、妇、眼科,特别是妇科,试图为救死扶伤、医学救国贡献力量。

最终傅山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道家思想文化大家,当时被人誉为“学海”。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傅山还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与酒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尤其是他与享誉国际国内的佳酿竹叶青,还有一段不能割舍的渊源。

我国古代对傅山的称呼(为何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4)

傅山剧照

二、各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傅山除了精通史学之外,他兼工儒学、医学、内丹、道教、佛学、诗词、书法、绘画、金石、武术、音韵训诂之学甚至美食等等。其涉猎之广、成就之大,充分显示了他博学多才、学识广博。下面概述一下他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首先,经史子集兼通,主要著作有《周易音释》、《周礼音辨》、《十三经评注》、《十三经字区》、《诸子注释》、《春秋人名地名韵》、《十七史评》、《性史》(儒家的心性之学专著)、《杜诗点评》、《续编杜诗》、《会韵小评补》、《元释两藏精义》等,可惜由于清代中期的文字狱猖狂,这些著作都已全部佚失。

再说医学,傅山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堪称中医大师,而尤以妇科为最。可以说对今天中医药学校的学生,傅青主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山。他还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穷人。对于名声不好的富人和官吏,则婉言谢绝,不予医治。

医者仁术,傅山以悲天悯人之心,体恤男权社会的弱势群体妇女的悲苦,开创妇科治疗的一代风气。傅氏女科的出现,这是中医史上第一次有此单独学科,更是中医史上划时代的事情。

我国古代对傅山的称呼(为何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5)

傅山楷书

最后说说书法方面,傅山出身于书法世家,少年时便由钟繇小楷入门,后从颜真卿大楷出道,行书学王羲之父子,草书追摹张旭、怀素,篆、隶学秦汉,转益多师,诸体兼擅,被时人尊为 “清初第一写家” 、“在王铎之上”。

傅山书法成就最高的是行草书 ,被后世书法界公认,他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师 ,从此以后,如此大师再也没有出现过。 “书”与“道”的功夫尽在笔墨之外,在人生的境界中。傅山先生之风,可谓高山仰止。

总之,明末清初时期人物傅山,既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又对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众多领域无所不通,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

傅山之所以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是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个人志向使然,为了始终保持民族气节,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触类旁通,奇迹般地成长为了思想与文学大家,各个领域的奇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我国古代对傅山的称呼(为何对众多领域无所不通)(6)

傅山纪念馆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