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主要居住在云南,看看这些数据,你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是真的多,他们的文化然云南更加五彩斑斓。

白族,佤族,傣族,怒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布朗族,独龙族,哈尼族,德昂族,基诺族,普米族,纳西族,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云南各种少数民族的文化。

1、白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

白族共有160万人,其中云南就有134万人,80%以上的白族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人热情好客,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仪,“三道茶”的第一道hi“苦茶”,先将砂罐加热,放入茶叶,不停转动,让茶叶均匀受热,不一会儿便有一阵茶香扑鼻而来,注入开水,少顷,将茶水倒入茶盅,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第二道茶是“甜茶”,主人会再次像之前那样烘茶,泡茶,然后加入红糖,乳扇,桂皮等,这一道茶,香甜可口,但是回味无穷要留给第三道茶,“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

三道茶体现着老白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学。

2、佤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3)

佤族共有35.1万人,其中云南有34.7万多人。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洞崖的意思,“里”是出来的意思,“司岗里”就是从洞崖里出来。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被封在山洞里出不来,万能的神灵莫伟委派小来雀凿开岩洞.老鼠引开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赌住不让人走出山洞的大树,人类得于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4)

3、傣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5)

在中国傣族有162万人,其中101.4万人在云南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之一,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6)

4、怒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7)

中国的怒族人口有2.7万人,云南有2.6万人

怒族信奉原始宗教,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崇拜自然,怒族自然崇拜有鬼灵和神灵两类。福贡一带信奉的鬼灵是氏族鬼灵、自然鬼灵、灾疾鬼灵等三十余种;贡山怒族信奉的鬼灵有山鬼、水鬼、路鬼等十余种神灵则有山神、树神、猎神、水神、庄稼神等十余种。怒族自然崇拜的祭祀仪式主要被称为由“尼玛”或“尼玛认”的祭司即巫师完成,他们是怒族社会中很有知识的人。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8)

5、景颇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9)

全国景颇族有12万人,云南就有11.8万人

景颇族有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文化,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月鲁”(舂米调)、“志”(山歌)、“斋瓦”(历史歌)、“脑石幼嗯先”(催眠曲)、“木占”(风俗歌)、“恩准”(情歌)等。景颇族民歌歌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对民族历史的叙述,古代传说故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节日丰收的欢庆,还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除单声部民歌外,还有多声部民歌 。景颇族的舞蹈多为集体舞,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内容反映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活动,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三种,包括“纵歌”、“布滚歌”、“龙洞歌”、“整歌”、“金再再”、“向姆赫”等。其中,纵歌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表现了群舞的高度水平。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芒锣、竹制管乐器“比客”、“吐良”、“勒绒”等。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0)

6、阿昌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1)

全国阿昌族有2.77万人,云南有2.76万人

可以说几乎所有阿昌族人民都在云南生活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

阿昌族的民族情歌朴素动人,传唱至今

听妹说句丢底话

小郎采花到妹家,

烧起火塘把歌拉;

叫声小哥莫要忙,

听妹说句心底话。

妹是樱花开山顶,

不是灯花供在家;

砍条道路把山上,

山顶才得百年花。

风吹波浪一层层

男:

怒江难舍大洋海,

情郎难舍有情人。

女:

风吹波浪一层层,

摇动荷花花无声。

男:

水上荷花水下藕,

无声连成一条心。

女:

藕断两节丝不断,

人隔两岸心不分。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2)

7、傈僳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3)

中国有55.74万傈僳族,云南有55.71万

傈僳族的文化里有巫师的存在,他们分为“尼扒”和“尼古扒”两种,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能“看到”鬼并用咒语来“驱鬼”或“杀鬼”,因此社会地位较高。有些头人同时就是“尼扒”。除主持祭祀外,他们还为人们占卜打卦。卜卦有竹签卦、羊骨卦、贝壳卦、鸡卦、猪肝卦等10余种。有的巫师在从事祭祀活动时,根据鬼神的大小、栖息的住所和嗜好的不同,要唱各类有针对性的祭歌。巫师在从事祭祀活动时,身穿麻布长衫,头戴大斗笠,斗笠上捆着2只大山羊角,背上背着长刀,长刀上盖1块毛毡或麻布,手里挥舞1根长竹竿。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4)

傈僳族的鬼神观念简单,但较为独特。一方面,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并且相信宇宙中一切万物都是由天神(米斯)和精灵(尼)所支配和左右,因而敬畏米斯和众“尼”,并对它们进行祭祀;另一方面,在祭祀过程中,又显示出一种蔑视鬼神的态度,如用言辞严厉地抨击“尼”。如干旱时先祭龙祈雨,如再旱则举行骂龙仪式;有人生病时先祈求诸“尼”,再不愈则骂“尼”,驱“尼”治病等。

8、布朗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5)

全国有8.2万布朗族,云南有8.1万多人。

文身是布朗族先民遗留下来的古老习俗。布朗族男子在十四五岁时就要施行纹身,在四肢、胸、腰、腹部和背部刺上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文身图案颇多,大致可分为鳞刺、字刺、形刺和蕨刺等4种。鳞刺形若鱼鳞又不全似鱼鳞;字刺即将傣文字母按所谓“咒语”或巫术需要排列成表格,刺在身上;形刺大多是动物图形,常见的有龙、虎、狮、象等;蕨刺其形若嫩蕨之尖叶。不论刺哪一种,都按“咒语”、巫术的需要构图。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6)

9、独龙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7)

中国又独龙族5800多人,与男友5500多人

独龙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独龙族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

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少女十二三岁时就要纹面,有表示成年之意,而且出嫁前必须纹面。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目前仅剩下36名纹面女,她们最大年龄10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2岁。纹面时的年龄最大31岁,最小6岁,平均纹面年龄14岁,以12岁左右纹面最多。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8)

至于纹面原因,纹面女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10、哈尼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19)

瓦尼族有125万多人,云南有哈尼族124.8万多人。

哈尼族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保持者对火的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0)

11、德昂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1)

中国有德昂族1.54多万人,云南有1.53万人。

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关门节,德昂语称“进洼”。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六月中旬)始,为期3个月。关门节是农业生产最忙的时候,它要求青年男女们自我约束,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即关起爱情、婚姻之门,节日期间不准谈情说爱,不准男娶女嫁,也不准僧侣们到村寨中留宿,他们要净居佛寺,专心念经,提高德性。关门节中的前3天,众人到佛寺赕佛,不下地劳动,青年男女们则集中在一起唱“别杆柴”(德昂族民歌),跳舞。3天过后,每7天众人都要用花、香、烛等小供一次佛,第八天要到佛寺去祭佛,听佛爷诵经,祈祷佛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2)

开门节,德昂语称“出洼”,是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九月)举行,为关门节最后一天,节期3天。开门节即启开爱情婚姻之门。这时,农忙已经结束。头天,德昂村寨举行宗教仪式,庆祝粮食丰收。次日未婚少女都要到佛寺烧香敬佛,感谢佛爷开禁爱情婚姻之门。最后一日早晨,青年男女们要听佛爷讲经布道,而后当地群众进行赶摆(集市)和赕佛。

12、基诺族

基诺族有2.3万人,1979年被正式确定为单一民族。当地人传说,在远古的时代,洪水淹没大地,只有一对善良勇敢的同胞兄妹玛黑、玛纽受仙人保护和指点,幸免于难, 经过各种艰难波折,最终结为夫妻。仙人曾赐予他们10颗葫芦籽,种下后只长出1颗,结出的100个小葫芦中,仅长成1个,却长得像房子一样大,里边还有人在说话,打开一看,葫芦里出来4种人,先出来的是基诺人,依次而出的是汉人、傣人、哈尼人(有的说还有第五种人,是布朗人)。后来,他们各自找到了乐土。从这个传说里,可以反映出基诺族同汉、傣、哈尼等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密切关系。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3)

13、普米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4)

中国有普米族2.96万人,云南有2.893万普米族

普米族的舞蹈可以分为生活舞蹈和宗教舞蹈。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5)

普米族的传统舞蹈“打锅庄”就属于生活舞。一般是傍晚时分在院子或者场坝上举行。跳舞时,在场地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因与屋内的锅庄相似,故被称为打锅庄。锅庄舞舞蹈动作大多反映了耕作、狩猎、纺织、洗麻等方面的生产劳动形象。传统的锅庄舞有七十二凋,但是现在一般只能演奏十几种曲调。锅庄舞舞步刚健明快,热情奔放,动作幅度有大有小,边唱边舞,保留了古代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普米族舞蹈大都带有集体舞的性质,无论男女老少都可加入到舞蹈的行列当中。同时普米族舞蹈的动作简单易学,又经常到公共场地进行,因此很容易普及,几乎每一个普米人都会跳锅庄,普米族人聚居地区也因此成为歌舞之乡。

宗教舞蹈是普米族舞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仪式中为亡灵开路时跳的驱邪舞,进行“送替神”等巫术活动时巫师跳的“醒英嗟”等都属于宗教舞蹈之列。巫舞大都伴以法器或刀剑等器械,通过舞者的舞蹈,力图制造出一种威严而具震慑力的气氛。

14、纳西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6)

全国有纳西族27.8万人,云南有26.5万人

纳西文字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纳西族独有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是东巴文明的文字载体。

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惟妙惟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既要简单,又要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7)

纳西文字有依类象形,突出特征,变易本形,依声托事等各种造字方法。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的句子有的极像是一幅图画,它只是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无固定的读法。所以,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书,即使是会说纳西语,又认得一个一个象形字,但仍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眼看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徒用这种象形字书写了约1500卷经书,它是研究纳西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宝藏。

15、拉祜族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8)

中国有拉祜族41.1万人,云南有40.8万。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拉祜族的丧葬习俗,受到自身世界观的支配。拉祜族认为,世界分为现世世界和彼岸世界,并相信这两个世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同,人类社会就是在彼此世界相互转换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的。因此,人们不仅重生,而且重视丧葬。根据人的死因将丧葬分为正常丧葬和非正常丧葬,又按死者年龄的大小分为成年人丧葬和非成年人丧葬两种。

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这些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29)

拉祜族人死后,首先要在家门口鸣放火药枪报丧,入殓后,家人把一根白线的一端拴在一头二三十斤重的猪脖子上,另一端放在死者的手掌上,然后用一盆清水把猪溺死。被溺死猪的肉,家人不能吃,只有亲属才能吃。死者停放在家时,脚朝正堂上方,头朝正堂门。出殡之前,先由“磨八”(巫师)在死者身旁招魂。招魂时用饭一碗,一点食盐,点两支蜡烛,由磨八祷告。然后,两个妇女点着火把,带着殉葬物为死者领路走向葬场。若死者为成年人,等儿女亲友到齐了,当天或第二天就安葬。

若死者为老年人,还要为其举行吊唁活动,停尸两三天,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墓地的选择是用鸡蛋卜地法,即当灵柩抬到坟山后,由女婿将米碗里的鸡蛋从自己的胸前向背后抛去,鸡蛋落地处,就是挖坑下葬处。以石垒坟为标记,不立碑刻字。

葬式有火葬和土葬两种。多数拉祜族地区有公共墓地和火葬场,一些地方有家庭墓地和火葬场。澜沧一带拉祜族火葬一律用湿柴,由丧家亲属准备,若死者为男性,备用柴堆成八层;若死者为女性,则堆成九层。尸体焚化后又将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烧掉。焚尸后第二天拾骨放入棺材,在火葬场附近安葬,个别只将骨灰收拢成堆即告葬毕。老年死者抬到山上火化,晚辈死者则抬下山火化(一些村寨凡36岁以上的人死亡不行火葬)。火化数日后,收骨灰择日而葬。

各地拉祜族有举行隔魂和复山仪式的习俗,其内容多为安慰死者,让其安心在彼岸世界生活,让现实世界的人们吉祥安康、人丁兴旺。

多数拉祜族节日庆典时在家中祭祀祖先,没有上坟扫墓之习俗。

拉祜族对在寨外自杀、溺水或因事故死亡的人视为非正常死亡,就地掩埋,只用死者生前用过的被子等裹尸,不用棺材,甚至砍荆棘垫坑底,以免人间再发生类似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