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继

过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思想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它禁锢和影响了人们千百年。在古怀庆府民间,过去那些没有子嗣或没有男孩的家庭,为了不被人们指斥为“绝户头”,于是就让自己的兄弟或堂兄弟之子作为其后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同宗兄弟孩子过继的习俗。

“过继”,在过去称“立嗣”或“承嗣”,即过门继承的意思。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延续过继父母的香火。孩子过继,首选是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之间,其次是堂兄弟之间。因宗族作为一个群体,其结体原则是“血缘”和“一本”观念,重在血脉相承和始祖一身的认同。如弟兄两人,哥哥无子,而弟弟有两子,那么经协商,可让弟弟的其中一子过继给哥哥。另民间素有“长子为贵”“长兄如父”的思想观念,所以过继给哥哥的儿子也大都是长子。这种以长子过继长子的选择形式,是封建伦理道德中孝悌思想的具体反映。再如弟兄三人,而只有老大有三个儿子,两个弟弟均无儿子,于是老大的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儿子可过继给两个弟弟。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过继子,直接到伯伯或叔叔家生活,成了名正言顺的儿子和继承人。但也有的过继子,并不到伯伯或叔叔家生活,只是名义上的儿子,在续修家谱时对应在所过继的父母户头上。过继有的还要举行仪式,宴请部分亲友,选定中人,立下过继文字,遍告同族乡邻周知。

孩子过继,是我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一种特殊的收养形式,是一种封建的亲属关系。

现在,孩子过继的现象已经基本不再存在。

关于家庭礼仪的民俗(怀庆民俗人生礼仪)(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