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xié jiān chǎn xiào ,bìng yú xià qí]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出自“四书”之一的《孟子》中的《滕文公章句下》,意思是:“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田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

《孟子》是一代儒家宗师、“亚圣”孟子所著,书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民贵君轻等政治观点和言论,文章

逻辑严密,气势彰显并长于论辩,堪称是传统散文的巅峰之作。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是从南宋起直到清末的科举考试中必考的内容。

在《滕文公章句下》中,弟子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不主动去拜见诸侯,孟子回答说:在古代,一个人如果不是诸侯的臣属便不去拜见。

孟子还说:段干木跳墙躲避魏文侯,泄柳闭门不接待鲁穆公,这些都做得过分啦;迫不得已时,见还是应该见的。

非诸侯的臣属而去拜见有失礼节,跳墙而逃、闭门不见又显得太过清高;那么,怎样做才算是恰如其分呢?

孟子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阳货与孔子的相见。

鲁国大夫季平子的权臣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又怕别人说他不懂礼仪。

古时有这样的礼节:大夫赏赐士人,士人没有在家亲自接受的话,就得上大夫家去拜谢。

于是,阳货便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给孔子送去一只蒸乳猪。

孔子于是也趁阳货不在家时,前去拜谢。

孟子于是说:“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馅笑,病于夏畦。’”(当时,要是阳货真心诚意地先去看孔子,孔子难道不去拜见他吗?曾子说: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

孟子这里所说的“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和“圣人”说过的“巧言令色”大同小异。

在《论语》中,孔子曾三次提及到“巧言令色”一词。

在《论语学而》和《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意思是说:说好听的话、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足够的恭敬态势,左丘明认为这样做可耻,我也认为这样做可耻。藏匿怨恨来结交某人,左丘明认为这样做可耻,我也认为这样做可耻。

“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路,同样也看不惯那种“巧言令色”的人,说“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分明不愿意和那人说话,非要勉强去谈,脸上还做出羞惭的样子,这种人可真是不好理解啊!

可见,儒家提倡做人正直、坦诚,而不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儒家并把这一点作为正人君子的修养之一。

诚然,本真的东西,是美好的!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在他25年的生涯中,一直都在追求着真善美,认为所看到美好的事物都是最真实的,而所有看到、触摸到、感受的最真实的东西也是最美好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爱迪生说过:“虚伪及欺诈是一切罪恶之母!”

自然,如果不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迪生就不可能发明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电灯,不会有两千多项发明和一千多项专利,也不会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中的第九位。

在儒家看来,虚伪的人是没有真“仁”的,就像伊索寓言《熊与狐狸》中的那个从不吃死人的、很爱人类的熊,终究会危害到大量活着的人的生命。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虚伪、谎言和欺诈呢?

“野心就是一切虚伪和谎话的根源。”这句话,法国著名的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说过,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恩格斯也说过。

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不少因为野心而做出虚伪狡诈之事的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时,走到陈桥驿发动了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却还惺惺作态,假装是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而后迫于无奈才黄袍加身的。于是,这次政变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知其数而顺于人”的正义行为。

刘备在长坂坡战役中兵败,抛妻弃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两个女儿落入了曹操麾下将领曹纯的手中。

幸亏赵云返回,凭着超群的武功和对刘备的赤胆忠心救出刘夫人和阿斗。刘备接过襁褓中的婴儿,看着赵云浑身上下被献血浸染,竟把阿斗扔于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有人说,刘备摔阿斗,是惺惺作态;有人说,刘备摔阿斗,是真情的流露。

据《三国志·先主传》所言,刘备此次抛下妻子和孩子不管,是为了十万军民,是真正的仁君!

有些时候,仁义和虚伪之间,就只隔着一层纱,让人猜不透、摸不着!

笔者认为:有野心,倒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野心还是应该建立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基础上最好!

更何况,虽说虚伪有时候会罩上仁义的面纱,但“虚伪永远不能凭藉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

想起泰戈尔的一首诗,很美、很真实。诗的末尾这样写道:“我只想知道,/

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愿我看到真实的你。/愿你触摸到真实的自己。”

这首诗的名字是——《真实的自己》。

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的成语(成语里的故事胁肩谄笑)(1)

附《滕文公章句下》原文:

公孙五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馅笑,病于夏畦。’子路:‘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